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读出一点感受——《我与地坛》导读课小记

一个月前,我就在思考:一本书的导读,我上哪一本书?
每年的寒假、暑假,我们都为孩子们推荐部分名著进行阅读,若将读过的书拿来再读,那并不是我想要的。“导”是指引、带领的意思。“导读”即引领、指导阅读意思。一本书的导读通常有三种课型:一是读前导读课,即上了这节课,开始了读这本书之旅;二是读中赏析课,如今天凤凰小学缪华良校长的《富兰克林自传》便是课中赏析,是学生在读这本书两周的基础上的再次重读;三是读后分享课,即读完一本书,将自己的感悟与收获等与大家分享。
我上的是读前导读。
网络上并不缺导读课的教案,书架上也并不缺儿童文学作品。但是,我的心没有在那些书上做过停留。
我总觉得,我想要与孩子们走进一本比较厚实的书,而且是国内的作家写的散文。五年级的孩子,应该逐步走向阅读的广度,不单单在琳琅的“推荐书目”上寻找阅读依托,更要在广阔的天地里寻找充满魅力的语言文字来丰盈我们的生命。这也是班级里一些孩子的文章带给我的启发。我发现,五年级之后,喜欢阅读的孩子,正慢慢地享受阅读的报偿,文章开始走向深度,语汇开始丰富,思考开始具有个人特色。
我在书架上寻寻觅觅。汪曾祺的书,可以到六年级再读,梁衡的散文,比较宏大。余秋雨的书,文化味很浓,蒋子龙的散文,文章很好,但可能难以勾连起我与孩子们之间的某种默契。我也想过读《荒野寒山》这本人物传记,可能到六年级再读会更有味道,因为寒山的境遇对孩子们来说毕竟是遥远的。
突然,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一本深蓝色封面的书——《我与地坛》。我当下立即决定:就读这本书。一是孩子们对这位作家的知之甚少,可以说,这是一张纯净的白纸,如何作画,皆有无限可能;二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与其文学作品,带给人无与伦比的震撼与启发。广州日报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史铁生写的散文,挫折、创痛、悲愤、绝望,固然在其作品中留下了痕迹,但他的作品始终祥和、安静、宽厚,兼具文学力量和人道力量。作家韩少功毫不吝啬溢美之词,他说: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他在轮椅上完成了人生的礼赞,他的文字充满了悲悯情怀与深厚的底蕴,于细微处扣问生命的价值。他的每一个字似乎都有重量,每一句话都是他坐在轮椅上,穿越灵魂,穿越五脏六腑后跳荡出来的。
我曾在八年前读过这本书。
那时,我还在文成实验小学。当我第一次读《我与地坛》时,我还写了一篇稚拙的读后感,以表我对他的敬畏与无比的崇拜。他的文字是沉到地底下的文字,是需要花一些气力才能将其挖掘到地面上来的。我常常掩卷沉思,尝试着走进坐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的悲壮与绝望。我在那篇“读后感”里写道:
没有苦难,史铁生,还会是史铁生吗?不是。史铁生也许会成为一位科学家,也许会是一个体育运动员,或者还会成为某个部门里的高官。但我敢肯定,他成不了作家,成不了文学殿堂里的一株兰花。
……
谁说苦难是一笔财富?我一点也不同意。但,苦难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世间的很多凡人,也正因有了苦难,变成了不凡的人,哪怕他(她)一点也不愿承受苦难。但对于这些由凡到不凡的人来说,苦难不是他们的财富。苦难只是他无从选择的一条路,把他从生活的一端,载向生活的另一端而已。在这条路上,有的人沉寂消弭,有的人却坚韧地活出精彩……
关键是,要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好好地活!
八年前的那个春夏之交,我内心烦躁,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也读得相当烦躁。但我从未忘记他的地坛,也没有忘记他的《合欢树》《秋天的怀念》。很多年后,当我得知自己高血压时,恐惧的痛楚像闪电一样穿透我的身体,有一天晚上,我还特地写了自己的心情,特地提到了史铁生。
原来,史铁生的文字,是能让人在逆境中得到力量的。难怪有人说:作为一篇近一万五千字的散文,《我与地坛》所取得的成就及所达到的高度是无与伦比的……《我与地坛》堪称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而其影响,也不限于‘文坛’。它在各个阶层的读者那里都引发了强烈持久的震撼、回味与思考。”
如果,我的学生能够从中也读出一点点感受,那该多好!一点点就够!
我把目光锁定两篇文章:《我与地坛》和《秋天的怀念》。一篇是作者长达几十年时间走进地坛的感悟,地坛与其似乎融为了一体;另一篇是他的母亲。他曾在《我与地坛》里提到,一位作家朋友说,为何写作?是为了让母亲感到骄傲。史铁生在母亲短短的生命里读到了自己残疾之后母亲深重的苦,也读懂了母亲的临死前的那句短短的话——“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牵挂与痛苦是没有尽头的,唯有“好好活”,才能走出苦难,走出灰暗的世界。我的教案昨日在学校起的头,正逢窗外的无患子树黄得金光四溅。无患子树也在金秋时节给予我无限的慰藉,是不是与地坛带给史铁生的生命滋养是一样的?
做课件时,我打开《深秋的怀念》一文的朗诵,泪流满面。也许,是自己做了母亲,还有,我的母亲对我的牵挂,都在那一刻汇聚到有声的朗诵里,敲击着我。
孩子们会读懂吗?
我在《我与地坛》里寻找语段,一共七百多个字。
通过一个一个环节的铺垫,我问孩子们:如果有一个词来形容史铁生和地坛的关系,你会用哪个词?
静静的阅读,静静地批注,静静地讨论:同病相怜、慰藉、希望、依恋、亲密、相依为命……
我真想拥抱这些孩子。
我说,本来,我还担心你们读不懂,但现在不会了。
当然,有这样的感受,不代表能够真的读懂这本书。但这有什么关系呢?
哪怕,你能读出一点点感受,只要一点点就好,那便是好的。
还有,重要的是:你走进这堂课的时候,告诉我你从未听过史铁生;当你走出这个教室的时候,你已经不是原初的你了,在你的生命里,多了一位你知道的作家——史铁生。
(八年前购买的《我与地坛》)
(0)

