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典文明史之古埃及象形文字与英文字母或单词对照表
图注:著名的“罗塞塔石碑”,其被誉为“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谜团的钥匙”,由此开始了研究古埃及学的热潮。
古埃及文字与中国古代甲骨文类似,均是著名的“象形文字”。然而,它们之间也是具有明显的区别。甲骨文是指以刀、树枝等硬物为书写工具、以龟甲、兽骨为载体或书写材料,属于汉字早期发展阶段的一类文字。其又被称为“殷墟文字”、“卜辞”或“殷契”,源自其发现地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商朝国都殷的所在地)。而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主要是指圣书体,其主要是纯粹采用图形或符号作为文字使用,同时,这些图形或符号又具有对应的指示物,在形状方面,与其很像。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所产生的文字之一,用文字的笔画或线条,表达物体的形象特征,具体将其刻画出来。
甲骨文的主要特征:1.笔画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折笔常刻成两刀,几乎没有转弯(主要受到刻写工具硬度的影响);2.字形瘦长,直笔较横笔为长,这与握刀的手用力程度与难易有关;3.形体结构因笔划多少而改变,大小不统一;4.存在大量的异体字,尤其是象形文字中,一个字常存在多种写法;5.合体字中偏旁的位置可以互换,说明当时字体结构并不固定。埃及的象形文字,则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个部分所构成。1.表意符号:是用图形或符号表达词语的意义,其特点:是图形与词义有紧密的联系,每个图形或符号就与一个客观事物相对应。2.表音符号:是使用特定的符号将词语的发音表示出来;3.限定符号:是在表音符号外,加上的纯属表意的图形或符号,将其置于词尾,以表明其词性或属于哪一类事物的范畴。限定符号一般不发音。
古埃及象形文字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消逝在人类的记忆之中,然而,1799年7月15日,法军将领(之后担任法国执政官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的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率军远征,并攻占了埃及;在此期间,法军上尉布夏贺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港口城市罗塞塔郊外,指挥圣朱利安要塞的建设时,意外的发现了这块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他意识到这块石碑的重要性,随即向长官门努瓦将军报告,后者决定将这块石碑送往拿破仑设在埃及首都开罗的埃及研究所,并于同年8月份运抵开罗。由于发现石碑的地点在港口城市罗塞塔一带,因此,将其命名为“罗塞塔石碑”。
随着罗塞塔石碑的发现,萦绕在人类面前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谜团;也逐步开始清晰。根据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古语言专家和古埃及学家弗朗索瓦·商博良的考究,发现了“罗塞塔石碑”的碑文是由两种看不懂的文字与古希腊文共同撰写的一篇表达托勒密王朝第五位君主,托勒密五世法老继承王位的正统性,及其在位期间所作出的政绩与成就的碑文。然而,商博良是通过对碑文中的古希腊文得知了上述的讯息。通过对碑文上的古希腊文的释读,逐步推敲出在其前面出现暂时无法辨别的文字之含义。其中,第一段是由古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撰写;第二段同样含义的碑文,则是使用古埃及草书体所刻。故商博良逐步开始了仔细的研究与推论,逐步找到了破解长期失传的古埃及官方与民间书写体含义的钥匙。可以说,“罗塞塔石碑”的发现,成就了古埃及学的兴起;也让人类找到了研究失落的古埃及文明之坦途。
古埃及象形文字与英文字母或单词的对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