贵州省黔东南州2020-2021学年高三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1.“云养羊”模式的兴起,根本上取决于( )
A.高品质食材需求的提升
B.区际联系的加强
C.交通和保鲜条件的改善
D.养殖技术的进步
2.“云养羊”模式显著降低了藏羊养殖的( )
A.饲养成本
B.物流成本
C.营销成本
D.管理成本
3.青海省发展“云养羊”模式,可以( )
A.实现青海省全员脱贫
B.降低质量监管力度
C.减少政府资金投入
D.增加潜在游客数量
【答案】
1.A
2.C
3.D
【分析】
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健康安全问题,对高品质食材的需求提升,从而渴望参与“云养羊”,在高原上认养自己的羊,通过绿色生态的养殖方式托管,最终获得高品质的食材。故选A。
2.'云养羊'模式的产品可以直接对接认养该头羊的消费者,助力产销无缝对接,无须再次考虑营销,解决了销路问题,降低了营销成本,C正确;“云养羊'仍然需要通过交通物流环节联系养殖地和市场,B错误;'云养羊'模式对羊的品质要求提高,饲养管理成本可能上升,A、D错误。故选C。
3.单纯靠一种模式实现青海省全员脱贫不现实,A错误;在养殖户代养过程中,消费者会经常对其质量进行监督,B错误;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政府资金投入也会增加,C错误;“云养羊'模式中的消费者很多人没去过青海,领养羊后有了牵挂,可能想去青海与自己的羊拍照,潜在游客数量增加,D正确。故选D。
【点睛】
4.下列关于采掘业和高新技术工业分布重心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2011年采掘业重心移动幅度比高新技术工业小
B.2012-2013年高新技术工业重心移动幅度比采掘业小
C.2013-2014年采掘业和高新技术工业重心同向移动
D.2017-2018年采掘业和高新技术工业重心反向移动
5.与高新技术工业相比,采掘业重心分布更受制于( )
A.技术
B.市场
C.交通
D.资源
6.2013-2018年高新技术工业重心的移动反映出长江经济带( )
A.下游地区产业升级
B.下游地区人才外流
C.上游地区技术扩散
D.上游地区污染加重
【答案】
4.B
5.D
6.A
【分析】
4.由图可知,采掘业的重心分布及移动轨迹图实际范围的南北距离,是高新技术工业的重心分布及移动轨迹图实际范围南北距离的三倍,采掘业的重心分布及移动轨迹图实际范围的东西距离,是高新技术工业的重心分布及移动轨迹图实际范围东西距离的四倍。2010-2011年采掘业重心移动幅度比高新技术工业大,故A选项错误;B.2012-2013年高新技术工业重心移动幅度比采掘业小,故B选项正确;C.2013-2014年采掘业重心向北移动、高新技术工业重心向东移动,故C选项错误;D.2017-2018年采掘业重心向东南移动,高新技术工业重心向东偏南移动,故D选项错误。
5.高新技术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采掘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与高新技术工业相比,采掘业重心分布更受制于资源。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6.2013-2018年高新技术工业重心向下游移动,反映出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产业升级,人才丰富。上游地区技术比较落后,高新技术工业重心向下游移动不能说明:上游地区技术扩散;上游地区污染较轻;下游地区污染严重。故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点睛】
7.第四纪冰期海退期间,出露的渤海陆架( )
A.坡度较大
B.黄土质地均匀
C.表层湿润
D.风蚀强烈
8.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将导致( )
A.出露黄土面积扩大
B.沿岸黄土逐渐蚀退
C.黄土平均粒径减小
D.黄土矿物成分改变
【答案】
7.D
8.B
【分析】
7.受不同时期、不同外力作用的影响,黄土质地不可能呈均匀状态;第四纪冰期海退期间,气候干燥;第四纪冰期海退期间,渤海陆架裸露,沉积物被强风吹蚀,搬运,堆积形成渤海黄土地貌,沉积物广泛沉积、厚度大,出露的渤海陆架坡度较小。故D正确,ABC错误。
8.海平面上升,出露黄土面积减小;受海水侵蚀、搬运作用影响,粒径小的黄土先被侵蚀,搬运,故前期黄土平均粒径变大;黄土矿物成分不会发生改变;随着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加剧,沿岸黄土逐渐被海浪侵蚀后退、规模缩小。故B正确,ACD错误。
【点睛】
9.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
A.位置偏北 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 风速偏小
C.位置偏南 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 风速偏小
10.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
11.现代商用飞机可利用温带急流加速,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 )
A.北京飞往乌鲁木齐
B.香港飞往堪培拉
C.东京飞往莫斯科
D.旧金山飞往纽约
【答案】
9.C
10.B
11.D
【分析】
9.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气压梯度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故C正确。故选C。
10.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偏南,应为冬季。在图示区域中部,温带急流由东西向转为由北向南推进,题意表明,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因此地面天气系统也随之向南移动,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即冷气团南下,易导致甲地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又由西南向东北运动,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符合题意。故选B。
11.温带急流大致流向为自西向东,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的航线是旧金山飞往纽约,故D正确,北京飞往乌鲁木齐,东京飞往莫斯科,都是飞机向西北飞,香港飞往堪培拉,飞机自北向南飞,都不适宜利用温带急流加速,故ABC错。故选D。
【点睛】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别说明中国企业在本国西北地区和乌克兰建设光伏电站成本较高的因素。
(2)说明乌克兰该光伏电站大部分组件从中国采购的优势。
(3)分析乌克兰民众对加装屋顶光伏电板积极性高涨的原因。
(4)为促进光伏发电的有效利用,请就大型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电板的协同运营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在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施工用水成本较高;多风沙,使用防沙尘组件成本较高。在乌克兰:海外施工,外派技术人员成本较高;培训管理成本较高;零部件运输成本高。
