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须茶---江西修水县宁红功夫茶

有一种茶:

制作时五彩丝线绕身,拆解时先后有别,

外观造型新颖,如饱吸墨汁的大号毛笔,又似挺秀的红缨枪头;

冲泡后的茶束,基部下沉,芽叶向上,丝丝缕缕逶迤散开如菊花盛放;

汤色蜜黄,明艳如碎金;入口醇爽,是暖心的甘蔗甜。

———— 正是宁红龙须茶

说龙须茶,不可不知“宁红”。

宁红工夫茶,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之一,简称“宁红”。

宁红产于江西修水,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说:“宁红是历史上最早支派,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先有宁红,后有祁红。”,并盛赞其为“礼品中的珍品”。

《茶叶全书》作者威廉·乌克斯所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鲜红引入,在拼和中极有价值。”又说:“修水县所产红茶为名贵之拼和茶,外形灰色而有芽头,条子紧密,汤色佳良。”

宁红龙须,产于江西修水县,历史名茶,成茶呈饱满的束形,茶身用五色彩线缠绕,寓意美好,当年曾主要用于宁红工夫茶出口时的盖面茶。

清道光年间,龙须茶与宁红工夫几乎同时兴起,因其成茶“身披红袍,外形似须”,故得名——龙须茶,具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异的色、香、味、形。

※ 外观新奇,寓意美好

历史上,在江西漫江乡各茶行,每年第一批出口的优质“宁红”茶箱里,都要放上5-24个龙须茶盖面,作为彩头和标记,十分美丽。

而龙须茶也有以精制的小木盒盛装、单独出口的,单个售价曾达一块银元。

※ 独特做型工序——“手艺”的魅力

制作宁红龙须茶的鲜叶原料,多选用生长旺盛、持嫩性强、芽头硕壮的芽叶,以一芽一叶及一芽二叶为主,少量一芽三叶初展,芽叶大小、长短基本一致。

除了选料,龙须茶“杯中菊花掌中枪”的美誉,蕴含更多的是对传统“手作”的坚持。

扎把:

鲜叶经萎凋、揉捻、发酵、摊凉后,从中精选出完整的茶条要先进行“扎把”。

“扎把”纯由手工完成:将完整茶条一根一根的理直,基部比齐;短茶条扎在中间,长茶条包在外面;用白棉线由基部芽尖扎紧,使外形呈饱含墨汁的大号毛笔状。

扎花:

扎把、干燥后的茶,进入手工“扎花”工序。

将定形茶把的白棉线拆除,然后在其基部扎白线;茶身,则分别用白、绿、黄、蓝、红五彩丝线呈网状交叉捆扎;花线扎好后,线头用针穿入茶把内。

如果说“扎把”还仅仅是费时费人工的话,“扎花”不但费工夫,对手工的熟练、美观度要求更高。

正宗的宁红龙须茶,外形束扎的非常均匀美观,丝线缠的也很规整,远非一些随意捆扎、粗制滥造的茶可比。

※ 杯底菊花,冲泡赏形

关于龙须茶的冲泡品饮,茶百科几年前的文案——宽衣解带泡佳人,曾风靡茶圈。

冲泡前,要先耐心的“解茶”:找到把基处的丝线头,顺着线头从外到内、依次将茶身缠绕的彩线抽掉,保持整束的完整性;最里层、茶束把基处的白线是定型成束之用,可以不解,冲泡不影响滋味。

投茶入杯,沸水冲泡。整个茶身基部成束下沉,芽叶朝上散开,宛若一朵盛放的菊花,新颖美观。

因此,龙须茶更适宜在盖碗或大肚玻璃杯中冲泡,以欣赏其优美外形。

※ 甘蔗甜,软黄金

宁红龙须茶,多采用山野荒放茶园的茶叶制作,再加上传统的炭焙工艺,口感尤其甘醇,甘蔗甜明显。

高品质的龙须茶,有益健康的“茶中软黄金”——茶黄素含量较高,汤色明亮呈橙黄、金黄色,滋味甜醇爽口。

龙须茶耐泡可煮,五、六道色香味不减,想要“茶尽其用”的话,还可以去掉捆扎白线后,拿去煮饮,是另一番风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