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糖价能否重现六年前的一幕?
本文是布瑞克公司 农产品期货网 独家首发,任何形式的转载,必须保证图文完整性,不得删除作者及信息来源,欢迎朋友圈分享。另:以下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
就在国际糖价刚刚结束“六连跌”开始反弹之日 ,郑糖再次增仓走高,主力合约重新回到6800元上方,对于贸易救济题材的炒作继续发酵,且糖协领导号召在2016/17年度全行业打一个翻身仗,期望糖价在6500元以上运行,同时又指出,“千万不要希望糖价过高,更别想糖价过低”,那么这个区间怎么界定?
打开郑糖价格走势的年K线,无意中发现今年的形态与上次牛市中的2010年非常相似,文华白糖指数在今年初开盘在5683,而2010年开盘点位5680,几乎完全一致,还有这两年都是先跌后涨,在年K线上留下长度不等的下影线,但是下影线长度分别与上一年K线的波幅去比较,2010年时为0.35,而今年是0.36,看来两次都是在前一年上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之后迸发出牛市中的又一次冲高。既然两者在上涨前的准备动作基本一致,那么最终的冲高力度是不是也有可比性呢?2010年按收盘点位计算涨幅为24.76%,则类推今年年末的收盘点位或有望达到7100(上年收盘5685*1.2476=7092.606),10月下旬时曾上摸至6939,看来这个目标也不能说离谱。
那么这两个年度的供需格局又有什么相似之处呢,先看看生产形势,2009/10年度与2015/16年度都是连续两年减产,只不过前者的绝对数量还高于后者约200万吨,但是后者的年度外糖进口量较前者多出227万吨,合计还是不相上下,但是2009/10年度国家先后抛储了171万吨,而目前只比当时的十分之一稍高,可见管理层对于市场的呵护增进了很多。
下游需求又如何呢?既然前后两个年度的供应结构及数量存在差异,不妨用销糖率这个相对指标来看一看。大体上5月份停榨之后进入纯销售期,在6、7、8、9四个月中2015/16年度的销糖率分别低于2009/10年度同期11、15、9、4个百分点,若不是8月份销量明显增加,两个年度的差异还不止这些。尽管今年整体销售形势并不理想,但是与2010年一样都在6月份开始走出冲高行情,对比一下可以发现,两次上涨都与外盘的带动有着密切关系。
2010年年初全球糖市预计仍有缺口,但下一年可能过剩,当时预计巴西可能大幅增产,但开榨之后发现干旱及港口问题影响出口,于是6月起国际糖价止跌回升。在今年上半年,权威机构普遍认为供需缺口将大于上年,于是糖价从2月份就开始上涨,国内市场的反应有所不同,在2010年6月与外糖同步止跌回升,而今年在6月份之前尽管外盘已连续上涨四个月,国内糖价基本在5500元附近原地踏步,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2010年除极短的时间之外,配额外进口糖都没有获利机会。今年1-5月末大部分时间国内期货价格都高于配额外进口成本千元左右,直到6月初进口利润才基本消失,糖价内高外低才是造成上述差异的关键。
其实自2006年郑州白糖期货上市以来,直至2011年三季度之前在这五年多里,有近一半时间郑糖价格低于按配额关税进口糖的成本,其余时间价格基本在配额内外进口成本之间波动,这期间每年的进口糖数量都不超过200万吨,但是自此之后国内糖价一直高于配额内进口成本,2013年起更是长时间达到配额外进口成本的水平,2015年后更是在高于配额外进口成本千元以上的价位运行了一年多的时间,食糖进口量自然居高不下。2010年四季度外糖冲高不仅是供需形势的支持,而且也得益于美国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但是今年12月很可能面临美元再次加息的压力,综合来看,近日的反弹恐怕难以改变年内糖价在9月底见顶的事实。
目前国内期货糖价不仅远高于进口糖成本,而且也明显高于现货价格。本轮牛市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四季度,自那时起期货糖价由4200元逐渐上涨到现在的6800元,但在此过程中基差除短暂几次达到数十元之外,绝大部分时间是负值,就是说期货糖价长期高于现货,期糖处于领涨地位。再看看2010年的情况,除一季度由负值向正值过渡之外,其余时间基差基本都是正值,也就是说当年糖价牛市是由现货领涨的,可见2009、2010年郑糖牛市离不开外糖带动及国内现货的支持,而今年则由于郑糖定位相对偏高,外糖的引领作用大大减弱,而现货因销售压力更是难以接过领涨大旗。在失去客观因素配合的情况下,一味追求题材炒作未必能够长久,当前市场气氛与2015年4、5月间非常相似,且都是处在糖价年内涨幅超过千元,糖厂理论利润也过千,同时内强外弱格局确立的背景下,那么后市如何应该没有太多悬念。(特约撰稿人向军,文章来自农产品期货网独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