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亲,还是兄弟姐妹亲?网友的分享都很现实,你怎么看?

人的一生中会和很多人结成亲密关系,无论是夫妻、父母还是朋友与兄弟姐妹,他们都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于是,有人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到底是夫妻亲,还是兄弟姐妹亲?

互赖模型

或许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但是对于人际关系这种复杂问题而言,任何简单草率地下定论都是不科学的。心理学家Snoek在他的互赖模型(Model of interdependence)中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不是恒定的,而是随着个体年龄、心理发展程度、社会背景等因素不断变化。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分开理解,而不是一概而论。
心理学普遍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频繁接触会显著提升彼此的亲密程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单纯曝光效应”,长时间的陪伴带来的必然是关系的不断紧密。
在我们的成长期,除了父母之外,兄弟姐妹便是与我们关系最亲密的人,也是陪伴时间最长的人,而长时间的陪伴必然会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关系更加紧密,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将兄弟姐妹纳入我们“自我”的范畴之中。

生物适应性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结成亲密关系,与生物的适应性密切相关。我们之所以会形成“家庭”这样的概念,就是因为在远古时期,单独的个体是难以生存下来的,为了能更好地对抗各种威胁,人们开始以血缘为纽带建立家庭单位,用集体的力量提升对环境的适应性。
因此我们会对有血缘关系的人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同时在大部分家庭中,家庭成员彼此之间都是相互理解、互帮互助,使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产生重叠,这样既有血缘纽带,又有共同利益,那么关系自然更进一步。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兄弟姊妹”的分量是要远远高于朋友的,以至于许多人为了体现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以“兄弟”相称。

关系替代

前面提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与周围人的亲密关系是不同的,随着我们不断长大,个体的独立意识增强,个性也更加鲜明,这时,我们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就会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则是夫妻之间的爱情。
每个生物都有繁衍的需要与责任,因此幼体在长大后脱离原生家庭去寻找伴侣是生命的必然过程。
当我们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时,我们的关注度就会逐渐转移到自己的伴侣与孩子身上。
而在结婚之后,兄弟姐妹之间亲情的地位就会被夫妻之间的爱情所取代,这是符合生物客观繁衍规律的。
总的来说,由于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旦建立,也就意味着兄弟姐妹之间关系的疏远,因此两者之间没有比较的意义,他们都是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只是陪伴我们的人生时期不同而已。

小编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公众号给您

↓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