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读论语 10 | 感召而来

感召而来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代表五种美德。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德”是修养,是内化的能量,“德”与“术”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术”更多是指方法和技巧,也是指工具的使用。德者得也,“德”在内,“得”在外,但常人讲的内外不过一物之两面。子贡在这段话中说明,有德之人不需要刻意去强求,他清楚自己也明白自己想要之物,此“物”的来与去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一切因为德之能。

只要做好了自己,一切事物都会因内心感应而来。内心常常保持美好,自然会感召美好的事物;内心丑陋,自然是感召邪恶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努力修正自己的念头,念头清净了,自己正确了,世界自然正确,看社会与人事自然顺心、顺眼。

人为什么会生病呢?佛教认为疾病是由一个人的业力感召而来;传统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相干”,意思是说“病邪”找的都是“正气不足”的人。又或者说,“病邪”与“正气不足”之人特别有“缘分”,但如论理解“感召”二字呢?其实,除了先天遗传的疾病之外,一部分的疾病是积累而来,例如心肌梗塞、中风以及大部分的慢性病;一部分的疾病是应急而来,例如感冒发烧以及一些皮肉骨头的创伤等。这些疾病主要由于我们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惯等累积而成,我们知道“心”指挥“行”,意思是说有怎样的“心”就会有怎样的“行”,所以“心”不变“行”亦不变。有些疾病非人力和药物所能为,尤其是一些先天性的疾病,它们超出了现在医学能力的范围,或许这些疾病是要通过积德行善才能化解。另外慢性病只能慢慢治,不能急,因为疾病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所以化解也不要想着一两天就可以,例如胃病。胃病决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经常不按时进食、爱吃生冷油炸等难以消化的食物、爱生闷气等因素都会形成胃病。要解决胃病的问题,也不是单纯通过药物能够解决,只有在生活中通过长时间的调理,或许才能彻底化解胃病问题。至于应急的疾病,比如刀伤、感冒发烧,出现问题后要及时处理,而且越早介入就越好。

细细想想,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疾病都是自找的,都是因为无知以及诸多恶念感召而来的。例如经常生气吵架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容易得病;经常不按时吃饭、不按时作息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容易得病;经常爱吃垃圾食品的家庭,其家庭成员容易得病。有些人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表现出无奈,认为一切是生活所迫,当然家家有难念的经。我们很多人把人生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拿身体换钱;第二阶段是拿钱换身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世人总是在面对结果的时候才后悔,其实根源还是由于无知。在面对感召而来的种种痛楚时,世人其呼天唤地的场面,究竟是否值得同情呢?

要改变问题就要懂得自我的健康管理,从现代医学中的营养学可以进入中医的大门。每个人每天都需要不断地给身体提供保持正常运转的“材料”,包括衣食住行,乃至一刹那之间的念头,身体就像一台超级电脑,把这些情况一一记录下来。给身体提供好材料,身体自然能够保持正常、健康;给身体提供不好的材料,身体如何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状态呢?如何对待身体,如何处理与周边人事物的关系,均由“心”指挥着、感召着。

真正的中医人都懂得积德行善,都知道调“心”的意义。怎么“想”就会怎么“行”,只有“心”变了,“行”才会变,身体乃至命运才会改变。

(0)

相关推荐

  • 气滞的中医病理分析及防治(下)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康 传递:爱地球 | 爱万物 | 正能量 上篇我们介绍了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从整体上立体去看,气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 ...

  • 潜修集‖080. 守中

    潜修集|080. 守中 守中,是修行的圭臬,也是对治各种伤害的"特效药". 对身体的伤害,一种来自外界,一种来自自身. 从外界来的,中医称为"六淫",即风.寒. ...

  • 所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是内心感召而来

    所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是内心感召而来

  • 天天读中医,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第一点 ...

    天天读中医,中医是怎么治病的呢,第一点 扶正祛邪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最重要的一项是扶正驱邪.疾病的发展发生过程,从邪气郁症气的关系来说,是两个正气邪气的矛盾,双方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最后结果决定着疾病 ...

  • 中医人读论语-引子 | 专栏开篇词

    引 子 --<中医人读论语>专栏开篇词 我们先讲<五灯会元>书中的一则故事. 黄山谷居士往依晦堂,乞指径捷处. 堂曰:"只如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者,太 ...

  • 中医人读论语 1 | 不修不明

    不修不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古圣贤说,"道"与文字没有关系,但我们在传承"道&quo ...

  • 中医人读论语 2 | 孝是好药

    孝是好药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我们先讲一个故事,香港歌手王杰在一个电视采访的 ...

  • 中医人读论语 3 | 重剑无锋

    重剑无锋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大凡研究<论语>的人,多数认为儒家是入世的学问,或者把儒家理解为实用理性,把道家看做是出世的.任自然的学问.对于儒家和道家,如果 ...

  • 中医人读论语 4 | 健康密码

    健康密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小孔子四十六岁,是孔子晚年最得意弟子之一."三省吾身" ...

  • 中医人读论语 5 | 使民以时

    使民以时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段话曾经被人误解,尤其是"使民以时"这句,一些研究者认为,孔子的学问是站在官方的立场说话,或 ...

  • 中医人读论语 6 | 余力学医

    余力学医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弟子规>一文的第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此,所以有人把<弟子规>看成是&l ...

  • 中医人读论语 7 | 何为学问

    何为学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是孔子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风格和曾子不一样,也区别颜渊.子路以 ...

  • 中医人读论语 8 | 德能生威

    德能生威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历史对于"轻浮"之人之作风,基本上都是贬义的评价,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