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家谈《伤寒论》

原创 歧黄子 纪录中医

文字版 | 中医大家谈《伤寒论》

东汉末年 战火连天 瘟疫横行

大疫之前,汉代全国人口5650万,八十年后,人口仅存1600万。而在伤寒病肆虐的黄河流域,人口仅为灾难前的十分之一。张仲景的《伤寒论》应运而生。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做临床医生,特别是开方子,你离不开《伤寒论》, 离不开张仲景。吴雄志 天津医科大学 教授:中医到了张仲景的年代,才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邓铁涛 国医大师:他的方现在叫做经方,经典的处方。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论》,它叫做《伤寒杂病论》,一共16卷,其中《伤寒论》10卷,《杂病论》6卷。后来《杂病论》丢失了一些,丢失了3卷,现在还保存着《杂病论》3卷。邓铁涛 国医大师:《伤寒论》是发热性的,有传染性的那种病,《杂病论》就是一般的病。张仲景的方子不是张仲景的,是张仲景总结汉代以前的,多少年代的宝贵的经验总结。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张仲景在他那个年代,看到了《汤液经法》32卷。再把这些个著作进行了选择,条文进行选择,进行了继承,并且其中还有他自己的临床经验,还有张仲景老师张伯祖的一些个方剂,而主体的是《汤液经法》,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樊正伦 中医师:《伤寒论》主要讲的是外感疾病,就是人吧,人在际交之中,外受风寒暑湿燥火,当外面的气侯变化异常的时候,你会得病,今天我们的感冒、发烧、肺炎,什么这一系列的疾病,就是由于外面异常气侯的变化,造成你体内的跟它不平衡出现的疾病。这类的疾病的总结,就是《伤寒论》总结的。卓同年 加拿大注册中医师:《伤寒论》当中把风寒暑湿燥火,寒邪侵犯人体的诊治的一套模式给阐述得是最清楚的。那就是风寒暑湿燥火侵犯人体到底怎么个过程,张仲景用三阴三阳的模式,用正后穹的模式,用辨病的模式,把寒邪侵犯人体在机表,在营卫阶段,到脏和腑的阶段,到最后侵犯我们人体的三阴的那个阶段,描述得非常清楚。在汉朝那个年代,他对我们生命的理解,外来的东西怎么去阻截?那些复方,把寒邪排到机表来,把病在机表得到解决,张仲景都给了我们一些思路和方法。段富津 国医大师:中医能够辨证施治,主要就是从《伤寒杂病论》开始。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张仲景这个人,把医经和经方两家结合起来,融为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诊疗原则。李今庸 国医大师:《伤寒杂病论》一出来,就改变了治疗(方式)。过去可能有人评价在张仲景以前是针灸治疗为主,张仲景开辟了从药物治疗为主。他虽然也有针灸,很少,但主要的是药物治疗。卓同年 加拿大注册中医师:由单方变成了复方,这在《伤寒论》当中的贡献这是最大的。《伤寒论》之前,包括《黄帝内经》,我们知道《黄帝内经》有13方,那这13方当中大部分都是单方,那么《伤寒论》当中有将近113方,这113方当中基本上都是复方了,那复方就是指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构成的处方,那么后世把张仲景的方子叫做经方,也就是这个道理。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他的配方非常的严谨。虽然只有几味药有的两味药、三味药,有的四味药、五味药,大多数是七味药、八味药这些方。方子不大但是非常有效。有效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这些方子里面的处方最最重要的东西,它有效。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在西汉时代,也就是在《汤液经法》的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的方子它的名称带有浓厚的道家的色彩,比方说现代在《伤寒论》还在沿用着的,白虎汤。而到了张仲景的时代,哪一味药是这一个方子的主药,就是君臣佐使是它的君药,就把这个方子的名称用君药的名称,作为方名的代表,比方说柴胡汤,甘草汤如此等等。这个方剂的名称的改变,始于张仲景。郝万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一千八百年前,张仲景写了《伤寒杂病论》这应当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典籍。没有这本书,中医临床医学不知道今天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卓同年 加拿大注册中医师:我觉得《伤寒论》在整个中医发展历史上,它是不可替代的功劳。樊正伦 中医师:两千年前的人和今天的人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今天的很多疾病,依然和当时所出现的疾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经方到今天之所以依然有效,是因为两千年在人类的进化史上,是非常短暂的历史时间。在这个历史时间中,原来得的是什么病,今天依然会出现,而以前古人把他怎么治好的,他经过了很多人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东西,今天依然有效。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我学习《伤寒论》深深地感觉到,《伤寒论》是中医的灵魂。这个《伤寒论》将要产生世界的影响,实际上《伤寒论》已经产生了世界的影响,随着咱们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逐渐的强大,《伤寒论》这样一部书将会发挥更大的世界性的保健的作用,太伟大了。中医大家人物介绍

