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带杂带验方

带下病以带下增多为主要症状,临床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诊治。西医妇科疾病如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及肿瘤等均可见带下量多,应明确诊断后按带下病辨证施治,必要时应进行妇科检查及排癌检查,避免贻误病情。

带下病以湿邪为患,故其病缠绵,反复发作,不易速愈,而且常并发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瘕等疾病,是妇科领域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应予重视。

[病因病机]

主要病因是湿邪,如《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俱是湿症。”湿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之湿邪,如经期涉水淋雨,感受寒湿,或产后胞脉空虚,摄生不洁,湿毒邪气乘虚内侵胞宫,以致任脉损伤,带脉失约,引起带下病。内湿的产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肾阳不足,气化失常,水湿内停,又关门不固,精液下滑:素体阴虚,感受湿热之邪,伤及任带。总之,带下病系湿邪为患,而脾肾功能失常又是发病的内在条件;病位主要在前阴、胞宫;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是带下病的核心机理。《妇人大全良方》中指出:“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临床常见分型有脾阳虚、肾阳虚、阴虚挟湿、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五种。

黄带方剂。

【组成】黄柏10克 焦苍术10克 椿根皮15克 土茯苓15克 生苡仁15克 蒲公英15克 柴胡8克 生龙骨30克 牡蛎30克。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主治】带下。症见:带下量多,色黄或黄白相兼,或夹有赤色,或色白质稠,多有腥臭,或伴有腰酸腹痛,眩晕头痛,肢倦乏力,身热口渴,外阴瘙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濡滑。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中药处方(二)

【方名】黄带方剂二。

【组成】生地9克 玄参12克 当归6克 银花12克 连翘9克 黄芩9克 赤芍6克 丹皮9克 茯苓皮9克 甘草3克。

【用法】用上药100倍量,浓煎3次,过滤去渣。将3次滤液混匀后浓缩即成合剂。每次服30毫升,每天2~3次。亦可以上方水煎服,每天1剂,煎2次,分2次温服。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主治】妇女带证,痔漏出血,风疹痒块,龈衄等。症见黄、白带下,质稠粘有臭气,或痔漏肿痛,肠风下血,或热盛风生,肌肤干燥作痒,或湿热毒邪,淫伤血络,发为疹块、衄血等

【出处】中药方剂大全

妇女赤白带中药方剂

中药处方(一)

【辨证】阴虚内热。

【治法】清热利水,和营止带。

【方名】清气养荣汤。

【组成】当归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黄连2.4克,山萸肉2.4克,灯心30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丹台玉案》卷五。

中药处方(二)

【辨证】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治法】补气养血,益肾健脾。

【方名】加减八物汤。

【组成】当归6克,川芎6克,白术6克,酒炒白芍6克,生地黄6克,人参(去芦)6克,茯苓6克,山药6克,酒炒杜仲6克,炒香附6克,甘草3克,乌梅1个。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出处】《万病回春》卷六。

中药处方(三)

【辨证】气不摄血,脾虚兼湿痰。

【治法】健脾燥湿。

【方名】八君子汤。

【组成】当归4.5克,生地4.5克,香附4.5克,地榆4.5克,茯苓2.4克,泽泻2.4克,黄连2.4克,山萸肉2.4克,灯心30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陈素阉妇科补解》卷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