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法”是顺应身体自然的良能

今天

今天大家一提起来“法”,会想起来什么?

会想起来法律,电视里总说依法治国。

这个依法治国不是今天才提的,先秦时候百家争鸣,大家都知道有一家叫法家,他们就提倡用法律来治理国家,这是很强势、很硬的一家。

法家的集大成者叫韩非子。我们可能想不到,他最崇拜的是谁?是道家,是老子。

这个好像很不可思议,道家看起来是最与世无争的,法家是最入世的,是帝王心术,这两家怎么能搭在一起呢?

答案就在这个“法”字上。

老子的“道”和法家的“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点,都特别崇尚“水”。

许慎是怎么解释“法”这个字的?他说“法”是“平之如水”。“水”有什么特点呢?它是最无情的,不会讲你道德好、我道德坏,更不会说我要保护众生,大水一来连龙王庙都可以冲,这个就很适合法家的精神,不管什么贫富亲疏,法是不认人的。

另一个特点,水是最有适应性的,它没有形状,它随着一切事物的形状来变化,这就叫“随物赋形”,这个又非常契合道家的精神。

那么说这么多,这个和中医药的“法”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非常大。

有人说中医药的法,不就是汗、吐、下、温、清、补、和、消八法吗?咱们干嘛扯这么远,跑去讲两千年前的法家和道家呢?

因为中医药是植根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圈里的,如果咱们站在中医药这个小圈里,就研究这个八法,永远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八法只是方法、是道路,但是我们为什么选这条不选那条?为什么用发汗不用泻下?这个深处的东西,才是大法。这个大法,和前边说的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法”,是真正契合的。这个大法,用一句最简单的话说,就叫“顺应身体自然的良能”

顺应身体自然的良能

什么叫“顺应身体自然的良能”?

良能,就是本能。

中医学实际上是人的学问,中医大夫面对的不是机器,不是书本,也不是某一个肿块或者血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首先要肯定的是,活体的生命是有它自然的求生本能的。在遭受疾病的时候,不需要经过思考,身体会自然而然地做出反应,努力地去解除这个疾病。

身体反应,往往是最直接的,也是医生治病最关键的线索。但是如果我们被书本、机器、检查结果困住了,就把这个最关键的线索丢掉了。

我第一次听“自然的良能”这个词,是在胡希恕先生的书里。他说,咱们都知道汗吐下三法,那你什么时候用汗法、什么时候用下法、什么时候用吐法呢?这个不是医生来决定的,是由患者身体自然的良能决定的,大夫要做的,就是要明白患者的一切症状,都不要看作身体之外的独立的病,它们都是身体良能的一种反应。

麻黄汤证,第35条说:“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是治伤寒的正方,什么叫伤寒?

就是被寒邪所伤了。

这时候为什么会头痛、会发热?

为什么这个人发高烧,不出汗?

为什么喘?

是因为人感受寒邪后,身体对于这个邪气有一个自然的反抗,想通过一切办法把它解除出去,怎么解除呢?它调动了所有的体液都往外走、往上走。这个战场在体表,所以身体的本能,要把所有力量集中到外边,争取把这个体表的寒气解散出去,这种身体的良能,反映在症状上,就是高烧。

有时候,身体的力量不够,它怎么努力,也不能冲破这个寒邪的束缚,这就是大夫来帮把手的时候了。为什么要用汗法?身体的良能试图从体表来解除疾病,这个战场在体表,那么你用辛温发汗走表的药,给这个良能助一把力,他就好了。这个在《黄帝内经》叫什么?叫“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还有一个佐证的例子。我老师楼先生,前几年身体非常的好,好到什么程度呢?老人家很少吃药,八十岁的时候,下了课直接坐车到机场,一个人背着包赶飞机。我师母跟我说,楼先生从年轻时候开始,感冒了发烧了,从来不吃药。就扛几天,到某一天晚上,突然全身发抖,出一身大汗,这个病自己就好了。

这个在中医有一个专门的词,叫“战汗而解”。身体好的人,甚至不需要药的帮助,完全依靠身体自然的良能,也能解除疾病。

所以,联系到前边所讲:中医大夫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人,不是救世主,所以必须要遵循身体的规律去解除疾病。这个规律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身体的良能。根据身体的反应,决定从什么地方入手,是用汗、用下,还是用吐。

无为而无不为

我们都知道,中医和道家思想联系很紧,道家讲“无为”。什么叫“无为”?老子在《道德经》里就作了解释,叫“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医生所做的一切,不是拍拍脑袋想出来的。病人得了伤寒,正邪交争在体表,身体明明把气血都调动到外边,要通过出汗的方式来解除疾病,可是大夫这时候给他用泻药,这就叫妄为,在中医里叫“攻伐无过”,贼你不去打,把自己国家的良民都给杀了。

那么“辅万物之自然”,就是顺应身体的良能,顺应疾病过程中每一步的变化和发展,来判断该怎样治疗。大夫就像道家和法家崇尚的“水”一样,随物赋形,随证赋形,没有我执,尊重规律,这才是“无为而无不为”。

敬请期待明天内容: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

作者:樊经洋

编辑:念盈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