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这么多年九月九,今日才真正读懂重阳节

01

公元718年,十七岁的少年王维,凭着一张琴、一支笔,游走于长安城的达官显贵之间。

只是再多的热闹,再醇的美酒,也浇灭不了心中漂泊他乡的客愁。

这一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他独自一人登高望乡,不禁想起了千里之外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成动天下。

从那时起,九月初九重阳日,被大唐王朝正式确立为法定节日。

02

到了宋朝,重阳节则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月冈等处宴聚。

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之类。

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诸禅寺各有斋会,惟开宝寺、仁王寺有狮子会。

诸僧皆坐狮子上,作法事讲说,游人最盛。

到了明代,在重阳节这天,皇帝都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宫里的人也要吃桂花糕,这样的风俗也一直流传到了清代。

朝代更迭,风物轮换,但重阳节的习俗和传说,却在岁月的淘洗中传承下来。

时至今日,重阳节更是被我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其中最为之深远的,就是尊老爱老,敬老孝老,其中也不乏有老人对健康长寿的期盼。

0303

03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为吉祥之日。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九九又与久久同音,自古就被赋予了长久长寿的寓意。

所以重阳节自诞生之初,就寄托了古人对于健康长寿的期盼。

到了1989年,中国政府就已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2013年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敬老,敬的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登高临远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而重阳登高也成为中国诗画中的一个永恒题材。

饮菊花酒

西汉人刘歆《西京杂记》有载“每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还注明“菊花酒”的做法是,“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

吃重阳糕

除了饮酒、赏菊、登高外,吃重阳糕也是重阳习俗。因“糕”与“高”字同音,也是步步登高的意思。

到了宋朝,人们过重阳节时,除了要互相馈送重阳糕外,对于重阳糕的装扮也多有讲究。

据《梦梁录》记载,重阳节人们把米粉用糖水和匀,做成米糕,上笼蒸熟,出笼后,在顶上插一面小旗帜,端着给邻居家送过去。

一起练功

敬老,就从关心家中老人的养生开始吧!

比如,练气功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锻炼方法。它使人的意念活动、机体内脏组织运动及肢体运动互相配合,调动体内“真气”运行,并通过主动性自我调节,慢慢地、循序渐进地调整和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相信每个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道”的愿望,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你有多久没有牵上父母的手,在夕阳下漫步徐行。又有多久没有与父母一起,感受岁月静好。

岁月染白了父母的头发,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对我们的爱,乘着夕阳的余辉还在,尽孝吧!最好的尽孝,就是带领父母一起练功!

更多练功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