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重用姜维王平?曹魏也中用了张辽徐晃张郃贾诩

三国时候是乱世,良臣择主而事是常态。在一国不得志,或者在政治斗争中失利,投奔另一国,是非常多的事情。

比如说曹操方面的臧霸、张辽、徐晃、张郃就是降将。

张辽起初属于董卓,董卓死后又追随吕布,吕布在徐州曹操擒杀,张辽率众投降。后来列名曹魏方面的五子良将第一。

张郃起初追随冀州牧韩馥,袁绍消灭韩馥,张郃投降袁绍。在袁绍和公孙瓒的战争中,张郃立有大功。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出兵攻击淳于琼,张郃建议袁绍出兵救援淳于琼,而郭图建议袁绍进攻曹操大本营。结果曹操偷袭淳于琼成功,而袁绍进攻曹操大本营没有成功,郭图又进谗言,张郃害怕,于是主动投降了曹操。张郃后来成为曹魏名将,一直到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强令张郃追击,张郃苦谏不听,最后中弓弩而死。

徐晃先随杨奉,奉汉献帝从长安回迁洛阳。徐晃又劝杨奉主动向曹操投降,杨奉不肯。后来曹操消灭杨奉,徐晃投降了曹操。在解襄阳之围时,徐晃表现突出。

于禁最初也是追随鲍信,讨伐黄巾。到曹操领兖州刺史之后,于禁才投奔曹操。于禁在曹操创业阶段表现也非常突出,只是后来在襄阳之战中,被关羽生擒,孙权袭取荆州后,才送还给曹丕。

臧霸起初先追随陶谦,后来吕布占领徐州,臧霸又站在吕布一边,吕布被擒杀后,臧霸逃亡山里,曹操多方打听才把他找出来。后来在曹操与袁绍的战争中,臧霸镇守青州方向,立有大功。和臧霸一起投降曹操的还有孙观等人,孙观后来在征讨孙权时受伤而死。

庞德一直追随马腾、马超父子。马超起兵反曹,庞德也在马超阵中为将。马超被曹操击败后,投奔汉中张鲁,庞德也跟着到了汉中。后来马超被张鲁派去帮刘璋抵抗刘备,反而投降了刘备,庞德因病留在汉中。曹操征讨汉中,消灭张鲁,庞德投降了曹操。在解襄阳之围时,庞德虽然被关羽擒杀,但勇气可嘉。

曹操征讨荆州,刘表刚死,刘琮投降,镇守江夏的文聘也投降了曹操。袁术的大将朱灵也在袁术被消灭后,投降了曹操。

文臣中,曹操也有不少人是降臣。

贾诩先从董卓,董卓死后从李傕,李傕死后又从段煨,觉得段煨不可靠,又跑去南阳从张绣,并且给张绣出主意,在宛城之战中导致典韦战死,曹操长子曹昂战死。但后来还是劝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对他虽然并不十分信任,但却一直敬重有加,遇到大事都会征询他的意见。

袁涣先随袁术,袁术被消灭后,又追随吕布,吕布死后,才投降曹操。

华歆初从袁术,后来孙策平定江东,华歆率众奉迎孙策。孙策死后,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遣使征华歆,华歆劝孙权,后来就去投奔了曹操。曹丕篡汉,就是华歆代表汉献帝,把天子玺绶送给曹丕的。

比如孟达,早年在蜀中就是名士,先随刘璋,刘备入蜀,他投降刘备。汉中之战后,他奉命夺取曹魏的上庸。关羽北伐失败,荆州失守,他因为没有救援关羽,怕承担责任,又投降了曹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他又想投降诸葛亮,兵败被司马懿所杀。

还有黄权,本来是刘璋的下属,刘备入蜀后投降刘备,刘备重用。刘备夷陵之战时,全军大约五六万人,黄权率两万人在江北防御曹魏。刘备被吴军击败,黄权的归路被切断,他不肯降吴,就降了魏。

但他的儿子李崇留在蜀汉一直效力,邓艾伐蜀的时候,他随诸葛瞻到绵竹,兵败身死。黄权的另一个儿子黄邕则随黄权到了魏国,黄权死后,黄邕嗣爵。

司马昭掌权时,诸葛诞起兵反对司马昭专权,派人携带他的小儿子诸葛靓到吴国为人质,请求吴国派兵援救。诸葛诞兵败被杀,诸葛靓还在吴国。平吴之后,诸葛靓又北归回到晋朝。司马懿的儿子琅琊王司马伷所娶的就是诸葛诞的女儿,司马伷小儿子东安公司马繇就是诸葛太妃所生。

姜维、王平、夏侯霸在投降蜀汉后,确实都受到了重用,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姜维出自天水,天水对曹魏来说,本来就是边境地区,如果姜维没有投降蜀汉,留在曹魏,他可能反而没有什么机会得到重用。因为他的年龄差不多和司马师是一代人,而曹魏在这个年龄段的高级将领已经都是是士族豪门出身,姜维虽然在天水也算士族,但在曹魏的核心地区并不受重视。

夏侯霸的情况和诸葛诞的情况相同,是因为曹爽和夏侯玄被诛杀之后,夏侯霸作为曹魏政权的外围宗亲中能力较强的将领,很容易成为司马氏的政治斗争目标,为了自保投降蜀汉,也在情理之中。

王平也是在曹魏时地位比较低,在蜀汉先后跟随诸葛亮南征北战,多立功勋,才跻身大将行列。

孙吴的情况稍微特殊一些,因为孙吴是讲部曲的,所以每个将领的部曲都是世袭的,除非因罪被诛杀,否则部曲都是父子相承的世袭的。所以外来户在孙吴很难立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