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方』名医范永升益阴祛瘀解毒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淋巴细胞侵犯外分泌腺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临床以明显的口干、眼干、肤干、便秘、反复发作的腮腺肿大及关节疼痛等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尽管传统中医学中无完全与ss对应的病证,但因该病以目涩、齿枯、口干涸为突出表现,故大多数医家根据《内经》“燥胜则干”、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将其归入“燥证”范畴。1989年全国中医痹病委员会将本病明确命名为“燥痹”。迄今,现代医学对ss治疗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而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导师范永升教授是著名风湿免疫病专家,从事中医临床30余载,学验俱丰对SS的治疗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从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SS之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燥痹是因素体阴虚,或感染邪毒而致津液生化不足,清窍、关节失其濡养所致。其病因有内外之分,外燥是六淫之燥邪,内燥则为素体阴虚赢弱。范师据此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虚、毒、瘀,其中以虚为本,毒、瘀为标。因本病多见于女性,年龄多集中于中老年,患者多禀赋不足,素体五脏赢弱,津液乏源,燥热内生,阴津亏虚,日久燥毒伏于体内而发病,是为本;津血同源,津亏则血虚,阴虚燥热日久,病久入络,瘀血内生,久瘀成毒,瘀血阻滞而致气行无力,气不行则津停,在外则表现一派干燥症状,是为标。血瘀则津枯,瘀血内停使津液的敷布失司,进一步加重病情。阴虚、燥毒、血瘀在这个过程中环环相扣,一损俱损。
2辨证论治
2.1 阴津亏耗,久致气失所养,治以益气养阴肾为先天之本,各脏腑之阴均赖肾阴滋生涵养,若。肾精亏损,则诸脏腑之阴充养无源,肾阴亏虚无以滋养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因此出现一派阴虚内燥之象。范师在临床上判断阴虚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①本病的发生以中年以上女性居多,经云:“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且有经、孕、产、乳,阴血多耗,复因肾气衰竭、肾水渐枯而致津亏之象。②症状上,本病是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的疾病,以干燥性角膜炎及口腔干燥为主症,乃一派阴液津亏之象。③舌象上,本病以舌质红绛、舌面干燥、苔薄舌裂为主要表现。《辨舌指南》日:“舌色灼红无苔而焦干者,阴虚水涸也。”当属阴虚津亏无疑。阴虚日久,则耗气伤津。在用药上,范师以甘凉平润药物为主,避免应用苦寒之品,以防滋腻之品碍脾运,常用麦冬、天冬、沙参、石斛、玉竹、天花粉、淡竹叶等以滋养阴液。若眼干涩明显者,多选枸杞子、青蒿、鳖甲、牛膝、玄参。阴津亏耗,久致气失所养,范师常用大剂量的补气药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太子参、红枣等以补脾益气助运,气行则津行,阴充则燥解。
2.2久病及血,不可忽视瘀象,治以活血化瘀
叶天士指出:“燥为干涩不通之疾。”所谓因燥致瘀,由瘀而成痹。范师认为,患者常有腮腺肿大、四肢关节疼痛、关节畸形、屈伸不利之表现当属瘀证。SS病程较长,病久则邪气入络,由气及血,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运行,瘀血停滞为患,即“久病入络或气分失治,则延及于血”。瘀血形成之后,一方面可阻碍气机升降,使津液敷布失常;另一方面,瘀而化热,进一步耗伤津液,加重口眼干燥症状。如《血证论》日:“瘀血在里则口渴,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日血渴。”《医学入门》云:“盖燥则血涩而气液为之凝滞,润则血旺而气液为之流通。”另外,瘀血内阻,脉络阻遏,津液不能上承濡润,可进一步加重干燥症状。
