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吧别碰这东西,青春无敌,敌不过危险的好奇
原标题:泡吧别碰这东西,青春无敌,敌不过危险的好奇
原创 余周伟 睡眠与科学
经过一番问诊和“敲敲打打”的检查后,初步判断,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小伙子,有周围神经和脊髓的损伤。
小伙子20多岁,最近一个月感觉双脚麻木,渐渐的,出现肢体乏力和走路不稳。来门诊的那一天,他需要朋友的搀扶才能缓慢行走。
年轻人,起病过程比较急,周围神经和脊髓损伤,为什么?病因在哪?
从神经内科诊断疾病的思路看,急性发病的病因类型有:
外伤
血管意外
感染
中毒
继续追问可疑线索。有那么一瞬间,我突然感觉到,年轻人的眼神躲闪,言语也变得吞吞吐吐。
看来,真相就藏在你想掩饰的那个角落里。
最后,小伙子终于透露了他的秘密:
最近半年,经常和朋友一起去酒吧。不仅喝酒,还会和朋友一起吸“子弹”。
所谓“子弹”,是一种装有“笑气”的罐子,罐子的形状类似子弹。
装有笑气的气罐,也被戏称为「子弹」
吸食笑气,会让人产生欣快感,部分人会出现大笑不止。
而滥用这种笑气,会造成周围神经系统和脊髓的损伤。
因此,诊断几乎已经明确了:
笑气中毒
笑气,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叫做一氧化二氮(N2O)。
1772年,英国化学家兼神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 Joseph Priestley)第一次制造出N2O。(顺便说一句,约瑟夫也是分离出氧气的先驱级人物。)
后来,另外一位英国科学家汉弗莱-戴维(Humphry Davy)发现,人在吸入N2O后会大笑不止,因此他把N2O称作“笑气”。
不仅如此,汉弗莱还报道,笑气可以减轻疼痛,比如牙痛之类。因此,他想到,是否可以利用笑气来帮助手术止痛。
要知道,在当时是没有像样的麻醉技术的,就算是乙醚麻醉,也要到1846年才被公开演示证明它的作用。
此前,病人如果要做手术,需要被几个人按住或用绳子绑住才行。
或者,会采用其他更加暴力的方法来“放倒”病人,比如击打头部——把你打晕,勒住脖子让你晕倒等等【1】。
事实证明,笑气的确可以帮助人止痛,可以让病人更舒服的完成部分牙科操作。
比如,在1844年,美国牙医霍勒斯-韦尔斯( Horace Wells)就是利用笑气麻醉,叫另一位牙医帮忙拔掉了自己的智齿【1】。
笑气的止痛作用,对医生来说是个特别值得兴奋的事情。然而,多数普通人惦念的是它的另外一个作用——发笑和精神愉悦。
笑气派对
于是,在19世纪的美国,“笑气派对”开始风靡。以前是吃饭喝酒唱歌跳舞,现在还加了一个更刺激的:吸笑气。大家沉醉于笑气带来的欣快感。
在麻醉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医生已经不再用笑气来作为常规麻醉了。
然而,民间的男女却延续了19世纪“笑气派对”的历史,在夜幕降临的灯红酒绿下,先笑后哭。
小心,笑气会被装进气球里
之前笑得有多狂,后面哭得就有多惨。
滥用笑气,会影响维生素B12的代谢,而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髓鞘的合成和维持都非常重要。
缺少维生素B12,会造成一种叫做“神经系统脱髓鞘”的病理改变,而且,周围神经和脊髓最容易受到伤害,最终出现肢体麻木,乏力和走路不稳等等症状。
青春无敌,敌不过危险的好奇心。
年轻人啊,你要小心,小心有人正在利用你对这世界的好奇,来谋取利益并且伤害你。
参考文献:
【1】史蒂夫-帕克,《DK医学史》,中信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