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孩子做笔记?科学老师有妙招!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学科,学生需要掌握的有实验探究步骤(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实验设计、寻找证据、得出结论),实验器材的选择与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现象以及科学概念的建构。

传统科学学习笔记就是纯文字的堆积,指在课堂上记下老师所讲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或者是根据课堂内容引发的相关联想、解释甚至即时产生的问题等。

如何让科学笔记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记录,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并将学习的思维过程呈现于学习笔记中,便于学生的复习巩固,便于思维的发散、思维的演绎和归纳提升?
1
思维导图凸显笔记的简约性
思维导图(Mind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一种新型笔记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是一个简单、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维工具,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突显层级性

思维导图也是一种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以图文并重的形式,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因此,思维导图具有促进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人类从一出生即开始累积这些庞大而复杂的数据库,大脑惊人的储存能力使我们累积了大量的资料,经由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

除了加速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多的是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更具条理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大脑运作的效率。

分支呈现放射性

东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有:图形的中心一般是注意集中的地方;主干从中心向周围发散;分支可以由图形或者关键词构成;各个分支相互构成节点。它所具有的功能和人类的思维过程基本一致,呈放射状向四周扩散。

图像化表达趣味性
在思维导图形成的过程中内隐的科学知识运用图文的模式转变为外显的科学知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交流。思维导图是将大脑中发散性思维运用图像和文字呈现出来,学习者能够通过思维导图将思维脉络整理清楚,提高学习能力和改善行为表现。
2
思维导图富含过程的思维性
基于思维导图的开放性特点,借助思维导图工具记录科学笔记具有思维开放,逻辑表达的特点。

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既是消化知识的有效手段,又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学生捕捉重要信息、浓缩信息的能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促进大脑开发,有效地将科学课堂延伸至课外,是课后回忆课堂内容的一个重要载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能训练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

学习本是枯燥无味的,唯有在其中制造一些乐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才能热爱学习。

思维导图式的科学笔记将笔记与书画艺术结合起来,色彩斑斓的文字,生动形象的简笔画,画龙点睛的符号与箭头,这些都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深深吸引着他们,让他们觉得做笔记不是一件苦差事或是负担,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主动提笔绘制属于自己的科学笔记。

原本千篇一律的笔记,在思维导图的工具形式下,变得鲜活,错落有致。最开始使用导图进行科学笔记时是单调的黑白色,随着技巧的掌握与熟练,渐渐地科学笔记越来越多彩。

根据不同的课型,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式,多样地表达脑海里的知识网,有横平竖直的网格图,有枝叶繁茂的树状图,有脉络清晰的流程图,再配上富有童真的小插图,堪称艺术大作。

并且图文并茂、五彩缤纷的科学笔记,更吸引学生时常翻阅回想,串联知识点,增强记忆。(如图2-12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五年5班郑瀚洋同学的笔记)

启迪思维,赋予发散性

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做科学笔记时,是围绕一个中心词展开的,把所学的知识关联在一起,形成一张知识大网。

所延伸出的分支可以用图形或者文字来表达,其内容紧紧围绕关键词,并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使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百个学生就有一百种生活体验,长年累月下来,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灵活开放式的科学笔记,能够动态地让学生随时补充新的知识,构建起越来越完善的知识框架,每一个新生出的分支,都有新的关键词,促进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积极思考,步步深入,助力学生的知识体系越来越丰富。可谓是“思维有多开阔,导图就有多大”。

如图2-13是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五年5班郑瀚洋同学学习《看月亮》一课时,自主建构的思维导图笔记。从他的笔记中,教师可以看见这位同学头脑中关于看月亮这一课学完以后他对月亮的认知思维状态。

锤炼语言,富有生成性

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随堂做的笔记不可能长篇大论,不可能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记下来,也不能毫无章法地乱写乱画。

这就要求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必须提炼、筛选出重要的、有价值的内容,理清其中的脉络,并言简意赅地进行记录,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丰富了他们书面表达的形式。

在分析、整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应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把关键点和逻辑关系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理清清晰。

如图2-14是厦门市思明第二实验小学五年5班郑瀚洋同学在边玩镜子的过程中边用思维导图整理自己探究方法和探究发现,用词简练到位。

END

原文标题:《让思维在科学笔记中流淌》

文章来源:小学科学叶彩红名师工作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