《血证论》云:“有瘀血,则气为血阻,不得上升,水津因不得随气上升。”此即所谓“因瘀致燥”,“瘀”与“燥”二者互为因果,导致ss症状错综复杂,缠绵难愈。范师临床用以活血化瘀之品,可使经脉畅,加速气血津液循环,常用药如川I芎、郁金、丹参、全当归、赤小豆、川楝子、酒延胡索等,其中全当归、赤小豆为范师常用对药之一,在临床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川芎为“血中气药”,具有很好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效,亦是范师常用药之一;遇胃脘不适者,范师常喜用川楝子、酒延胡索以和胃消胀、活血化瘀。
2.3久瘀成毒,内外燥毒合而为病,治以清热解毒
范师认为,燥毒是本病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sS病程迁延难愈,常可入里伤及内脏,有别于中医经典中所言“秋燥”证,当属燥毒为病。《证治准绳·伤燥》认为本病为内燥伏久为毒为害,此燥毒其本为毒、为热,其标为燥、为干。只有燥毒引起干燥,而非干燥引起燥毒。因此,范师临证常以甘寒凉润之解毒药如积雪草、蚤休、山慈菇、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诸药协作使阴液得补,瘀散毒解而燥自除;同时,范师在大量滋阴清热药中还常加入敛阴之五味子、行气之佛手片,以达补而少泻,津液敷布得以濡养全身。若有关节疼痛者常加威灵仙、独活、羌活、蕲蛇等,以通络止痛;伴有瘾疹瘙痒者常加露蜂房、蝉蜕、白鲜皮等。其中露蜂房甘平有毒,既能祛风止痛,又能止痒;蝉蜕善透疹止痒;白鲜皮善清热除湿。伴有干咳者常用瓜萎皮、炙百部等。
3典型病例
患者,女,57岁,2007年12月14日就诊。口干,眼干,膝关节酸痛十余载。查:身体瘦弱,舌质红、中裂,苔薄,脉细。血液检查:抗核抗体1:100。抗可溶性核抗原抗体测定:抗 SSA(+),抗SSB(+),类风湿因子28 IU/mL,血沉47 mm/h,IgM 5.34 9/L,补体C31.23 g/Li泪流量减少,角膜荧光染色双眼(+)。西医诊断:干燥综合征。中医诊断:燥痹。治以滋补肾阴、清热通络。药用生地黄15 g,玄参18 g,麦冬20 g,枸杞子30 g,桃仁15 g,蚤休15 g,丹参30 9,青蒿30 g,天花粉15 g,蕲蛇9 g,川芎20 g,佛手片10 g,川牛膝12 g,蒲公英15 g,威灵仙30 g,炒白芍30 g,炙甘草9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07年12月21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口干和眼干明显减轻,膝关节仍不适,咽有痰,舌质淡红,苔少,脉细。上方去玄参加炙百部20 g、青风藤10 g、露蜂房10 g、瓜蒌皮12 g,继服14剂。
2008年i月4日三诊:患者口干、眼干、皮肤干燥均明显好转,咽痰已消,膝关节酸痛减轻,近感无力,二诊方去炙百部、瓜蒌皮,加生黄芪30 g、赤小豆10 g、全当归10 g,继服14剂。药后诸病若失,病情稳定。
按:本案患者年近60,肾精亏损,肾阴虚损,肺肾气虚,不能化生、布散津液以润周身,故见口干、眼干、泪流量减少等症状。范师认为,本病以肾阴虚为本,燥邪为标,此外,患者年老体弱,患病时问长,正气虚损,多可致血瘀之象。治疗当以滋补肾阴、清热通络为主,兼顾活血润燥。药用生地黄、枸杞子滋阴补肾;玄参、麦冬、青蒿、天花粉益肺养阴润燥;蚤休、蒲公英清热解毒;蕲蛇、威灵仙通络止痛;桃仁、丹参、川芎、川牛膝活血祛瘀;炒白芍、炙甘草合用达到酸甘化阴的作用,而甘草还能调和诸药。全方合用,直达病所,故取得很好疗效。
4结语
由于临床征象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故范师强调要辨证运用多种治法,有所侧重,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斟酌用药,切不可生搬硬套,当因人而异,不可拘泥。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