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孝宗中兴:力不从心
唉,慈父多败儿啊
孝宗敬皇帝朱祐樘,是码字的很喜欢的一名明朝皇帝,但是既然是明亡帝责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坏话了。
明朝奇葩皇帝不少,但是中兴之主也很多。
明朝实至名归的中兴之主有三位,他们分别是明代宗(在位七年)、明孝宗(在位十五年)、明穆宗(在位六年)。
明孝宗一人比其他两位中兴明朝的君主加一起执政时间还长,自然他对明朝复兴的贡献也比其他两人要多。
这其中明孝宗有一个其他明朝皇帝都没有的独一无二的武功——开拓西域。
前面的明宪宗时码字的讲到过吐鲁番被哈密人逐走,哈密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收复了哈密城得以复国。
于是在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哈密王族的罕慎被任命为哈密卫左都督,并袭承忠顺王的王位。
这里啰嗦一句,哈密的衰落与明朝的故意为之大有关联。
哈密之前面对吐鲁番入侵之所以没形成有效抵抗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明朝故意拖着不承认哈密递交的忠顺王继位人,造成了哈密内部分裂面对外敌时也无法统一御敌。
明朝在对待周边藩国羁縻土司时,老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臭架子,很多举措都大大伤害了被羁縻者的感情令其怀恨在心。
其后的明亡清兴其实也是这种仇恨总爆发的结果。
闲话不扯了转回正题。
哈密虽然复国成功了但国力大衰,吐鲁番已经尝到了甜头自然也不会就此罢休。
吐鲁番真的很小
罕慎忠顺王的王座屁股还没坐热,吐鲁番便再次大举入侵。
罕慎被杀,哈密复为吐鲁番所据。
这时的朱祐樘才十三、四岁,加之明宪宗留下的那一大摊烂摊子得收拾所以没有立即做出反应。
到了弘治四年(1491年),腾出手来的朱祐樘下诏限期吐鲁番交出窃据的哈密城池以及明朝颁发的忠顺王金印,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感到明朝这次是玩真的,吐鲁番虽然不情愿却还是老老实实撤离了哈密并上交了忠顺王金印。
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朱祐樘根据哈密人的请求任命哈密王族陕巴为新的忠顺王。
吐鲁番为何会这么老实地就交出哈密呢?
史料不多,除了明朝强大的国力外有一件事可以肯定,自从吐鲁番占据了哈密后明朝就断绝了吐鲁番的入贡。而从史料看吐鲁番年年都在请求入贡,显然吐鲁番有很亟需的东西必须从明朝购入才这么想入贡。
可是吐鲁番会就此甘心吗?
两年不到弘治六年(1493年)四月,吐鲁番便又一次卷土重来再占哈密,陕巴也成了吐鲁番的阶下囚。
而这一年吐鲁番入贡过,所以应该是封贡队伍一回国就立马对哈密掏刀子了。
这一次朱祐樘动了真怒了,他诏命侍郎张海、都督同知缑谦经略哈密,在西北进行驱逐吐鲁番收复哈密的军事准备。
弘治八年(1495年)十二月,巡抚甘肃佥都御史许进、总兵官刘宁率军向哈密进军。
吐鲁番见明朝这次玩真的掉头就跑了,明军连个吐鲁番军队的影子都没见着就收复了哈密城,在留下少量军队帮助哈密人进行重建后,大军便班师回国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弘治收复哈密不但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次兵出嘉峪关的西征,也是明朝第一次在哈密驻军,哈密卫第一次实际上由明朝控制。
所以说明朝不经略西域并不完全正确,明孝宗朱祐樘这不经略过西域嘛,但是他也是唯一一个经略过西域的明朝皇帝。
不过此役的问题也很明显,明军仅仅只是驱逐了吐鲁番,并未乘胜追击继续扩大战果,吐鲁番的实力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吐鲁番虽然怕明朝,但是并未放弃吞并哈密的野心。
弘治十年(1497年)冬十一月,吐鲁番放陕巴回哈密乞通贡。
其后吐鲁番老实了一段时间,到明朝入贡比谁都积极。
这里简要说说吐鲁番的历史。
占据新疆大部的东察合台汗国在1456年分为了东察合台汗国和吐鲁番两个国家,到公元1514年吐鲁番汗国攻灭了东察合台汗国。
西察合台汗国既是帖木儿帝国
吐鲁番对于封贡特别热心,虽然不清楚它到底需要中原的什么东西,但是从吐鲁番攻灭东察合台汗国可以推测出封贡对吐鲁番的实力增长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不过历史总是这么喜欢开玩笑,攻灭东察合台汗国的吐鲁番统军大将直立建国,史称叶尔羌汗国。后来,叶尔羌汗国攻灭了吐鲁番重新统一了东察合台汗国的旧域。
从东察合台汗国到叶尔羌汗国统治者一直都是察合台的血脉,这一家子在西域上演了一出分分合合的闹剧。
那么察合台的后裔在西域穷折腾的时候,为何明朝就只是静静地在一边看着呢?为什么朱祐樘派出的大军没有乘胜继续追击呢?
