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如何才更具获得感、幸福感
全球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如何才更具获得感、幸福感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中等收入群体不只是发展数量的概念,更是发展质量的体现,不仅要看数量的增加,更要看质量的提升,不仅要让外界知道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扩大、比例在提升,更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感到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增强。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会议认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众所周知,中等收入群体的大小、人群的多少,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是否平衡、人民是否富裕、贫富差距是否缩小的最主要考量因素之一。也就是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越高、厚度越大,稳定性就越好,平衡性就越强。反之,则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中等收入群体不能成为社会的主力军,不能在收入人群中占据绝对控制地位,那么,社会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就必然会出现问题。所以,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不仅符合中国的人群结构需要,也符合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仅是对中国的贡献,也是对全球的贡献。
很显然,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既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也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中等收入群体不只是发展数量的概念,更是发展质量的体现,不仅要看数量的增加,更要看质量的提升,不仅要让外界知道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扩大、比例在提升,更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感到获得感和幸福感在增强。
要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就必须提高发展质量。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高质量发展都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要求,都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也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才能得到化解,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体现在居民的生产生活方面,才能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才能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否则,纵然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了,发展的质量不高,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不会增强。
要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必须体现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与否,也是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而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资源、特别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少数人占用多数优质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结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如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就存在比较明显的优质资源向少数人集中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无法增强。所以,必须通过改革,实现社会资源均衡化,尤其是优质资源,必须让全民共享,而不是少数人独占。也只有这样,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才能真正体现在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增强上。
要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就必须强补短板。对一个地区来说,如果短板很多,即便收入水平提高了,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标准的人群比重很大,也很难说居民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因为,收入水平只有和获得感、幸福感紧紧绑在一起,才有价值、有意义。很显然,短板是制约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一大要素。譬如住房,从收入水平来看,已经达到了中等收入标准,但是,房价却远远脱离了居民的购买能力,那么,也就不可能给居民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又如医疗,看一次普通的病就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就需要花费大量的钱。那么,获得感和幸福感还体现在哪里呢?所以,中央提出补短板,说到底,也就是要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要增强中等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还必须在脱贫上下功夫。如果中等收入群体的缩小,是建立在高收入人群增多的基础上,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更多情况下,可能在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速度不快上。那么,这样的缩小或扩大步伐不大,就是问题了。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是要在脱贫上下功夫,要通过精准扶贫,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使其早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行列。显然,这方面的任务还很艰巨、压力也很大。效率如何,直接关系到中等收入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