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宝万之争,规则的天平正在倾斜
华润不出声了,宝能有点英雄气短了,王石又调转枪口对准宝能了,还有,官媒连续发声了,传言中官方介入了,深圳地铁则坐山观虎斗,……
虽然规则还在,规则也没有任何修改,事件的主角也没有变,但是,气氛已经不对,规则的天平,也明显地发生倾斜了。向谁倾斜,自然不需要公开答案。
回头想想,这场股权大战,实际上从开始起,就是在不规则中进行的。宝能以市场化方式获得万科24%的股权,却被人说成是“野蛮人”入侵,王石更是发出不欢迎民营企业的吼声。这也就意味着,宝能一开始就被认定为异类。除非宝能的实力足够强、背景足够硬,不然,这场股权大战,打上天,也不可能赢。
于是,在规则上找不到让宝能知难而退的手段,就从规则外去找。规则外是哪里,就是收购资金的合法性。如此巨大的一笔收购资金,找些问题原本就不难,只要找到了问题,自然就可以迫使宝能投降。不投降,也自然有办法处置。
只是,这里有个可以引发思考的问题,那就是去年的股灾,同样是杠杆资金造成的。而杠杆资金来自哪?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银行。也就是说,银行是去年股灾推不开的责任主体之一。可是,讫今为止,没有一家银行为之承担责任。殊不知,为了救市,国家动用了多少资源,投入了多少资金,付出了多少代价。比起今天宝能的杠杆资金,去谈宝能资金的合法性,真的毫无必要。一方面,数量没法相比,宝能只能区区几百亿,银行的资金是多少;另一方面,宝能资金纵然有违规现象,也根本没法与银行相比。因为,银行资金有明确规定,不能进入股市。
我们并不认为宝能对万科股权的收购有多么理直气壮,至少,收购本身是在规则范围内的,并没有突破规则,也没有暗箱操作,只是不符合一些人的情怀。可是,市场经济下,情怀是不足以支撑市场、支撑发展、支撑企业的,规则才是企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根本。万科所以能够在情怀中不断壮大,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不讲规则中不断前行。特别是华润,作为第一大股东,竟然能够容忍内部人控制,以至于在企业需要抵抗“野蛮人”入侵时,可以不顾大股东的意愿,随意寻找战略投资者,且以破坏规则的定价方式,硬是测算出一个将深圳地铁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对价方案。比起宝能的“野蛮”,这些不按规则办事的行为,才是真正的“野蛮”。
而面对“宝万之争”,保监会、证监会应当说还是有规则意识的,前者对宝能的资金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符合要求。后者则对双方的行为提出质询,在得到符合规则的回应后,也没有过多发声,而是希望各方能够按规则出牌、按规则办事。不按规则办事的,又是万科与华润。一方频频用不讲规矩的言论,刺激其他方,且在媒体对田朴珺的相关行为、特别是暗箱操作和利益转移行为提出质疑后,不予回应。一方则通过召开什么专家认证会的方式,为企业胡乱喊话。尤其面对媒体关于田朴珺利益转移的事,竟然一言不发,完全置国有资产是否流失于不顾。
我不知道,官媒为何会连续对宝能的资金来源喊话,为什么不对媒体披露的田朴珺和万科有利益转移嫌疑的行为喊话。要知道,国有资产流失和股东利益受损,比起宝能资金的合法性,只会更严重。如此一来,规则的天平还怎么能够不发生倾斜。纵然宝能在压力下退出了,利益受损了,此事是否就算完满,就算大功告成呢。规则被践踏的后果,规则失去市场性、、公平性、合理性的后果,又该由谁来承担呢?
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平是第一位的。而公平来自哪?当然是规则,因此,规则比什么都重要。而一旦“宝万之争”被有形之手控制了,规则也就不可能成其为规则。宝能,只能捧着规则独自含泪离开,而王石则能带着情怀幸福地走下神坛。至于把万科变成“小鲜肉”的田朴珺,则在不靠男人的口号声中赚得钵满盆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