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商业内参》免费了,内容付费能证明是伪命题了么?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不仅擅长嘴炮,挖坑的功夫也是一流的。
去年年初投资了papi酱,宣告短视频风口的到来,没多久,他就后悔,然后撤了。更早之前,对外鼓吹,每个人能够U盘化生存(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提倡个体崛起,转眼间他便搞了家公司,去做“主机”去了。
还别提,有一次,他在节目中说,决定把房子和车子全卖了,以后租房、租车,然后他确实把房子和车卖了。但后半句罗振宇没说,卖掉的钱,去香港买了腾讯的股票,比北京房价涨得好,然后,在这一轮房价上涨之前,他又把北京的房子买回来了。
作为自媒体的标杆,罗振宇挖的坑比比皆是,每当跟随者兴冲冲的跳下,却不知扯旗子的罗振宇,早已悄然跳出。
内容付费,何尝不是如此。
要知道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罗辑思维旗下平台“得到”以《李翔商业内参》等内容创业产品试水付费订阅,来试图为内容付费开个好头,做个鼓风机。
但现在,它免费了。
1
“中国最好的商业记者之一李翔历时半年打造”、“马云是第一号用户”、“罗胖参与”等标签,用商业价值衡量,付费订阅的《李翔商业内参》年费199元。
曾为内容付费的排头兵,还是攻坚兵。连大佬马云,雷军都纷纷为《李翔商业内参》背书站台,声势阵仗都非常大。
但可是,这些都不如钱实在。
前不久,“得到”的一个发布会上,罗振宇宣布《李翔商业内参》第二季更名为《李翔知识内参》,年费由此前199元/年变为0元/年。
坚持一年,拿到9万多订阅用户的《李翔商业内参》,还是免费了。因为,后者拿到了宝马的赞助。
此外,李翔本人也不再U盘化生存,而是进入了罗辑思维团队,当总编辑去了。
其实,说句实在话,对于李翔来说,这可能是最好的出路。
虽然,这是一副理想化的场景,一个媒体人,不靠广告,也不任职公司、机构而受限,只靠自己日常的认知盈余,知识变现,而情怀满满,打动人心。但现实,总是这么骨感。
2
《李翔商业内参》内容付费、知识变现,在鼓吹了一年之久,还是回到了老路上,依旧是传统的广告变现,由企业主最终买单。
从结果上论,内容付费,不免伪命题之嫌。
一个事实是,虽然李翔,有大佬的认可,资深的经历,但从已发布的订阅须知,《李翔商业内参》每周6期、一年52周无间断更新。这些稿件,不大可能全部由李翔一个人来主笔,更多还是由李翔团队合力完成。其他人员的内容水准,是否能完全达到李翔的标准,存在未知。
内容生产,不仅是一个技术活儿,更是个体力活。
且用户愿意付费阅读,核心的原因就是其内容的实用稀缺性,无可替代等吸引力。但内容从业人士都明白,一篇优质文章,只要有充足的时间,是没什么压力的,但是篇篇优质文章,达到能够付费的水准,则是非常难的。而一旦掺水,用户便会迅速抛弃。
要知道,在《李翔商业内参》之前,国内一些平台也曾推出过付费阅读,比如徐达内小报等,最后多以各种原因停止运行。
3
另外,国内目前用户对于内容付费的意愿,是否强烈,其实所有人心中都是没有底的。
于是很容易看到,在一些内容付费产品短暂造势之后,然后便是迅速沉寂。
此前便已有声音指出,《李翔商业内参》的订阅数据有所下降,内容打开率逐步走低,同时内容质量感觉并没有想象中的深度,“像是蜻蜓点水”,且分答等产品,也不如之前刚推出时那么火爆,之前带来了巨大流量的国民老公王思聪也渐渐消停了。
李翔本人也承认这一点,知识付费现在处在尴尬的境地,免费能给平台带来流量,而付费却远不及。
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也同样痛苦。
一旦选择了付费阅读,则意味着要与当前流行的这些传播模式说再见。付费订阅之后,阅读量是成级数下降的,大量掉粉或不可避免。而“先付钱后看字”的消费模式也充满了不确定性,用户读后如果与预期有落差,久而久之,粉丝可能会逃离或从其他渠道寻找内容,这会逐步降低作者的文章的阅读数与粉丝转化率以及增长空间,也破坏了作者与粉丝之间的纽带关系与粘性。
想要传播的内容,没法收费。想要收费的内容,传播不开。
4
于是,内容付费的火爆,很有可能是种假象。
今年以来,罗振宇的口径就开始变了。他说,内容付费不是风口,内容付费的机会空间也没想象的大。
他还说道,好的内容不一定就要收费,恰恰应该做广告,因为带来的流量更大,商业价值也就更大。
罗振宇挖了个坑,他爬了上来。但,后续跟进的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