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老病缠! 中医高人常说的:“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就说明中焦通...

中医讲:上焦火,下焦寒,中焦不通,老病缠!

中医高人常说的:“肚子软如棉,百病都不缠”,就说明中焦通了。

三焦,是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称。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属脏腑中最大的腑,又称外腑、孤脏。主升降诸气和通行水液,在五行属火,其阴阳属性为阳。

看下面的三焦解剖形态和经络二十小时运行图(图一)

对三焦之解剖形态的认识,历史上有“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即使是有形论者,对三焦实质的争论,至今尚无统一看法。但对三焦生理功能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三焦,作为六腑之一,一般认为它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公众号:思考部落。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类经.脏象类》)。关于三焦的形态,作为一个学术问题,可以进一步探讨,但是,这一问题对脏象学说本身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因为脏腑概念与解剖学的脏器概念不同,中医学将三焦单独列为一腑,并非仅仅是根据解剖,更重要的是根据生理病理现象的联系而建立起来的一个功能系统。总观三焦,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与肺;横膈以下到脐为中焦,包括脾与胃;脐以下至二阴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其中肝脏,按其部位来说,应划归中焦,但因它与肾关系密切,故将肝和肾一同划归下焦。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二)

手少阳三焦经的气血流注之开始点是1的关冲穴,而关冲又是手厥阴心包经气血流注之寻经结束穴位点,所以关冲穴是此阴阳二经的气血流注之末首交接班处(图一和图二结合对比查看)。

1. 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之十宣位置,过冲关第一穴(也是手厥阴心包经经之结束点的穴位,在这里联想十宣放血救治急性中风昏厥之意义) 2. 上出第四、第五掌骨之間 3. 循手表腕 4. 出臂外两骨之間 5. 上貫肘 6. 循臑外 7. 上肩 8. 而交出足少陽之後 9. 入缺盆 10. 布膻中, 散络心胞 11. 下膈, 循屬三焦 12. 该经支者從膻中 13. 上出缺盆 14. 上項 15. 繫耳後直上 16. 出耳上角 17. 以屈下頰至_ 18.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 出走耳前, 過客主人前, 交頰 19. 至目銳眥 經穴 起於關衝, 止於絲竹空, 左右各 23 穴位。

译:1.手少阳三焦经,起源于无名指末端,2.沿着手背面的第四、五掌骨之间位置上出,3.向上走行于手臂外侧的中间,沿手背至腕部,4.向上经尺、桡骨之间出臂,5.经过肘间部,6.沿上臂后,7、到肩部,8.而出并与足少阳胆经相交后、9.前行进入锁骨上窝(缺盆穴),10.继而下行散布在两乳之间(膻中),在该处,其脉气散布,并得以连络心包后,11.向下贯穿膈肌,向中、下焦继续循行,同属三焦。12.该经的分支从两乳之间处分出,13.向上潜出于锁骨上窝,14.经颈部到达耳后,16.上行出耳上角,17.再屈曲向下,至面颊及眼眶下部。18.另一条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19.到达外眼角(丝竹空、瞳子髎),止于丝竹空,脉气在(瞳子髎)与足少阳胆经相交接。瞳子髎是足少阳胆经的开始穴。

手少阳三焦经(亥时:21-23点):从手走头

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手少阳三焦经脉

循行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1),循手表腕(2),出臂外两骨(3)之间,上贯肘,循臑(4)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5),散络心包,下膈,遍(6)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角,以屈下颊至。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7),前交颊,至目锐眦。

[本经穴]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阳池(原)、外关(络)、支沟(经)、会宗(郄)、三阳络、四渎、天井(合)、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交会穴]秉风、颧髎、听宫(手太阳),瞳子髎、上关、颔厌、悬厘、肩井(足少阳),大椎(督脉)。

