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功底
图片发自简书App01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见一对母子的对话:妈妈一边整理书包,一边叮嘱儿子“妈妈在你的书包里放了牛奶,一会记得喝!”儿子嗯了一声,低下头。好一会儿,才抬起头说“我可以不去读书吗?”妈妈摸着儿子的头说“傻孩子,你不读书,干什么呀!”“但是妈妈你也不读书啊,而且你每天都可以玩手机,为什么我不行?”儿子问。妈妈愣了一下,竟无言以对......很扎心,也很现实。很多人,在成为父母以后,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优秀,与此同时,却停止了栽培自己。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中国大多家庭陷在一个死循环里,父母往往都对孩子报以厚望,早早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给孩子最好的资源和希望。不少父母,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而放弃自己的追求。那当孩子不想努力时,你又该用怎样的立场去说服他呢?图片发自简书App02记得有一个电视节目,一个女孩站在台上哭着对妈妈说:我希望妈妈不仅仅是我妈妈,希望她做自己;我希望妈妈不要把重心都放在我身上,而是勇敢地做自己。那一瞬间,台下的妈妈泪流满面。这个女孩的妈妈几年前就考取了瑜伽证书,但是为了她,放弃自己的爱好,全部心思用来培养女儿。女儿心疼妈妈,她说现在自己上高中了,希望妈妈不要那么辛苦,是时候重拾自己的梦想!看吧!孩子也希望父母能为自己而活,因为那样才能和孩子站在同一频道成长。要知道,孩子也是很现实的。当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用不同的眼界来看待父母。当孩子在慢慢长大的时候,或许父母还是原来的样子。那些永远只围着孩子转的人,他们一定想不到,当父母和孩子差距越来越大之后,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远。为人父母,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是父母的自我牺牲,也不是让孩子独自奔跑,而是共同成长。图片发自简书App03有一句话这样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母的行动永远比预言更有说服力。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巨大,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为人父母,需要明白我们的角色,不是让孩子该做什么,而是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黄磊的微博,曾经晒过女儿多多看书的照片,她安静看书的样子,真的很美。而这一切都因为父亲黄磊的言传身教。从《西游记》到武侠小说,从卡尔维诺到东野圭吾,黄磊都百看不厌。别人在看朋友圈时,他就在看书,甚至连上厕所都在看。所以,女儿多多也对书爱不释手。如果想让孩子多读书,作为父母就一定要多看书,用自己的榜样力量来感化孩子。图片发自简书App04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心灵地图》这本书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地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他们永远是孩子成长成才的榜样。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