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史诗,她的名字让全世界女人向往
一个女人的史诗,
一段不羁的生命历程,
你可以不喜欢她,
但你无法忽视:
这个生命,曾经充分地活过。
一
她的出身是卑微的,
她的童年充满阴影,
她历经情感的创伤,
她饱尝孤老的失落。
可就是这个女人,
她引领了一种风格,
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时尚帝国,
她被《时代》评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100人之一。
嘉柏丽尔·博纳尔·香奈儿,
1883年8月19日出生在法国卢瓦尔河畔的一所济贫院,
她的母亲未婚生下她和姐姐,
她的父亲是兜售针头线脑的流动小贩。
在香奈儿的记忆里,
母亲的形象是模糊、虚弱的,
而在母亲病重卧床、孩子们需要照顾的时候,
她的父亲却不知游荡在何处。
11岁那年,香奈儿失去了母亲,
她的父亲终于出现了,
但他把香奈儿和她的姐妹带到了奥巴辛,
那里有一座建于1135年,收养孤儿的修道院。
在这简朴、清寂,被高墙禁锢的世界里,
香奈儿没有多少快乐,
但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当她后来修建别墅时,
还特意让建筑师到奥巴辛来考察,
以便复制出修道院里的石造楼梯。
还有那彩绘窗户和走廊里的图案,
也出现在她的很多设计中。
修道院(左上)、香奈儿别墅(左下)和修道院的彩绘窗(右)
▼
18岁那年,香奈儿终于(不得不)离开了奥巴辛,
因为修道院不会再收留成年的女孩,
除非她愿意继续做修女。
无家可归的香奈儿住到了姑姑家,
还好,针线活曾是孤儿院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这可以让她做个自食其力的缝纫工。
而少女的美好时光是在晚上,
她终于可以去读阁楼里的那些报纸了。
“你不知道这间破旧的阁楼给我带来了多少想象”,
多年以后,香奈儿仍记得那时的心境,
她渴望属于自己的生活,小说里的那种生活。
二
带着这种渴望,
香奈儿来到了穆朗城,
她继续在一家商店当缝纫工,
周末则兼职为当地驻军缝补衣服,
后来,
军官们为青春靓丽的她介绍了另一份兼职:
到驻军专属夜总会去唱歌。
香奈儿的主打歌曲有两首:《喔喔喔》、《谁见过可可?》,
第一首模仿公鸡打鸣的小调好理解,
第二首其实是描写一个少妇丢了狗的小曲,那条狗叫可可。
这成了她的“成名曲”,
军官们开始追着她:“喔喔喔,可可!”
就这样,嘉柏丽尔·香奈儿变成了可可·香奈儿。
但可可看不上普通军官,
那位富N代艾提安·巴勒松才是她的菜。
1905年,
22岁的香奈儿跟随退役的巴勒松来到了霍里亚越,
这座位于贡比涅森林中的古老庄园历经600年历史后,
被巴勒松买来用于圈养马匹、美女,
它也是花花公子们聚会、娱乐的绝佳场地。
1903年,香奈儿和巴勒松
▼
显然,香奈儿不是这里唯一的女人,
甚至和那些出入此地的明星、交际花们相比,
她尚显尴尬和寒酸,
甚至当巴勒松招待贵客时,
她需要在配餐室和仆人们一起吃饭。
那时,时髦的女人们有着清一色的装扮:
繁琐、浮华的束腰裙和大帽子。
而为了突出纤细的腰肢,
要拿嵌入鲸须的紧身胸衣使劲往身上勒,
好不容易穿上之后发生窒息也是常有的事。
也许是修道院里的宽松大袍子穿习惯了,
也许是没钱添置那些贵妇风的服饰,
香奈儿别出心裁地修改了一些巴勒松的旧衣服。
于是,在别的女人顶着大帽子、举着酒杯唠嗑的时候,
香奈儿则穿戴着简单的白衬衣、马裤和草帽,
像男人一样跨上马背在林中驰骋,
那是她在庄园里最美好的时刻。
马背上的香奈儿
▼
霍里亚越声色犬马的生活,
让香奈儿见识到了有钱人的生活,
但她不过是纯金大鸟笼里的一只小麻雀,
她渴望自由地飞翔,去远方。
三
1909年,香奈儿决定离开霍里亚越,
跟随她的新男友亚瑟·卡柏到巴黎去。
卡柏,来自英国的贵公子,巴勒松的常客。
香奈儿和卡柏
▼
跟着卡柏,香奈儿终于有了恋爱的感觉,
他欣赏她,并以绅士的良好教养影响着她:
优雅的社交礼仪,对文学的热爱,高雅的品味……
也正是这种走心的感情,
让卡柏成为香奈儿的一生挚爱。
但她依然只是女友之一,
地位并不清晰、稳固,
她一直记得那个梦想:
