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执行力文化 提升政府执行力

  ■ 王庆华

  “执行力文化”一词最早来源于企业,是企业的一种经营哲学,其核心价值观在于获得经济利润最大化。而政府执行力文化则在于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因此,政府执行力文化是一种将“执行”作为所有行为的最高准则和终极目标的行政文化,是使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形成一种注重现实、目标明确、简洁高效、依法行政、监督有力的执行力文化。

  在推进依法行政的环境下,加强政府部门的执行力文化建设,是加强政府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执行力文化的普及,才有执行力的提高。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理解就当前执行力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做简单剖析,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问题表现

  执行力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软作为。“躲”字当头,怕担责任,工作拖拖拉拉,能推则推。在处理复杂问题和解决疑难问题矛盾时,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简单矛盾拖成复杂矛盾。

  2、乱作为。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表态积极,行动消极。违反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超越法定权力界限,擅自审批、虚假申报、顶风违纪现象严重。

  3、虚作为。教条主义严重,拘泥于条条框框,对上情吃不透,对下情不了解。行动怕出错,思想没激情,被动应付,破解难题和推动工作的思路窄、办法少。

  二、成因分析

  执行力文化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执行动力衰化。一方面,敬业意识淡化使角色错位。上下级间的决策和执行有问题,相互推诿使执行效率下降;另一方面,考核导向使激励降效。注重安全、信访、综治等工作,而对干部的思想教育,辖区的文化建设等工作重视不够,忽视了对软环境的构建。

  2、执行能力钝化。一些单位、部门和个人没有设定工作目标。工作自主性不强,缺少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力,缺乏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坚定不移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执行风格,未达到新常态下完成工作的承载量和精细化要求。

  3、执行合力弱化。沟通不力使得最佳合力无法形成。上下级、部门与单位之间沟通的时机单一、内容刻板、方式欠佳,使个人的能力在团队中被相互抵减,协同作战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三、解决办法

  1、思想建设是重点。首先要提炼出有利于提高单位、部门执行力的核心价值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取心和上进心。教育干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树立“为爱而工作”和“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要加强学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以提高自己理解、思考、观察、分析和综合问题的能力。做到从大局出发,实现内部和谐,为提高执行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2、制度落实是保证。一是实行领导责任制。要层层抓落实,对各项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做到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完成时限明确。二是坚持工作报告制。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对上级安排的工作要不折不扣的执行,保证政令畅通。三是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和督办、纠正偏差,使其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四是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开展明查暗访,做到有决策必有落实,有部署必有检查,有问题必有问责,以此形成强大的“气场”,促进决策的落实。

  3、团队协作是支撑。要培育执行力的团队意识,执行力终究靠的是人,不同的人,执行力也是不同的。管理者执行力的强弱,会影响到团队中的每一个人。而团队的执行力强否不仅在于管理者自身执行力的修炼,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团队执行力的培育,形成一个执行力培育体系。提升团队和部门全体的执行力,要教授执行力落实的科学方法,树立积极的执行力态度。当前,要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教育,把执行力高低列入对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干部的团队执行力意识。

  4、政策激励是动力。营造执行力文化,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必须借助一定的政策激励手段来实现。一是加强对下属能力的培养。创新再教育机制,组织各种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岗位技能、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二是建立鼓励学习的奖励机制。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参加能力资格考试,对于通过考试的,在设岗定级和奖励评优时要优先考虑或加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丰富知识。三是要开展各项竞赛。有竞争才有活力,通过竞赛选拔,建立人才库,并将其作为干部升职调任的参照内容之一,充分发挥干部的潜能。

  执行力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环境、更是一种准则。导向正确的执行力文化是公共政策执行的核心,是推进政策执行的精神动能,是行政组织执行能力的思想文化保障。只有它不断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推动政府执行力朝高效、良序的方向发展,我们党的事业才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