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打开青铜鼎,眼见一锅鸡汤变臭,被捕后依然念念不忘

就在去年,山西省公安厅向省文物局移交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收缴的12633件文物。山西是古代文化昌盛之地,是文物大省,同样也是文物盗掘、走私的重灾区。打击犯罪令人拍手称快,也是文物爱好者共同的心愿。这一万多件文物,如果不是得到有效保护,很有可能就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中。其中有一件青铜鼎,还带着神秘的故事,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那是在2016年时,闻喜县邱家庄村土塔附近的一处东周墓葬被盗墓贼盯上。为首的嫌疑人李某学在盗墓这一行中名气极大,懂得各个时期的丧葬习俗,为打通墓室提供了便利。

当时,他们一口气挖掘了两个墓穴。李某学带着手下几人在第一个墓穴清理了陪葬品,进行了盗掘之后,第二个墓穴也被其它人打通了。这个墓穴的陪葬品相对丰富,而且还有一尊青铜鼎。

在文物界,青铜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青铜器之中,又以青铜鼎的价值最高。但是,我国政府对于文物保护相当重视,对盗掘青铜器的打击力度很大。然而,这样的高压态势,依然无法让这伙盗墓贼。面对青铜鼎的诱惑,他们仍然跃跃欲试。

盗墓贼派人下去,但墓穴狭小,青铜鼎又很沉重,不可能抬着或者举着上来。他们随即用绳索将穿过鼎耳,试图从上而下将这件青铜鼎拉出墓穴。然而,他们费劲九牛二虎,也只是将青铜鼎抬起一些。随后,因为用力不当,绳索滑落,青铜鼎又掉回了墓穴。

就在青铜鼎掉在地下的那一瞬间,盗墓贼听到里面有液体的声音。因为盗墓都是在夜晚进行,寂静的环境让这个声音特别明显。他们大吃一惊:难道这里面还有酒水不成?如果有酒水的话,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蒸发?

盗墓贼可不是文物专家,他们随即跳入墓穴,要打开鼎盖,倒出里面的液体,这样一来,青铜鼎的重量就会变轻,便于偷盗。可是,顶盖和鼎身放在一起几千年,一时之间还难以分开。李某学便用扎杆在鼎盖偏中间的位置狠狠捅过去,盖子被打开了,这件文物至今也留下了新伤。

他们顾不得看鼎盖是不是被破坏了,完全被眼前的景象吓着了:青铜鼎之中,居然是一锅清澈透亮的鸡汤,上面还漂浮着白花花的鸡块。那一瞬间,墓穴中充斥着鸡汤的香味。然而,就在几秒钟之后,鸡汤的颜色迅速变黑,鸡块也变成黑炭一样。更恐怖的是,墓穴中的香气荡然无存,青铜鼎发出了令人难闻的恶臭。

您没看错,这个过程就只有几秒钟,而且臭味越来越浓,越来越难以忍受。盗墓贼自然不会扔下宝贝逃走,他们一脚将青铜鼎踢翻,再次拉着绳索,终于将这件文物得手。

根据盗墓贼后来交代,当时的鸡汤确实如同前几天刚做好的一样,这一点至今念念不忘。他们带走这件青铜鼎后,将里面残余的鸡骨头、汤水倒掉,无论如何清理,仍然还是有着难闻的臭味。最后,他们以36万元的价格,将这件文物出手。文物圈也迅速流传了“臭鼎”的故事。

山西省公安厅接到举报后,立即组成了专案组,历经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悉数抓获,文物也被陆续追回,包括这件东周“臭鼎”。当时,它已经经过了买家的特殊工艺处理,不再散发臭味。

后来,《法制晚报》的记者曾在闻喜县公安局看到过这件青铜鼎。它高约三十公分,鼎口直径约三十公分,是三足圆鼎,上面有精美的龙纹图案。虽然如此,其实这件青铜鼎并不算出奇。然而,那一锅鲜鸡汤,却成为了文物工作者永恒的遗憾。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就曾经表示,几千年的鸡汤能保存至今,容器和墓葬的密封性都相当好。如果它能给专家取样研究,就可以了解当时的礼制、生产生活状况,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伦理观念有着巨大的价值。

当然,说不定还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其它收获。只可惜,就因为那些盗墓者的利欲熏心,成为了永久的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