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唐僧送行,为何说是戏精般的表演?你看看他们的临别赠言
《西游记》在诞生之前,从唐朝开始就有许多关于唐僧取经的故事,也逐渐演化成为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的剧情,还出现了不少剧本。然而,在吴承恩的《西游记》之前,这些剧本、小说都不够耐看。吴承恩不仅增删了一些情节,让故事更为紧凑刺激,更是增添了不少诗词歌赋,也让著作文采飞扬。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些诗词写得也很一般,离真正的传世名作还有相当的距离。有些诗词写得十分精彩,却是从名诗中东拼西凑而来,甚至直接照搬照用。对于一部小说而言,这并没有什么问题。然而有一句诗,应该是作者的原创,而且写得十分精彩。
那是在《西游记》原著之中的第十二回“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中,唐僧自告奋勇要去西天拜佛求经,而唐太宗李世民则为他送行。当时,唐太宗劝唐僧饮下饯行酒,唐僧见是素酒,又是皇帝邀请,只好从命。就在饮酒之前,唐太宗又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唐僧不解其意,唐太宗却告诉他: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这一句诗非常精彩,它将“一捻土”与“万两金”,虽然上下两个“乡”字有重复,但瑕不掩瑜,却能表明唐太宗对唐僧的谆谆教诲:千万不要贪念别国的好日子,还是要记得自己的家乡!
从道理上来说,这句诗毫无问题,这也是万千游子的心声。然而,就《西游记》这部小说而已,李世民和唐僧两人此时不过是两位戏精在互相表演而已,他们之间有着太多的无奈。
李世民贵为天子,为什么要与一个穷酸和尚结拜为兄弟?只是因为唐僧挺身而出,要担负前往西天求取真经的目的。那么李世民是热衷于佛法,才如此的吗?显然不是,正如如来对南赡部洲的印象是: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
书中的南赡部洲指的就是东土大唐,大唐对佛法不尊重,就反应了李世民的内心。只不过,因为泾河龙王死后吓死了唐太宗,让其在阴间游历了一日,看到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万千被他杀害的人的冤魂还在枉死城等他。
当时判官、阎王就告诉李世民,要想以后不被这些冤魂骚扰,那就要举办水陆法会超度他们。然而在水陆法会之上,观音又现身告诉李世民,现在大唐的佛法都是小乘佛法,度不了冤魂,只有西天如来处独有的大乘佛法,才能度冤魂。
因此,李世民这才停掉水陆法会,打算等唐僧去西天取经回来之后再办。也就是说,李世民让唐僧西天取经,并不是为了什么黎民百姓,也不是为了国家社稷,纯粹是为了自己百年之后不被厉鬼纠缠。所以,他才以唐朝天子的尊贵身份与唐僧结拜,口口声声称其御弟。
即便这样,李世民仍然非常担心,因为他不确定唐僧会不会一去不返,如同当年徐福欺骗秦始皇一样。他再三叮嘱唐僧,一定要回来,而且还问到底多久能回。唐僧又没去过西天,只好信口开河说是三年,其实让唐太宗等了十三年。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这句诗,与其说是以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唐僧,倒不如是以此作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叮嘱唐僧不要忘了正事,不要害得他死后不得安宁。
至于说唐僧,一方面他在此之前,接受了唐太宗从观音处得到的袈裟锡杖,只能硬着头皮主动提出西行。另一方面,他回来之后,将经书急急忙忙交给唐太宗后,就赶着回灵山接受封赏。成佛之后自然是常驻灵山,哪里还管得故乡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