主要的原因是蒙古。
缠斗了明朝一辈子的蒙古
朱元璋、朱棣时期专注蒙古没精力去开拓西域;仁宣时被朱棣折腾地太累的明朝得休息;而到了明英宗土木堡翻车明朝也就没精力再考虑西域了。
朱祐樘时明朝确实实力大为恢复,但是恢复得不是只有明朝也有蒙古啊。
在朱祐樘的纪中,我们不时能看到小王子被这个击败那个击败,但是仔细一读史料我们不难发现,这时的蒙古已经不是明宪宗时那个被斩首300级就会落荒而逃的蒙古啦。
弘治十三年(1482年)是一个分水岭,是年小王子部入居河套,犯延绥神木堡;十二月,火筛寇大同,南掠百余里!
明宪宗小富即安不乘胜深入漠北打击蒙古的后遗症这时已经暴露无疑,恢复过来的蒙古明朝其后再也没能力压制住了。
这里码字的又要批判朱棣了,由于他内迁了东胜卫使得河套门户大开,当明朝对蒙古占优时弊端不会显现,但是蒙古占优时问题就大了。
东胜卫古城
明朝朝堂上一直都有复套派与守墙派的争执,两派从成化朝一直吵到了嘉靖朝,虽然复套派的主张更有利于明朝的长治久安,但是具体执行时却都遇到了明朝边军出工不出力。
腐化堕落的明朝边军一不愿意吃苦(吹风吃沙子),二又怕死。
作为具体执行者的军队这么一副不堪大用的样子,自然明朝的复套之议最后都不了了之。
河套地区紧挨着明朝进入西域的祁连通道,河套不宁凭何西进?
更残酷的现实是连守墙派的主张在弘治朝实际执行时也大打折扣,驻守墩台的墩军眼见蒙古来攻便纷纷弃墩而逃,明朝的河套守墙战略实质上也破产了。
明朝只能从大同到肃州一线屯重兵驻防各个军镇,被动地防御着蒙古的侵袭,自然也就没有余力去经营西域了。
形势比人强啊。
虽然朱祐樘兢兢业业,但他对解决明朝军队的腐败怯懦也是力不从心毫无良策。
明军战力自两祖后始终处于一个总体下降的通道中
明朝三代中兴之主中有两位是自己的儿子继位的,可是这两个儿子,一个叫正德,一个叫万历,一个邪嬉,一个贪懒。
朱祐樘忙于国事,对于教育儿子实在是力有不逮。
而且朱祐樘早年生活在惶惶不安中使得他不愿意拘束自己的儿子,加上正德是他唯一长大成人的独子,溺爱之下对正德的放纵太过了。
正德被骄纵过了当然朱祐樘难辞其咎,但是其后的明朝那些奇葩君主又是怎么回事呢?
所以这不只是朱祐樘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明朝对帝王子弟的教育制度整个出了问题。
码字的发现从朱祐樘这开始,明朝的皇帝在教育后代上似乎问题越来越大了,以至于后面的君主一个个变得越来越奇葩了。
不过像正德那样执着于玩乐还花样百出的,别说皇帝连普通人都不多见啊。
这个活宝,码字的下面篇章码的字可能会让一些人很火大
唉,生儿子真是一个技术活。
朱祐樘虽然自己有心无力,但他纵容正德肆意妄为荒废学业实在是不可取。而且似乎也正是从朱祐樘开始明朝皇帝都不怎么关心储君的学习,无疑朱祐樘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一代明君朱祐樘玩命工作着,他那本就不佳的身体很快便力不从心了。他的儿子被清朝帝师们不停念叨给帝子们听的正德,就要坐上那实在不适合的宝座了。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宪宗伟业:文治榜样》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给个赞给个关注鼓励下码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