邓铁涛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内科专家。邓铁涛教授既重视理论又着力于临床,对中医理论有较高造诣,先后对五脏相关学说、脾胃学说、痰痰相关学说、伤寒与温病之关系、中医诊法与辨证、中医教育思想、中药新药开发、医史文献研究、岭南地域医学研究等,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论点,对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他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凝聚了对中医理论继承与发展的高度认识。

段富津国医大师。中医药学家。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脾胃病、肾病、风湿病等多种疑难杂病的诊治。编著《金匮要略方义》、《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段富津》,自1961年至今先后主编、主审、参编全国各类方剂学教材。其所提出的方剂药力判定公式解决了方剂配伍理论中诸多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全国方剂界产生重大影响,其积累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的“方剂学教学模式—多维博约,因方施教”课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钱超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我国著名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专家。师从我国著名古汉语专家陆宗达教授,以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和考据学等作为研究中医古籍的手段,在中医文献研究及中医经典著作的语言研究方面开拓出许多的新领域,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古籍相关学科的传承与普及作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了中医文献的研究工作,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郝万山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首都国医名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于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

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其中尤以经方的方证与药证为研究重点。现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工作,主持全球最大的公益性经方学术网站:“经方医学论坛”。

吴雄志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师从曾升平教授,从事临床免疫学研究,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免疫调节治疗自身免疫病与恶性肿瘤。对中医三焦学说、脾胃学说、外感学说、六经辩证、水火学说、气化学和阴阳学说均有一定研究,创立三纲两常辩证法长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病与妇科经乳疾病。现致力于抗肿中药与喉科中药研究,以及调经中药新药研究的准备工作。

樊正伦1946年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从1963年赴宁夏支边即开始行医,已有近40年的中医临床经验。樊正伦教授以治疗内科疑难杂病见长,尤擅治疗肝胆、心肺、脾胃以及疲劳综合症等疾患。已使上万名患者恢复了健康。

李今庸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全国第一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全国著名中医泰斗。

卓同年加拿大注册中医师。在海外积极的传播中医药知识,被誉为中医药的“传教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高级顾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席团执行委员,加拿大极康中医院院长。

- END -

《纪录中医》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版权归《纪录中医》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文中所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作为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纪录中医》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0)

相关推荐

  • 妙手丹心报乡情的鄂州人

    妙手丹心报乡情 叶发正,曾用名叶菁,字春晖,生于1941年1月,鄂州市花湖镇莲花地人.1956年拜乡下中医学习中医,1961年参加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五年制函授学习毕业.1979年参加全国中医选拔考试,以 ...

  • 济世苍生——记南阳中医名医张明一先生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富独特内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中医药发展过程中,经过无数医学家的努力,形成了诸多学说,其中最具代表 ...

  • 回忆我的父亲刘渡舟原创 刘燕华

    2018-03-27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父亲喜爱的一首唐诗,曾手书送给自己学生.如今,父亲驾鹤西去已经十六年了. 二零一七年九 ...

  • 国医名师为“洋中医师”授课

    以色列中医诊疗中心主任URI ARMON正在远程听课. 裘昌林教授正为"一带一路"国家远程授课. 本报讯(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鲍航行)"熟地.萸肉.龟板滋阴,天麻.钩藤 ...

  • 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

    一.思路与方法   (一)基本观点: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邓宏    1.凡病皆本气自病. 本气,即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肾气(元气.元阳)与后天胃气(中气)构成的浑元一气.为人生命之两本,两本飘摇,危若垒卵 ...

  • 【名医】好文共赏!李可老中医谈伤寒论!

    名家简介 李可(山西著名老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临难习医,具救苦心.天资敏慧,虽未曾亲炙名师,究能得医之本源.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 ...

  • 文字版 | 中医大家谈《伤寒论》

    原创2021-09-18 20:00· 东汉末年 战火连天 瘟疫横行 大疫之前,汉代全国人口5650万,八十年后,人口仅存1600万.而在伤寒病肆虐的黄河流域,人口仅为灾难前的十分之一.张仲景的< ...

  • 中医专家谈当年从西医“转行”,师父的药方患者吃了三副药就见效

    中医专家谈当年从西医“转行”,师父的药方患者吃了三副药就见效

  • 中医趣谈:“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与中医的“方剂”!

    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的<医学源流论>中,有一篇"用药如用兵论",说的是治病和用兵是一样的道理. "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 ...

  • 中医趣谈:「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与中医的「方剂」!

    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的<医学源流论>中,有一篇"用药如用兵论",说的是治病和用兵是一样的道理. "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 ...

  • 中医小课堂 | 伤寒论治风寒第一方:桂枝汤

    中医曹达飞 今天 伤寒论治风寒第一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原因恶寒发热无汗,今发热而汗出,恶风,鼻鸣干呕,是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肺胃失和, ...

  • 中医教授谈学习中医第一重点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人著作多言简意赅.艰涩难懂,一著作中常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不是浏览就可以理解运用的,故古人读书首重记诵,讲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 ...

  • 【中医趣谈】药过十三 百病不沾

    中医辨证论治,开方用药,其实质是首先辨别出疾病的"类象",然后组合出有针对性的"类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以"药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