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支持怎么办?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不支持怎么办?


据央行网站28日消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季度例会日前召开,会议要求,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综合施策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补短板、锻长板,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

近年来,几乎每次有关金融方面的会议,都会讲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问题,都会要求金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特别是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三农等,又是要求的重点。同时,还提出了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通货币传导不畅的新要求。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与此前相比,严重堵塞的现象不存在了,传导不通的问题也解决了。但是,堵点之多,管涌之广,又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显得漏洞百出、有民无力,货币投放的规模很大,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反,由于货币超发,还带来了原材料成本等的涨价,导致企业效益下降、居民购买力减弱。

我们说,要求金融机构必须从大局出发,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目标题目非常正确的,要求也是非常明确的,金融机构也都是知道利害关系的。但是,为什么却始终难以执行到位,始终有被绑着向前推、只要有可能就开溜的现象呢?原因很简单,对金融机构不按规定执行、不按要求承担支持经济发展责任的行为,没有做出相应的处罚,没有履行好职责的内在压力。

要知道,要求是一个方面,行动是另一个方面,要求只有与行动紧密相连,效果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如果要求与行动运行在两股道上,就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导致政策的变形,让企业和经营者不相信政策,所以,现在要解决的,不只是如何要求金融机构怎么做,而是金融机构不按要求做怎么办。在这个问题上,宁可要求少一点、低一点,但一定要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能够不再流于形式,不再半路截留。

法律上有一句话,叫做执行是法律的生命,没有执行,法律就等于一张空纸。对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要求,同样执行是生命,没有很好的执行环境,没有足够的执行约束力,没有严密的执行力,所有的要求,都不可能产生效果。至少,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只要效果不显现,政策的作用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更重要的,一旦政策的执行效果不好,对宏观经济决策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这也意味着,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问题上,不再需要有太多的要求和政策,而要将已经出现的政策和提出的要求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果真能够落实到位,困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也就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实体企业也就不要再为融资问题而苦恼,而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企业发展工作、研究市场、研究技术、研究创新了,那么,实体经济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的高质量服务。按照目前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状态以及信贷资金的分布结构,显然没有达到高质量。因为,金融只有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围绕促进企业发展、围绕经济转型和新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做到服务经济、服务发展。否则,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恰恰是,金融机构过多地考虑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在信贷资金投放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违反经济发展规律和审美观实际的行为,把信贷资金大量投向了房地产、城市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等,而没有很好地工,没有支持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即便在决策层反复要求的情况下,也是言行不一,没有严格按照决策层的要求、按照管理层提出的具体措施去做,我行我素,释放的资金仍然大量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或者专做锦上添花的事,而不愿雪中送炭。在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企业一边购买理财产品、一边从银行低息贷款,拿利差做业绩,就是最好的例证。

所以,央行在继续给金融机构提要求的同时,更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到金融机构如果不按政策执行怎么办的层面,深化要求的内涵,提高要求的执行效率。也只有拿出不按要求执行怎么办的措施与办法,才能真正对金融机构形成约束,才能让金融机构按要求执行,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等才能真正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