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李渊的败笔

开首语:顶级思维永远是建立规则。

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秦王李世民率部在玄武门(长安太极宫北面正门)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夺取皇位继承权,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兄弟之争,皇权之争。仅仅在玄武门之变三天后,李世民便被立为皇太子,并从其父李渊手里接过了帝国的实际控制权。

李渊,看似完全在事件之外的,是吗?

皇位继承的规则: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嫡出,李建成是长子,故被立太子符合皇位的继承规则,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注意:这个规则和是否有功劳,是否有能力统统无关,本文也不做讨论。

与李渊涿鹿的群雄纷纷战败之后,李建成与李世民早在战争时期即已潜滋暗长的仇恨终于表面化了,最终发展为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互相挖墙脚,各种明争暗斗,甚至暗杀层出不穷。

文治武功都首屈一指的唐高祖李渊,不会不知道两个儿子的斗争,但李渊本人对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态度又极端摇摆不定:

  1. 公元621年,李世民由于战胜了窦建德和王世充而名声大振,而太子李建成由于在北方防御突厥人,未能树立同样的声望。于是唐高祖李渊命李世民掌握东部平原的文武大权,此时李世民的地位已高于其他一切贵族。也就是这个时候,李世民有实力可以向太子李建成挑战了;

    注:防御突厥是李渊定的策略,这个工作本身就不可能有战功,只要防御成功,就是最大的成功。

  2. 杨文干是李建成的属下,造反未遂。此事之后唐高祖得知李世民的觊觎之心日渐增强,便召李世民进宫并明白的告诉他:皇位肯定不是你的。但对李世民拥有的权力没有做任何调整。

名义上在遵守立长不立幼的规则,实际允许破坏规则的机制存在,久之,规则必然被破坏。

借春秋时公子吕送给郑庄公的话,送给李渊: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注:

春秋初期,郑庄公被称为春秋小霸王。郑庄公因出生时难产而不受母亲喜欢。而自己的弟弟共叔段备受母亲喜爱,母亲就一直蛊惑郑武公废长立幼。郑庄公之父郑武公严格遵守立长不立幼的规则,传位于郑庄公。

后来,这个母亲大人就一直为小儿子共叔段向郑庄公讨要封地,结果共叔段的封地可以和郑庄公媲美了,搞的一个国家像有两个君主似的,于是公子吕就向郑庄公说了上面的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