注释

(1)两指之间——的指第4、5掌骨间。

(2)手表腕——指手背腕关节中。

(3)臂外两骨——指前臂背(伸)侧,尺骨与桡骨间。

(4)臑外——上臂后(伸)侧。

(5)膻中——膻音坦。此指胸中。不指穴名。

(6)遍——原作编。或误“循”

(7)客主人——即上关穴之异名。

语译】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

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翳风、颅息),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耳门;会听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病候】《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耳聋,浑浑谆谆,嗌肿,喉痹。

是主气所生病者(1)。汗出,目锐眦痛,颊肿,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注释】(1)主气——三焦能通调水道,水病多由于气化矢常,故主气所生病。

语译】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耳聋,耳鸣,咽峡肿,喉咙痛。

本经所属腧穴能治有关“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小指侧的次指(无名指)运用欠灵活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拳打经络

三焦经的开穴时间是21∶00~23∶00,忙碌了一天的身体将要休息了,为了濡养浸润在上、中、下三焦中的各脏腑组织器官,人体的气血津液此时在三焦经开始变得最为充足,从而加强劳累了一天的身体的修复功能,并做好休息的准备,为第二天备战。此时,沿着三焦经的经脉线做拳打经络类的手法,是保健三焦经的最佳时阳池中渚液门关冲机。

注: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为肾水所主之处,此指穴内物质为肾水特征的寒湿水气。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在此汇集后冷降归地。本穴为胆经头面部的第一穴,胆及其所属经脉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气血物质即是汇集头面部的寒湿水气后从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细小如从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瞳子髎。

三焦的生理功能

1、通行元气:元气(又名原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为人体脏腑阴阳之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通过三焦而输布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
所以说,三焦是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三焦能够通行元气,元气为脏腑气化活动的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

,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故曰:“三焦者,人之三元气也,……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左右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调内外,营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中藏经》)。

2、疏通水道:“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能“通调水道”(《医学三字经》),调控体内整个水液代谢过程,在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水液代谢是由多个脏腑参与,共同完成的一个复杂生理过程。其中,上焦之肺,为水之上源,以宣发肃降而通调水道;中焦之脾胃,运化并输布津液于肺;下焦之肾、膀胱,蒸腾气化,使水液上归于脾肺,再参与体内代谢,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焦为水液的生成敷布、升降出入的道路。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三焦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之为“三焦气化”。三焦通行水液的功能,实际上是对肺、脾、肾等脏腑参与水液代谢功能的总括。

3、运行水谷:“三焦者,水谷之道”(《难经.三十一难》)。三焦具有运行水谷,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其中,“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肌,泽毛”(《灵枢.决气》),有输布精微之功;
中焦“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灵枢.营卫生会》),有消化吸收和转输之用;下焦则“成糟粕而俱下人大肠,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灵枢.营卫生会》),有排泄粪便和尿液的作用。
三焦运化水谷协助消化吸收的功能,是对脾胃、肝肾、心肺、大小肠等脏腑完成水谷消化吸收与排泄的功能的概括。

三焦的生理特性

1.上焦如雾:
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上焦接受来自中焦脾胃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宣发敷布,布散于全身,发挥其营养滋润作用,若雾露之溉。故称“上焦如雾”。因上焦接纳精微而布散,故又称“上焦主纳”。

2.中焦如沤:

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胃受纳腐熟水谷,由脾之运化而形成水谷精微,以此化生气血,并通过脾的升清转输作用,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以濡养周身。因为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的生理功能,故喻之为“中焦如沤”。因中焦运化水谷精微,故称“中焦主化”。

3.下焦如渎:

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下焦将饮食物的残渣糟粕传送到大肠,变成粪便,从肛门排出体外,并将体内剩余的水液,通过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变成尿液,从尿道排出体外。这种生理过程具有向下疏通,向外排泄之势,故称“下焦如渎”。因下焦疏通二便,排泄废物,故又称“下焦主出”。综上所述,三焦关系到饮食水谷受纳、消化吸收与输布排泄的全部气化过程,所以三焦是通行元气,运行水谷的通道,是人体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为“五脏六腑之总司”。三焦理周身之气,是人体五脏六腑的首领,三焦与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微循环血管网有密切联系。三焦不通,是各种慢性病根源。

