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秀虹:《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

内容简介

《明代建阳书坊之小说刊刻》封面

福建建阳为宋元明三代全国刻书中心之一,在中国印刷史上的地位令人瞩目。现存明代小说三分之二以上的刊本出于建阳书坊,因此,建阳刻书对于明代小说的繁荣乃至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走向具有决定性意义。

建阳刊刻之小说多为书坊自编自刊,与闽地之教育普及、史学积累、清官文化、民间信仰等关系极为密切。

闽地被称为“海滨邹鲁”、“道南理窟”,独特的地域文化决定了建阳刊刻小说明显的地域特征,在题材选择上以讲史、神魔、公案三种类型为主,而少有人情小说。

受朱子闽学精神深刻影响,建阳书坊刊刻小说通过讲述故事通俗演绎儒家义理,在刊刻形式和销售定位上具有普及文化、教化民众的自觉意识。

目录

总序(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

序一  明代通俗小说史书写的另一种模式(袁世硕)

序二  明代建阳坊刻通俗小说评析(齐裕焜)

导论  建刻:传承经典  普及大众

第一章  明代建阳刊小说及其地域文化特征

第一节  明代建阳刊刻小说概况

第二节  小说语体与题材选择

第三节  编刻类型与版式特征

第二章  讲史小说之文体兴盛与按鉴编撰方式

第一节  建阳书坊与讲史小说的文体兴盛

第二节  从史部图书的刊行到按鉴演义的编撰

第三节  历史演义“按鉴”的性质和意义

第三章  神魔小说编刊的文学与文化背景

第一节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

第二节  建阳刻书之于神魔小说兴盛的意义

第三节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的地域文化背景

第四章  公案小说编刊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  司法类书籍的传播氛围

第二节  明代公案小说多出于建阳书坊

第三节  “家有法律”与公案小说的类型特征

第四节  世情:公案小说的内核

第五章  经典小说刊刻:《三国志演义》

第一节  建阳书坊刊刻之“三国”小说

第二节  叶逢春本:现存最早的建阳刊本《三国志传》

第三节  关索和花关索故事的插入

第四节  余象斗刊本以及融合江南本风格的变化

第六章  经典小说刊刻:《水浒传》

第一节  建阳刊刻《水浒传》的早期版本

第二节  评林本前后的《水浒传》刊刻

第三节  种德书堂本、插增本与评林本的彼此关联

第四节  插增本、种德书堂本、评林本、刘兴我本异同略说

第五节  刘兴我本与其他三种嵌图本

第六节  明代末年建阳刊本与江南刊本的融合

第七章  从《精忠录》到《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熊大木编撰模式考察之一

第一节  《精忠录》的内容及其文献来源

第二节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的图像和附录来源

第三节  小说正文与《精忠录》的关系

第四节  小说对《精忠录》的依承与扩展

第八章  版本微观:传播价值与艺术价值

——以《水浒传》为例

第一节  《水浒志传评林》的版本价值

——以容与堂本为参照

第二节  《水浒传》不同版本的文学价值

——以评林本和贯华堂本为中心

第九章  建阳刊小说的插图形式

第一节  以上图下文为主的多种插图形式

第二节  插图形式的传统渊源和读者定位

后记

后记

我最初从事书坊刊刻小说研究,属于“命题作文”。2004年,我的导师袁世硕先生、齐裕焜先生商量,建议我研究福建建阳的小说刊刻问题。从此,喜欢文学和文本的我,便与文学文献和文化结下了难解之缘。

作者近照

2004年,我以“福建刻书与明代通俗文学的发展”为题,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获得了立项。

进入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发现,小说刊刻所涉及的版本文献和文学文化背景因素非常丰富,其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展开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我也常常被其中的枝蔓问题所吸引,偶尔一跑题,一年半载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例如,读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我就顺藤摸瓜做了《精忠录》的点校和研究。

《精忠录》

如此在阅读中,我的视野和思路逐渐开阔,慢慢学会了自省,每每对自己过往所做研究感到不满,也因此多年未敢就这方面的研究出版专著,总觉得课题太大,自己所见所闻有限,研究还不够成熟。

现在承蒙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领导的厚爱,把我的书稿纳入“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集刊”(第一辑),我也只好勉力把陆陆续续写了十来年的藏稿整理一部分出来,以请教于读者诸君。

十多年来,我的导师齐先生对我谆谆指教,关爱有加。我的每一篇幼稚的文字,齐先生基本是第一位读者。我需要什么文献,他国内国外满世界帮我联系。我有什么疑问,他总是全力与我讨论,并且常常质证于他或长或幼的学界朋友,为此也感谢齐先生的所有朋友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细读》

感谢我的导师袁先生,记得上学时袁先生给我们讲《红白蜘蛛》,引导我对建阳刻书最早的关注,此后多次参加学术会议,每当我说建阳刻书,袁先生一定是最认真的听者,接着是最热忱的肯定。无论是建阳刊刻小说的地域特征,还是小说与类书的关系,或者小说文本的分析,甚至刻书家的族谱,每一个问题,袁先生都热情鼓励我深入研究。他每每问我工作进度,我总是觉得愧对老师。

感谢我同门的兄弟姐妹的爱护,时时让我感到温馨和温暖。

我在这十来年读书写文章的过程中得到好多师友的指导和帮助,受益匪浅。写下这句话,好多朋友的形象如在眼前,我曾无数次打扰他们,也曾请他们帮我看未成稿的文章,也曾请他们帮忙找文献,也曾直接索要他们的文章著作,有时一条小注弄得我满头大汗最后也是请他们帮忙解决问题。我不善联系,几无问候,但有问题请教,他们总是热情回应,全力帮忙。

《元明小说戏曲关系研究》

本书的部分内容已经在学术刊物发表,很多编辑先生为我的文章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有的文章几易其稿,我从中学习和感悟的东西非常多。《明代建阳刊刻小说的地域特征及其生成原因》一文在《文学遗产》发表,经历了二三年时间的修改,竺青先生跟我打电话讨论,常常一说就是一两个小时,每一次修改都是一个思想提升的过程。感恩编辑先生的无私奉献。

这么多年的课题研究始终得到我校图书馆陈旭东老师的帮助,他在版本文献方面给予我有力的支持。本次书稿整理,博士生胡小梅、邓雷帮忙做了大量的工作,福建省图书馆刘繁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十来年中,我很享受这读书、思考、讨论的过程。假如无外界压力,我并无出书的愿望。在这十来年中,建阳刊刻小说从比较偏僻的话题变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话题。我压了多年的书稿中讨论的有些内容或问题,学界已有所涉猎与探讨。

《叙事艺术研究论稿》

这次整理书稿,我便有意作了删减,或参考当前研究作了修改。其中关于建阳书坊刊刻了哪些小说、现存哪些刊本等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因为是我讨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不能不说,不厌其烦。

本课题的研究尽量参酌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凡对我的研究有所启迪或助益的,我已在直接参考文献中予以注明。

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小说版本、小说史、出版史、地域文化、理学思想、宗教信仰、法学等论文论著,未能一一列举,但作为一个时代的学术背景,每个学人都必然从中受益,在此谨向学术界无数勉力耕耘的学者致敬。

2016年9月8日涂秀虹写于福州。

此书原为“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学术集刊”(第一辑)而整理。承蒙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领导厚爱,此书又被纳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术精品入台出版工程”“福建师范大学两岸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术论丛,于2016年12月在台湾由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版。

今在万卷楼版基础上,又作了些许修改。感谢人民出版社詹素娟女士的大力支持。

2017年4月21日涂秀虹再记于榕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