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克武:属下出了两大元帅,曾和平解放四川,死后葬入八宝山

从戊戌变法以后,革命成为无数中国先贤救国的方向。在辛亥革命前后,无数仁人志士追随孙中山,参加推翻帝制的民主革命。

在辛亥元老中,熊克武无疑是革命经历最丰富的一个。从黄花岗起义到新中国建立,熊克武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起起落落。对于中国革命,他既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

同盟会元老 孙中山坚定的追随者

日本是同盟会人才的摇篮,熊克武的革命之旅也是在日本读书时起步。1905年,在与孙中山先生见面后,坚定了推翻满清的革命目标。

回国后的熊克武从1906年开始,分别在四川密谋发动成都、广安、泸州、嘉定等起义,而这些起义大多都因叛徒出卖等原因草草结束,熊克武也被清廷通缉,被迫离开四川。

1911年,熊克武参加了黄花岗起义,在起义中,熊克武身先士卒,炸开了两广总督署的墙壁,几乎活捉两广总督张鸣岐。

逃出生天的张鸣岐调集重兵围剿起义军,黄花岗起义终告失败,只留下黄花岗七十二壮士的悲歌。

辛亥革命的之前,同盟会成员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数十次起义,皆因行动不周密,经费不足等原因匆匆失败。

同盟会的成员没有发动群众的概念,总是先希望于清军内部的举义,成席卷全国之势。这种寄希望于军阀的革命没有根基,这也是孙中山在两党合作前革命目标屡屡受挫的重要原因。

纵横捭阖 独霸四川

辛亥之后,革命并未望着中国人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割据一方的军阀们为了地盘彼此混战不堪。为了挽回局势,继续革命,孙中山派遣熊克武回四川担任要职。

从1913年开始,熊克武在四川响应了孙中山的所有号召,从'二次革命'到护国战争,熊克武都是最为积极的那一个。

1915年以后,熊克武任重庆镇守使,开始参与到四川地区的军阀混战中。1918年,熊克武被推选为四川督军,开始对四川进行长达6年的统治。

熊克武的川军在当时可谓是人才济济,卧虎藏龙,连日后成为共和国元帅的刘伯承和贺龙都曾是他的下属。刘伯承在效力熊克武时,还因伤瞎了一只眼睛。

此时的熊克武对孙中山先生的命令是选择性的听从,他刻意排挤孙中山任命的四川督军吕超,让四川国民政府在内部产生了分裂。

无奈之下,孙中山被迫改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在北洋政府时期,熊克武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一直在北洋政府和孙中山的国民政府之间摇摆不定。

熊克武不服从孙中山的原因有两个:

第1, 此时熊克武的革命思想已经转变,他已经不是一个热血的革命,行事作风更像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日后,朱德也在采访中把熊克武当做热血青年变成自私政客的典型例子。

第2, 在同盟会时期,熊克武属于黄兴领导的'九人团'一派,黄兴和孙中山的矛盾众人皆知。

熊克武对孙中山的态度很复杂,在情感上,他十分赞成孙中山的革命理想,愿意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在某些具体的措施上,他一直对孙中山的某些做法持保留态度。

主政四川 多有善政

思想虽转变,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熊克武在四川期间主持了不少新政,包括缩编军队,停止征伐,废除苛捐杂税。

这些措施使自辛亥以来战乱不断的四川得到了暂时的平静,久经战乱的四川人民得到了喘息

有个轶事值得一提。据熊克武胞弟的回忆,蒋委员在1920年左右曾任四川警备处处长。和吕超一样,蒋委员在四川没待多久也被熊克武赶出四川,这为两人日后的恩怨情仇埋下了伏笔。

南下广东 无故被拘

孙中山去世后,广州国民政府准备北伐。在国民政府元老中,熊克武的资历和实力是蒋委员和汪精卫等人无法比拟的。

为了利用熊克武的威望,也为了拉拢川军扩大北伐军的实力,主掌广州国民政府的胡汉民向熊克武发出了来粤邀请,希望川军一起参加北伐。

面对国民政府的要求,当时川军任师长的贺龙极其反对,贺龙认为这是请君入瓮之计。胡汉民和熊克武是日本的老同学,感情深厚。

为此熊克武不听贺龙之言,执意率军前去,只留下贺龙率一万多人留在湖南静观其变。熊克武留给贺龙的这支部队在日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这可以算是熊克武为革命军队做出的贡献。

熊克武在南下广东的途中屡遭湘军和地方民团的阻击,损兵折将一万余人才到达广东

在到达广东后,随着廖仲恺被刺,胡汉民和许崇智等人被迫离开广州,熊克武的处境也变得十分危险。在1925年,熊克武被蒋委员派人在虎门扣押,熊克武开始了长达17个月的牢狱生活。

不计前嫌 为抗战大业四处奔走

在狱中,蒋委员多次威胁熊克武,逼他交出川军的主导权,熊克武皆不为所动。熊克武被拘后,属下的川军四散,蒋委员吞并川军的如意算盘落空。

为此蒋委员多次想把熊克武害死在狱中,然而熊克武毕竟为同盟会元老,再造革命的功臣,资历深厚。

蒋委员无理的拘捕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强烈抨击,诸多国民政府元老也纷纷为熊克武求情。在强大的压力下,蒋委员不得不释放熊克武。

出狱后的熊克武远走日本,决心再也不问政事。在9月18日的那件事发生后,在日本寓居的熊克武深刻感到了日寇对中国的野心。

救国图存的危机感让他回到了国内,抛弃前嫌,为了民族大义再次任职国民政府,开始为抗战大业奔走相告。

熊克武在1936年到1937年期间,抱病奔走于阎锡山和小六子等地方实力派之间,为抗战民族统一战线大业作出了贡献。

在抗战期间,熊克武虽有心杀敌,却一直被蒋委员排挤打压,他在抗战期间没有率兵上过战场,一直在后方做着文化工作。

策划举义 和平解放四川

在解放战争中,熊克武和刘文辉合作,策动了川西起义,让四川大部分地区获得和平解放,熊克武为中国革命再次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熊克武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并在特殊时期中不避嫌,不怕批斗,主动为贺龙等人说话。

1970年,为革命操劳了一生的熊克武结束了他85年的人生旅程。去世后,熊克武被归葬八宝山公墓,这是党和国家对他革命贡献的一种肯定。

'识大体,顾大局'总理对熊克武的评价可谓是十分的中肯。熊克武身上有着旧时代军人的烙印,也有对革命理想的坚持和追求。

他的思想和经历十分复杂,这种复杂性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导人物身上十分常见,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

文/羽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