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1909年的香奈儿
▼
26岁的香奈儿决定开一家帽子店,
一无所有的她搞了一次众筹:
卡柏承担启动资金,
店铺则是巴勒松的房产。
是的,
这三个人仍是可以一起进餐的好朋友,
别问为什么,
有钱人的世界太难懂,或者说就这么简单。
她的帽子摘除了累赘、艳俗的装饰,
简洁的平顶草帽,再加上点缀的丝带,
结果,
这些新颖、别致的东西在女人们的朋友圈流行起来。
香奈儿在为模特调整帽子
▼
四
生意越做越大的香奈儿又发展起了服装业务,
她从卡柏的运动服装中借取灵感,
并根据战争时期的氛围,女人的工作需求,
设计了简约的针织外套、直筒裙和素净水手衫。
香奈儿(右二)和卡柏(右三)、巴勒松(右一)在她的第一家服饰店门口
▼
就这样,
一场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服装革命悄悄开始了。
不断扩张的生意让她买下了巴黎康朋街31号整栋,
现在,那里依然是无数女人心中的时尚圣地。
康朋街31号,香奈儿全球总店,一楼为精品店,
二楼为高级定制服沙龙,三楼为香奈儿寓所,四楼为香奈儿工作室
▼
其实,来到时尚之都,
香奈儿也曾定制了一条紧身礼服并穿着它去吃饭,
但它实在太勒,她只好让卡柏帮忙解开,
可是餐后,她竟然没法再系上它……
她发誓,再也不穿这些紧身衣!
两位投资人起初只是拿帽子店当玩具送给她,
但香奈儿用心地经营这份事业,
那些上流社会的女人们成了她的客户,
她也从帽子商变身为高级定制服装设计师,
她终于有了独立于世的安全感、踏实感。
但在这时,香奈儿遭受了无法磨灭的伤痛:
她深爱的卡柏先是在1918年与一位贵族女子结婚,
又在1919年遭遇车祸身亡。
她陷入了巨大的悲伤:“失去了卡柏,我失去了一切。”
但她没有失去斗志,
香奈儿用卡柏留给她的4万英镑扩大了业务,
同时,她用自己的方式缅怀他:
反向交叉的双C标志(Chanel 和Capel)把两人联系在一起,
无处不在的山茶花元素源于他送她的第一束花,
代表丧服的小黑裙让花花绿绿的女人们认识了什么叫优雅,
它被《Vogue》杂志称为“福特裙”:
因为和福特汽车一样线条流畅,内敛低调,迅速流行。
“我是如此热爱黑色,它的力量穿越时空,横扫万物”,
香奈儿将带着这种力量继续横扫时尚界并扬名世界。
五
1920年,她在新情人,来自俄罗斯的狄米崔大公的介绍下,
认识了曾在沙皇宫廷做调香师的恩尼斯,
他发现了乙醛的作用并将其用在香水中,
于是,
完美融合了天然原料和合成香料的著名的5号香水横空出世。
1920年,香奈儿和狄米崔大公
▼
这时,
看到了5号香水潜力的老佛爷商场老板巴德尔给香奈儿介绍了一个男人:
化妆品公司的老板威泰默,
他们三人在1924年合作成立了香奈儿香水公司,
香奈儿的名字从此变成了一个品牌。
只是,她拥有最少的公司股份:10%。
后来,
这款犹如施了魔法的香水销量不断增长,增长,再增长……
丰厚的投资回报让香奈儿后悔自己的份额,
并与威泰默进行了30年的激烈斗争。
创业15年,
曾经的灰姑娘可可已是响当当的香奈儿,
41岁的她和英国最富有的男人西敏公爵走到了一起。
虽然青春不再,
但香奈儿依然让西敏的朋友丘吉尔对她另眼相看:
“著名的可可来了,她极有能力,极讨人喜欢。”
她和西敏一起钓鱼、骑马、打猎,
像女主人一样布置他庞大的庄园,
过着梦一样的快乐生活。
香奈儿和西敏公爵(左图)、香奈儿和丘吉尔(右图)
▼
这时的香奈儿时髦、优雅、富有、独立,
她终于能够匹配自己的爱人,
她渴望嫁给西敏公爵,
可是一年又一年,
她遍寻偏方也没能摆脱不孕烦恼。
期待一个儿子来继承家族财富的西敏,
最终在1930年另娶她人做了第三任公爵夫人。
是的,她爱的人最后都做了别人的丈夫,
就连那个逃难到法国,需要倒贴的小鲜肉狄米崔,
后来也跑到美国娶了一位千金小姐,
但她用沙皇调香师配制出了香奈儿5号,
用俄罗斯刺绣和服饰灵感设计出了香奈儿罩衫。
1923年,香奈儿身穿来自俄罗斯服饰灵感的罩衫
▼
同样,虽然没能成为公爵夫人,
但香奈儿从公爵的斜纹软呢外套中获得灵感,
创造出经典的香奈儿斜纹软呢小外套和套装,
这些英伦传统品味和法国风尚的完美融合,
体现在1927年开业的香奈儿伦敦分店里。
即使30年后香奈儿推出的经典双色高跟鞋,
也有西敏打高尔夫时穿的白色帆布配米色皮革双色鞋的影子。
