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夫子典故学堂—《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
夫子讲书
典故一
在古时候,有这么两个人结拜成为兄弟。有一天,二弟打算出一趟远门,于是就来跟大哥辞别。去之前,二弟想着给大哥送点儿礼,他便用秫秸杆和稻杆扎了一只鸡。到了大哥家里,大哥不在,只有大嫂在家。
"大嫂子,我要出一趟远门,今儿个专程过来给您和大哥辞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您们,一点小心意,您就把这只鸡收下吧!"
大嫂一看,心想:"真有你的!"于是大嫂便说:"哎呀,二弟,你怎么这么客气呀,每次过来都叫你破费了。"说着就把这只"鸡"给收下,想了想又说:"二弟呀,你出去一趟不知道多久才能回来,今儿个先别走,无论如何在家里吃顿饭。也没有什么好吃的,就家常便饭,快点坐下吧!"说着就在桌上摆了两副筷子,放上两个碟儿,然后拿出一支毛笔来,蘸了点墨,找了张纸,在纸上画了张烙饼。画完对着二弟说:"二弟,快吃吧,趁热儿,凉了就不好吃啦!"
于是二弟拿起筷子夹着这张"饼",假装放在嘴里嚼了半天,然后放下筷子说:"行了,今儿吃的太饱啦,谢谢大嫂了,我得先走了,就不等我大哥回来了。"二弟走后,没过一会儿工夫,大哥回来了。大嫂说:"二弟今儿个给你辞行来啦,还送了只'鸡’来。"说着把那只"鸡"拿给大哥瞧了瞧。大哥看后说:"人家给我们送礼来,你没留人家吃个饭吗?"大嫂说:"留他吃啦!烙饼,这不,还在这儿撂着嘛!"
大哥走过去瞧了瞧这张"饼",然后叹气说:"嗨!都怪我不在家,不然就凭这只'鸡',说什么也不能给他吃这么大张的'饼'啊!"
典故二
三国时期,魏国有个叫卢毓的人,他在十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孤儿,但是他为人忠厚又学识渊博,之后便做了官。他为官清正,对当时的魏明帝曹睿提出过不少好建议,所以魏明帝很信任他。
有一回,魏明帝想要找一个人来担任中书郎的职务,但是当时对于官吏的选拔,都是只推荐有名的人,而这些名人大都有名无实,因此魏明帝决定这次让卢毓来推举。魏明帝对卢毓说:“这次就看你的了,选拔人才的时候不能只看重名声,名声就像画在地上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后来卢毓通过采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给魏明帝挑选出了合适的中书郎人选。
夫子解惑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现在人们用画饼充饥来比喻只凭虚名、空谈或者空想借以自我安慰,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带有自欺欺人的讽刺意味;
“秫秸杆”:秫秸秆是指去掉穗和叶子的高粱杆,常用来做一些小玩意和工艺品;
“今儿个”:今儿个指的是今天的意思。是我国北方方言常用语;
夫子启示
通过学习了这个成语故事,我们明白了读书必须脚踏实地,好好学,认真学,并且对于书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要付诸实践。如果只是整天幻想着自己一步登天、一鸣惊人,却不付出行动,那到头来只会是幻想破灭,和一个画在地上的饼一样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读书如此,做任何事也一样,不能画饼充饥,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并付诸行动。
下期学堂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