三焦不通 老病缠身
中老年人有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究其根本就是“三焦不通”,三焦不通是中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病的总病根。

上焦不通:就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

中焦不通:就会造成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下焦不通:肝肾功能受阻,就会造成男性肾虚、前列腺疾病,女性气虚血亏引起更年期

综合症以及妇科炎症。
三焦是个复杂系统,仅用单味或几味药物搭配,根本不能适用这个多样的系统。对老年人患多病、大病、顽固病的治疗,必须融数方为一方,合数法为一法。
只有选择一种能科学、有效同时治多种疾病的疗法,调理内分泌,平衡阴阳,补充元气,这样才能逐渐康复。

打通三焦的简单方法
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拍。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站着或者是坐着都可以。用左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行走路线,往下拍打。动作快慢一样,一直拍打到手腕。

可以稍微用力达到真懂经络的作用。每次至少要拍到八分钟往上,拍完之后再用食指按揉。阳池穴按摩三分钟。左面肩膀君用右手,同样的方法。一定要坚持三个月以上才能完全打通。

还可以用中药打通。栀子为药引,加入黄芩,黄连,茯苓,泽泻,白术,薏苡,枳壳,桔梗,益母草,煎好后,一天喝一次,或者也可以选用艾灸的方法来打通三焦经。平时喝白杭菊泡的茶,多吃绿色蔬菜。

上焦火,下焦寒附案例:

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称之为:上焦火。

脾胃虚弱导致气血不足而运行不畅,由于气血不足。肝藏血。无法供养肝血,因为肝血不足,血属阴,阴虚导致阳盛,所以肝火旺盛,所以上焦热,由于脾胃虚弱。脾脏生血虚,气血互化,所以血虚引起气虚,气虚则气万养的功能失调,不能温暖下焦导致下焦虚寒。

上焦火下焦寒从中医角度来讲是心肾不交引起的,心在中医属于阳,肾属于阴,正常的情况下,心脏动脉和心包的阳气巡行三焦至下焦来中和肾的阴气,肾的阴气(肾水)上升到上焦来中和心的阳气,这样达到心肾相交之水火交融以致阴阳平衡,人体处于健康的状态,而心肾不交,则出现下焦阴气过多,出现怕冷,上焦火气较旺,湿堵中焦而出现脸烫等症状。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为有关治疗提供了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

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投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

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案例
患者年龄:23
患者性别:女
病情描述:

23岁,女,两年多以前发现冬天怕冷,手脚冰凉,穿多少都冷,可是脸却很烫。后来是爱上火,嗓子痛什么的,可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不影响生活质量。可是一年多以前月经开始不正常,就是闭经,当时没在意,因为那时候忙于毕业论文,又要找工作,觉得是太忙碌导致了月经不调,几个月后开始就医,月经就正常了,可是好景不长旧病复发,总是喝一段时间汤药就好俩月,就又得开始喝,这期间经常感冒发烧,扁桃体炎,家常便饭,后来中医大夫说上焦火,下焦寒。

病情分析
上述辩证情况上焦火,下焦寒是阴虚火旺引起的。这样的病症一般是应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安神。只要睡眠好了,饮食正常。忌生冷辣少生气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慢慢的改善的。吃枣是很好的习惯,对于身体的和胃补血理气很有好处的,这样的习惯应该坚持的。上焦火,下焦寒和个人的体质有关系的。一般有遗传的可能性,也是饮食不好,长期的睡眠不良等因素引起的。一般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克服病症的
上焦肺,下焦肾,所以注意清热,补肾,如果是四肢发凉说明末梢循环差。平时注意保暖,饮食要规律,忌生冷.多喝热水,不吃辛辣的食物,说话尽量小声,每天作息规律,少吃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