身穿香奈儿经典套装和双色皮鞋的模特们
▼
六
哦哦哦,香奈儿,
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
你的作品里藏着你爱过的人。
香奈儿的事业正展示着它光明的前途,
但二战的乌云袭来了。
当德军向巴黎逼近时,
她关掉了康朋街的工作室,裁掉了员工。
但她的日子并不平静。
尽管香奈儿小心谨慎,
但她当时的情人是个德国外交官,
而且她与大人物的跨国社交繁多,
难免处于各种个人、政治利益关系中,
在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漩涡中,
缺乏经验的香奈儿终被卷入了和纳粹高层的交集中。
法国军光复巴黎后,
那些和德国人有情感关系的女人被剃发、游街、拷打,
至于和纳粹有过关系的,更是面临大清算,
两者皆有的香奈儿自然也遭到了传讯。
不过,她很快毫发无损地被释放了,
对此,人们只能猜想,
是她的老朋友,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插手了此事。
七
1945年,二战结束前夕,
巴黎渐渐恢复了和平与繁荣,
香奈儿却在这时搬到了瑞士。
在香奈儿关店的15年间,
即使处在战争和经济萧条的阴影下,
时尚界还是涌现出了一些设计师和品牌,
比如迪奥,
它的“新风貌”革命,成功把女人带回了紧身胸衣的潮流。
迪奥“新风貌”
▼
别忘了,这是香奈儿在一战时期就竭力扫除的东西:
“是我创造了让女人能生活、能呼吸、感觉舒适、看起来年轻的时尚。”
而“那些画着漂亮草图的的设计师,那些男人,他们不了解女人的生活。”
充满蔑视和愤怒的香奈儿要借机重返江湖,
让女人逃离束缚和无聊。
1954年2月5日,
70岁的香奈儿发布了她的回归之作。
但她遭遇了法国媒体的冷嘲热讽:
“一次悲伤的回顾”
“毫无新意的重复”
……
傲娇的法国人不再怀念那舒适、充满活力的服装。
但香奈儿不会被打垮:
“我一定要坚持下去,那些反对我的人最后都会懂得。”
香奈儿和模特们在一起
▼
但大洋彼岸的美国为香奈儿的卷土重来大声喝彩:
“她的时尚风格与她在30年代鼎盛时期时相似……
看过那些'堆砌’而成的风格后,它们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
这里没有对战争时期的质疑和责难,只有纯粹的欣赏,
潮水般的订单跨过大西洋来到康朋街,
香奈儿成了美国女人,乃至第一夫人、好莱坞巨星的首选。
身穿香奈儿套装的第一夫人杰奎琳(左)、好莱坞影星简·方达(右)
▼
那年冬天,
香奈儿与合作伙伴威泰默签署了一份重要合约,
她卖掉了香水公司的股份、时装工作室和香奈儿名号的使用权,
她只保留了对创作的控制权。
香奈儿在设计珠宝
▼
八
她也放弃了去爱:
“爱情?爱谁?老头子?太可怕了!小伙子?太丢脸了!”
她唯一没有放弃就是剪刀,
每天早晨,
当香奈儿从对面的丽兹酒店步入康朋街31号,
助手就会把一根系有专属剪刀的白色丝带挂在她的脖子上,
“裁剪至关重要”,
她不断地用剪刀和别针调整着模特身上的衣服:
每套衣服都要调整几十次,直到无可挑剔。
她曾经为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而战,
她现在致力于设计那些让女人获得自由的服装:
可以自由地骑马、开车、走路、工作。
香奈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服装的优雅在于行动的自由。”
为了这份自由,
香奈儿从来没有停下脚步。
但她也有脆弱的时刻,
也会说人生其实很失败:
她失去了所爱的人,
只有她设计的裙子和大衣伴着她。
她常常在所有人都下班之后的夜晚,
独自久坐在康朋街31号的寓所里。
香奈儿在康朋街寓所
▼
1971年1月9日,星期六,
87岁的香奈儿仍在加班设计她的最新女装,
晚上,她和朋友告别时说,
明天她还会去工作室的。
但第二天早晨,
香奈儿在丽兹酒店的套房里与世长辞。
1958年的香奈儿
▼
她带着工作未完的遗憾离开了,
但在康朋街31号顶楼的香奈儿工作室,
无数把剪刀在传承着女士的时尚精神,
它激励着所有追求独立、自由,勇于活出自我的女人。
香奈儿时装发布会的录像资料,摄于19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