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在这里发生:李亦畬《太极拳谱跋》集解(一)
李亦畬宗师
历史转折在这里发生
李亦畬《太极拳谱跋》集解(一)
李新方
【原文】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积诸家讲论,并参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珍而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亦畬氏书。
《太极拳考信录·李亦畬太极拳谱跋》
《太极拳考信录·李亦畬太极拳谱跋》
【解曰】本文见于唐豪《行健斋随笔·李亦畬手抄太极拳谱及跋》、徐震《太极拳考信录·李亦畬太极拳谱跋》等书,后来的太极拳专著多有收录或引用。
跋,是一种文体,写在书籍、文章或书画作品的后面。如岳飞过南阳,夜宿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道士索字,岳飞手书诸葛亮《出师表》以赠,并作跋云:“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李亦畬手订《太极拳谱》,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太极拳史料文献,在太极拳和整个武术史上都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当然也不能没有跋了。
《尚书》
“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即作此跋的时间为清光绪七年、夏历辛巳年八月二十三日(1881年10月15日)。这里的“中秋”即仲秋,中秋、仲秋在古代是通用的,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宵中指昼夜长短相等,虚星是北方玄武七宿之一,殷是正,也就是以虚星黄昏时在南方出现,昼夜平分来说明仲秋时节气候。春夏秋冬,四时成岁,每季都有孟、仲、季三个月,故仲秋即夏历的八月。
念,通廿,据顾炎武《金石文字记·卷三》,引《开业寺碑》碑阴宋人题记“元祐辛未阳月念五日题”云:“以廿为念,始见於此”。
“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这句话看似平常,但万万不可平常看过,实乃笔力千钧,百炼钢成绕指柔,此时此地,太极拳起源与发展之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这里,从清咸丰二年(1852),武禹襄在河南舞阳县盐店发现王宗岳拳谱,到李亦畬作此跋的光绪七年(1881),完成了从早期的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的科学太极拳之历史转变,其标志就是李亦畬为之作跋的这部《太极拳谱》。
李亦畬书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拳自清末从永年传世近二百年来,人们对于太极拳的最早起源,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始于宋代的张三丰?还是唐代的许宣平、南梁的程灵洗?还是明代的陈卜?清代的陈王庭?还是轩辕黄帝?直到今天仍然争论不休。实际上这些不同说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些被认为是最早的太极拳,都是早期的经验太极拳,而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一般意义的太极拳,不是现代的科学太极拳。
只要我们仔细研究那些被认为是最早的太极拳,就不难发现其共同的三大特点:一是都没有提出“太极拳”这个名称;二是都没有留下直接运用太极学说总结技击经验之有关拳理拳法的文字;三是都没有体现太极拳主要技击特点的记载。
根据早期经验太极拳的三大特点,可以列为最早太极拳的,远不只人们争论的那些,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王宗岳拳谱从舞阳县盐店传世之前的武术,都是早期太极拳,岳飞的武术也应该列为早期太极拳,据学者考证,“王宗岳”之名就是取宗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而抗倭英雄、实战武术家戚继光的拳经三十二势,更是早期太极拳的杰出代表,因为戚继光的拳经与现代的科学太极拳关系最大。
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
而现代的科学太极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真正意义的太极拳,从武禹襄在舞阳县盐店发现王宗岳拳谱开始,经武禹襄、李亦畬等太极拳家,共同完成了从早期的经验太极拳到现代的科学太极拳之历史转变。经验与科学的差别就于有没有完备的学术体系,经验只是个别的现象,理论才是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
这部由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畬“诸家讲论”汇集而成的《太极拳谱》,是武术界公认的太极拳经典,也是一切武术的经典,简称王武李论。王武李在整个太极拳史上不是最早的,王武李之前的一切武术都可以称为早期太极拳;然而,先王武李而太极拳者,非王武李无以明;后王武李而太极拳者,非王武李无以法。(待续)
河南舞阳县北舞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