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媒体为啥越来越不正经了?丨传媒老炮儿

从新媒体兴起开始

传媒圈就兴起了一阵风潮

正经的文章配上不正经的标题

对媒体来说

其实是一个不经意的习惯

这种习惯却成了颇为致命的缺陷

欢迎收看本期传媒老炮儿

附文字版

最近又开始关注微博,就像我那几个年轻同事说的那样,看微博主要得看讨论区。好玩极了,五花八门但是直抒胸臆。最近这几天看到一个新词:谣媒。听着挺可怕的,后来仔细体会了,明白了,这不是官方说谁谁谁造谣了的谣媒,是网友对一种传播现象的概括。就是成心用肤浅的语言,有意的去迎合有偏颇的受众。文字中透露出阴阳怪气、哗众取宠、片面取材、装傻充愣,这种操作这叫谣媒。

说起来河南卢氏县兰草这个事大家肯定有印象,大家知道的是什么?一个老农民顺手把路边野草挖了,拿回家了,却被抓了,还判刑了,媒体是这么报道的吧?其实这是标题,后面的文章里提到了当地卢氏县判这种保护野生珍稀植物的案子好几次了。可是现在这个微信微博的数字阅读讲究一个刷,大家刷的时候看到的是题而很少能看全文。所以大家会得出一个印象:这里有冤情吧?

卢氏县这地方兰花非常有名,其中野生蕙兰是非常珍贵的品种之一。正赶上这几年,一些个附庸风雅的富豪把这个东西推的非常邪乎,一丛这个蕙兰能卖到一百多万。所以好多人在卢氏县游荡,满世界踅摸,只要发现一从野生蕙兰那算发了,而这个农民挖的这个三株就是野生蕙兰。媒体把这个题做成了顺手、路边野草等,要按规矩说,这就叫不正经。

互联网时代,新闻同质化让各媒体的压力都相当大,大家都得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有可能在传播当中稍稍露出那么一点身影。于是大家就用这种不太正经的文字游戏,踩着那个色情血腥的边缘,有时候是夸张有时候是暗示,以此来吸引受众。2013年李天一那个事件就是这样,就是这么一点事儿可是各路高手各显其能。当年山东《聊城晚报》登的一篇文章,它的题叫《李天一他妈的要求,高律师不干了》。上海《新民周刊》35期,封面啊!它的那题叫《李某某他妈的舆论战》,这就忒过了。结果山东上海的新闻管理部门通报批评这两家,据说当事人也受到了相应的处理。

传媒圈竞争激烈,再加上绩效考核,好多指标的这个压力,使得大家只要有一个热点就一哄而上,这是普遍现象。现在这个热点,能让你报的能让你传的都是寻常的社会新闻。操作者就认为这没什么事儿了,于是就放开了胆,用调侃的方式、开玩笑的方式或者卖萌搞怪的方式来叙事,一来二去就成了习惯。习惯了之后有些时候虽然你不是主观故意的,搞不好在关键时候就手滑。

去年教师节,人民日报的微信头条上了一个提高教师待遇的一篇文章,配图配了一个漂亮的女教师。本来这个东西也没多少人注意,但无孔不入的网友发现你那个漂亮女教师的照片是日本女优。结果把这个女优的音像资料全贴网上了,文没怎么样,这件事火了。

我有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网文,叫《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文章挺长的,我没想到从头到尾把它看下来了,非常生动。三和人力市场在深圳的郊区,在当地非常有名,那里有一大群人整天泡在游戏机厅和网吧里。连那个正式的工作都不做,只做一天一结的那种。还自称是日结一天够玩三天,就这么一个状态。作者对其中几个人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追踪和采访,对这个事件进行了分析,非常有力度,在网上影响非常大,有功夫找来您可以看看。

据说有关部门也注意到这个文章,把它当做一个调查报告。这个文章可不是那些个大编辑大记者的作品,这是一个做游戏的自媒体写的。还是那句老话,核心竞争力。得找着自己合适的那个方向,开掘自己一个熟悉的题,坚定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行。用不着天天插科打诨装疯卖傻,在那儿做不正经的这些姿态,这玩意儿不管事儿。

传媒老炮儿:有料、有趣、有用

蓝媒汇视频团队
制片:老窦
制作:杨岳  摄像:王军
实习编辑:田雅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