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真题汇编(7)

42 《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下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释】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②罅:缝隙,裂隙。     ③掉:摇动。

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    ⑤掣折:转折。    ⑥欹:斜靠。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悄怆幽邃    邃:               (2)而犹不忍去   去: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

游 人 坐 欹 岩 下 望

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2分)

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参考译文:【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的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乙】从庙门往右拐,有一个石头铺的小路。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和尚说:“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峭如刀削,达不到寸肤(长度单位)的宽度,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就像直着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拿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回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

【解答】(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寂静幽深。邃:深。②句意:还留恋不想离开。去:离开。(1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有: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见,看见。句意为:小溪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②句中重点词有:愈,更,越。观,景象(景观)。句意: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1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此句句意为:游人们有的人坐,有的人靠着岩石向下望;故断句为:游人/坐/欹岩下望。(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甲文内容可知,“皆若空游无所依”是侧面描写,写出了水的“清”;由乙文,“闻疾雷声,心悸”是侧面描写,写出了瀑布的“疾”;据此可知,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侧面描写。(16)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小石潭记》中小石潭的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中的一些句子,如“而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答案:12.(1)邃:深   (2)去:离开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3.(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评分说明:(2分)每句1分。重点词“斗”“蛇”“愈”“观”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

14.游人/坐欹岩/下望

评分说明:(2分)划对一处给1分。

15.清    伟(或“奇”)    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评分说明:(2分)前两个空,每空0.5分;第三个空1分。

16.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评分说明:(2分)各1分,意对即可。

【点评】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43 《醉翁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读(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本题共18个小题,共37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10--13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解标下列加点词语。(2分)

(1)野发而幽香                (2)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两岸连山,略无处        B.此诚危急存亡之

C.白玉之环                     D.神寒骨,悄怆幽邃

13.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2分)

答案: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7题,共37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10-13题。(8分) 10.(1)花     (2)以……为乐(以……为快乐)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曲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评分说明:(2分) 译对重点词语“蔚然”“深”“秀”得1分,翻译完整流畅得1分。12.C 评分说明:(2分)“名”“腰”都是名词作动词。13.示例:绿树环抱的公园,像静卧在摇篮里的婴儿,安静惬意,公园中央“品”字形分布的大型花圃中,各色鲜花争奇斗艳,热烈奔放。评分说明:(2分)答案不唯一。语言流畅、词句优美,能体现家乡夏季景物特点。没有运用指定的修辞手法扣1分,没有达到规定字数酌情扣分,出现真实的地名不得分。

44 《何陋轩记》阅读练习及答案读(2020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题)

(二)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14-16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①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③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⑥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shì):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4.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

16.结合文中第二个画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2分)

答案:

(二)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14-16题。(6分)

14.B

评分说明:(2分)A“以”字是“因为”的意思。C是倒装句。D“以信孔子之言”的“之”字是助词“的”。“无丝竹之乱耳”的“之”字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主性。

15.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

评分说明:(2分)译对重点字词“予”“夷”“名”得1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得1分。

16.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

评分说明:(2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围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

45 《曹刿论战》《汉书·张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题)

(二)(共16分)

10.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墓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1.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

③匈奴得之         ④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1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  蛮夷爱之

B.必以信       宽大信人

C.何以战       以其头为饮器

D.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募能使者

15.【甲】文中的曹刿和【乙】文中的张骞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请结合选文,分别说说他们的爱国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分析】

【参考译文】

【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乙】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间被任命为郎官。那时,匈奴投降过来的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并且用月氏王的头颅做酒器,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汉王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言,就想派人出使月氏,可匈奴国又是必经之路,于是就招募能够出使的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甘父一起离开陇西,出使月氏。途径匈奴,被匈奴人截获,被送到单于那里。单于扣留张骞十多年,给他娶妻,并生了孩子,然而张骞仍持汉节不肯投降。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当地人)喜欢他。单于死了,匈奴国内混乱,张骞便带着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汉朝。当初,张骞出发时有一百多人,离汉十三年,只有他们二人得以回还。张骞以校尉的身份随从大将军攻打匈奴,他知道水源和有牧草的地方,军队能够没有物资缺乏,……汉朝西北方向的国家开始与汉朝相往来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募出使月氏,与甘父一起离开陇西,出使月氏。故断为: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②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案件:指诉讼事件。

③句意:被匈奴人截获。得:俘获。

④句意:张骞便带着他的匈奴妻子以及甘父一起逃跑回到汉朝。亡:逃跑。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弗,不。专,独自专有。以,把。句意: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重点词:遁,逃跑。无,没有。之,代词,他们,指匈奴。句意: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4)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之:音节助词,不译/之:代词,他,指张骞;

B.信:守信/信:诚实;

C.以:凭借/以:用;

D.使:出使/使:出使。

故选:D。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从【甲】文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可以知道,曹刿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积极“请见”,足见其爱国情怀。从曹刿与鲁庄公的“三问三答”及“战则请从”(请战),可以知道,他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足见其爱国情怀。从【乙】文中的“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可以看出,张骞的爱国情怀。

答案:

(1)骞以郎应募/与甘父俱出陇西/使月氏。

(2)①参与;②指诉讼事件;③俘获;④逃跑。

(3)①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②月氏人因此逃避而且怨恨匈奴,就是苦于没有人和他们一起打击匈奴。

(4)D

(5)曹刿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国家危难,挺身而出,积极“请见”;关心国家命运,详问战前政治准备,“战则请从”(请战)。 张骞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