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的图案是儿童,偏偏在千年之后被儿童找到,真是缘分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河南省济源县(现济源市)一所小学师生在勋掌村镇安寺前体验劳动时,突然挖出了一个全身覆盖着泥土的东西。它明显呈长方体状,分量不轻,当时谁也不知道是什么,经过清洗之后,竟然露出了精美漂亮的图案。学校将它送至文物部门后,才知道这是宋朝的瓷枕,根据它的工艺和图案,被命名为三彩童子傀儡戏枕。
我们现在的枕头,绝大多数都是由枕套和枕芯构成,一般是布料。在历史上的出现的枕头,最为知名的玉枕、石枕等等,其实用得最多的还是这种瓷枕。它出现于隋朝,发展于唐朝,在宋元时期最兴盛,清朝之后受西方影响才逐渐衰落。
当然,这种枕头因为太高太硬,除了满足“高枕无忧”的心理作用以外,确实也没有多大好处。现在的人已经不可能使用瓷枕,但是作为历史文物,它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我们领略当时的风土人情。
说起三彩,很多人都会想到唐三彩。那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文物,其实是唐朝时的一种低温釉陶器。宋三彩是仿制唐三彩而烧制的,无论是在做工上还是图案上都没有唐三彩那么精致,名气和珍贵程度也没有那么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也是研究我国古代陶瓷工艺变迁的重要文物,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也就是说,这件瓷枕,准确的来说是宋三彩工艺下的陶枕。它中间微微凹陷,器型十分规整。它最高处为11厘米,面长为48.8厘米,面宽为18厘米,底长为47.6厘米,底宽为13.9厘米。在它的表面,以绿色为主要背景,混合以黄、褐、红、黑、白等多种颜色。它的图案,则是在唐宋时期比较少见的婴戏图。
所谓婴戏图,就是儿童在游戏的图画。这种主题在战国时的文物中就已经出现了,陶瓷上的婴戏图出现于唐朝,但现在发现的实物比较少,明清时期,这个主题风靡一时。这件文物上的婴戏图,就算是目前发现比较早的了。
在这个枕头之上,三个儿童在自家的庭院之中嬉戏的场景。右边的儿童自然是主角,他头顶蓄着一撮头发,两边梳着发髻,穿着绿衣白裤,正做着玩着木偶。这种提线木偶,就是所谓的“傀儡”。这个儿童,就是在表演傀儡戏或者叫做木偶戏。
旁边的两个儿童中一人是光头,身穿绿衣黄裤,在做出敲锣打鼓的样子。另一人则在头顶上也留有一撮头发,两边没有发髻,身穿黑衣白裤,他吹着笛子,在旁边翩翩起舞。很显然这两个儿童,就是在配合着木偶戏的节奏与剧情。
这幅婴戏图的图案,采取了刻画填充的工艺,花纹线条极为流畅自然。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特别是他们的发饰服装,对于研究当时的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经过小珏上面的解释,您就知道它为什么被命名为三彩童子傀儡戏枕了吧。这件文物的主题是儿童,而发现它的恰好也是儿童,穿越千年,它竟然是以这样一种巧合的方式与我们见面。如今它收藏在河南博物馆,如果您有机会去参观,一定要好好地欣赏一下,替我们的祖先怀念童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