相关推荐

  • 史铁生《我与地坛》:与苦难较量,你强它就弱

    史铁生是一位轮椅上的作家,他对生命的哲思和对儿时的回忆全都写进了<我与地坛>这本集子里.中学时代,早就学过了他的<我与地坛>,甚至课外也阅读过那篇著名的<合欢树>. ...

  • 再读《我与地坛》

    再读<我与地坛> 1 假如你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假如你有机会去一次北京,相信你一定会去地坛走一走,看一看. 2 史地生二十一岁那年,他的双腿失去了功能.他只能坐轮椅.他苦 ...

  • 《我与地坛》:如果人生太难,请跟自己和解

    1991 年,40 岁的史铁生出版随笔散文<我与地坛>.书中,他将自己这些年来的经历.感受和收获娓娓道来,尽显深邃与哲思. 王蒙在谈到<我与地坛>时说:' 那种深思与宁静,悲痛 ...

  • 深秋一定要去地坛的理由:一个人,一处北京文学的地标

    每年深秋,必去地坛. 地坛,在北京的公园里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它不像北海.颐和园具有皇家气派,也不如故宫.天坛恢宏壮丽,可是很多人都喜欢它,一想到它,心里就会泛起一种安静的感动,似乎还带着某种清冷的哲 ...

  • 史铁生《我与地坛》:1991年整个中国文坛没有文章,只此一篇立着

    2018年1月4日,史铁生诞辰67周年,"写作之夜编委会"举行了一个纪念史铁生的活动,活动会场挤满了人,有史铁生的妹妹,还有他生前的好友王克明.庞沄.王耀平以及孙立哲等人. 现代哲 ...

  • 苦难的重解

    苦难的重解 --读<我与地坛>一书有感 桐浦镇小   张跃 我早年接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文章在高中时代,那时候学习课文单纯为了学好语文收获知识,背词语.课文梗概仅仅为了得 ...

  • 郭凯 | 《我与地坛》——“可是太阳,每时每刻也都是旭日也都是夕阳”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112篇文章 -START-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 ...

  • 听辽宁文保公益讲座的一点感受

    清帝祖先葬永陵 -------听辽宁文保公益讲座的一点感受 背靠青翠启运山,面对蜿蜒苏子河,在这护佑大清朝国运绵长的吉祥宝地上埋葬着金国汗王努尔哈赤的四位父祖和两位叔伯功臣,这座陵寝名为永陵.人们对位 ...

  • 一点感受

    今天在律协蹭课,见到了易胜华律师真人,真人是活人的意思. 回忆一下,我第一次看到易胜华这个名字,是在南师大敬文图书馆二楼的书架上,有本书叫<别在异乡哭泣>,作者易胜华.我第一次看的感觉是鸡 ...

  • 叶修德 | 读《叶梦鼎传》一点感受

    读<叶梦鼎传>一点感受 文/叶修德 蒙县文联刘主席厚爱,赠我一本叶柱老先生大作<叶梦鼎传>.小憩,捧读之,一读,不能释手.忘却稼穑劳作之累,有如开樽甜醉酣眠之乐也. 小时,曾多 ...

  • 一点感受,一封信

    因为在乎所以心情受影响,虽是故事中的情节,虽是故事中的氛围,虽是虚拟的人物,但我理解她的感受,理解她的不同,也理解她的挣扎.不能说她这样做没有道理,但因为我们走的不是同一条路,所以站在她的角度,她的问 ...

  • 二胡存放保养的一点感受

    二胡是件很娇气的乐器,也是一件很有灵气的古老乐器.拉琴不少年了,虽然水平有限,只是业余中的业余,但是对二胡日常存放保养,我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众说周知,二胡是木质品,那么既然是木制品,无论材质的优 ...

  • 《孙子兵法》诵读7000遍后的一点感受

    一:<孙子兵法>让你想到什么? 提到孙子兵法,你会想到什么? 三十六计? 阴谋诡计? 奸懒谗猾? ------- 或者其他的? 许多情况下,和许多朋友聊起中国文化经典. 不免会聊到几本书, ...

  • 境随心转,万界唯心——我的一点感受 | 小伙伴投稿

    在<第五和第六维度灵性体验>中,洺贵天下老师提到: 你眼前所见,你心之所动,便由境之所生. 你心中想的什么,那么,很大一部分会在你的面前全部的展现出来. 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理 ...

  • 叉友投稿 - 我对前十字韧带重建的一点感受

    [前叉之家]简介: 诞生于2014年,致力于为广大前交叉韧带受伤的"叉友"们提供一个康复知识平台,致力于打造全国最专业最大的交流中心,致力于推广前交叉韧带信息,让喜好运动的朋友免受 ...

  • 苦海 | 参加”龙少江湖杯“有奖诗歌年赛的一点感受

     作者简介 苦海:原名周平,网络当红诗人.1965年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东方红林业局.现居黑龙江省饶河县.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作协会员.诗歌发表在<中国诗歌><诗歌周刊><诗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