(2)中国光伏产业基础雄厚,制造能力强,产量大;中国生产成本低,价格较低;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先进,设备质量好;组件技术标准统一,兼容性好;有两国政府支持,采购速度快。
(3)政府的能源战略鼓励新能源发展,政策优惠力度大;降低居家用电成本,保障用电稳定性;多余电量对外输出,可增加收人渠道;地广人稀,多独栋建筑,家庭屋顶拥有率高。
(4)将大型光伏电站和屋项光伏发电并人电网,统--调配;提高大型光伏电站的蓄电技术、电力需求预测技术(居民用电高峰期对外输出电量少,此时通过大型电站蓄电设施补枯)。
【分析】
【详解】
(1)我国西北地区和乌克兰交通运输条件较差,运输成本高。中国西北,气候干旱,水资源成本高;多风沙,设备维护成本高。乌克兰位于欧洲,外派工人成本高;工人培训费用高。
(2)乌克兰该光伏电站大部分组件从中国采购的优势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中国的优势:光伏产业规模大,产量高;技术先进;中国产品价格较低;规模化生产,产品标准一致。二、两国合作:两国政府合作,促进项目实施。
(3)乌克兰民众对加装屋顶光伏电板积极性高涨的原因:当地政府支持;降低用电成本;保障电力供给;可以提高收入;当地地广人稀,用电成本高。
(4)大型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电板发电量并入电网,统一调度;利用大型光伏电站对屋顶光伏电板进行调节,削峰补枯;提高蓄电技术;提高电力需求预测技术,合理分配电量,应对电力需求等。
【点睛】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串珠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串珠湖大多位于海洋性冰川地区的原因。
(3)推测一湖和三湖一年中只有在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的原因。
(4)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香巴拉七湖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冰川活动,侵蚀经过地区,形成冰川谷;由于岩石性质差异,冰川谷出现起伏不平的冰川侵蚀地貌;在谷底,冰川融化,挟带的物质堆积形成多道终碛堤;侵蚀形成的洼地或终碛堤之间的堆积洼地不断积水,最终形成串珠湖。
(2)海洋性冰川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降水丰富,冰川不断形成;冰川温度接近0C,冰川融化速度快,冰川流动性强,侵蚀作用强;源源不断的冰川融化,带来大量的水资源,串珠湖的补给水源充足,不容易干涸。
(3)湖和三湖湖面较宽较深,湖泊水量大,因此湖面结冰时间晚,冰期短;一湖和三湖可能接受了大量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温季节差异小,冬季两湖水温稍高于其他湖泊,因此只有在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
(4)香巴拉七湖附近地区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短期内湖泊补给水源增加,湖水溢出湖泊,会加大对湖岸的侵蚀力度,部分湖泊可能会消失;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消失,香巴拉七湖的补给水源减少,加之蒸发加剧,湖水损失量大,香巴拉七湖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
【分析】
【详解】
(1)串珠湖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受冰川侵蚀作用,然后蓄水形成的。因为地表岩性的差异导致在冰川的侵蚀作用下,形成起伏不平的冰蚀谷,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遗留下来,形成堤坝,堤坝之间的洼地汇水,形成串珠湖。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串珠湖的形成需要冰蚀作用以及地表水汇聚。海洋性冰川温度接近0℃,冰川融化快,冰蚀作用强,有利于冰蚀地貌的发育;冰川融化快,有利于地表水的汇聚;海洋性冰川,受海洋影响,降水多,有利于湖泊的形成。
(3)湖面结冰主要受湖水深度、湖水温度的影响。一湖和三湖湖水较深,不易结冰;一湖和三湖的主要补给方式可能为地下水补给,水温较高,不易结冰。所以导致一湖和三湖一年中只有在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
(4)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时间内湖泊补给增多,湖泊面积增大。但是长时间之后,冰川大量减少,融化的量减少,补给湖泊的水源减少,蒸发增多,导致湖泊面积萎缩,甚至可能出现消亡。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答案】
影响;本地常住游客数量增加,短期外来游客数量减少;在市场培育、疫情防控、日常管理等方面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
建议;积极培育本土市场,在城市重要地点(如写字楼、居民住宅小区等地)进行合理宣传;加大预约力度,严格控制景区每日接待游客数量;将春节习俗与本地地域文化结合,推出年俗游园项目。
【分析】
【详解】
【点睛】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答案】
问题,油烟未经处理排放,导致局部大气污染;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噪声污染;废弃残渣带来固体废弃物污染;钳水随意排放导致海水污染。
对策:加装油烟净化设施,减少餐厨油烟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完善垃圾收纳设施,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安装污水处理设备,使废水达标排放;合理控制经营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符合。
【分析】
【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该海上餐厅偏居一隅,推测其环境基础设施有限,治污能力不足,可能引发大气、噪声,水、固体废弃物等各种类型污染,如烹饪过程中的油烟未经处理排放,导致局部大气污染;废弃事物残渣带来固体废弃物污染;泔水随意排放导致海水污染;经营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噪声污染
对策主要从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以及合理控制经营接待规模方面作答,如加装油烟净化装置;完善垃圾收纳设施,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安装污水处理设备,使废水达标排放;合理控制经营规模,不能超过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加强对餐饮经营的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