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8月底未放水,是市场不缺资金了吗
【原创】
央行8月底未放水,是市场不缺资金了吗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往年的月底,为了应对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的矛盾,央行都会或多或少地放点水。然而,今年的8月底,央行却没有放水。数据显示,28日的前两天,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回笼资金1700亿。
正常情况下,月末都是银行冲时点的时刻,无论是存款还是贷款,都会进入一个高位,也进入资金相对紧张期。因此,央行都会通过逆回购的方式,给市场释放一定资金,帮助银行度过资金紧张期,也避免企业被银行强行收贷。特别是中小企业,会成为银行收贷的重点。但是,今年却出现了相反的现象,在8月收尾的时候,央行净回笼资金1700亿。这是否意味着,市场不缺资金了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央行净回笼了1700亿资金,但是,就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减少流动性1700亿。因为,周一,财政部、央行开展了1000亿元3个月期中央国库现金定存操作。操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中小银行面临的存款不足、贷存比考核问题,继而也间接地对冲了央行净回笼1700亿带来的影响。所以,实际净回笼也就200亿元。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感到,此次央行在8月底资金操作方面,与以往相比,还是偏向于严,而没有给市场更多想象空间。更何况,眼下还是地方债发行窗口大开,地方债密集发行的时刻,增加净回笼,会进一步加大市场的资金紧张气氛。也许,正是因为央行在资金面上的相对从严,对股市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周一出现大涨以后,周二、周三的股市都是以下跌收盘。就算是对周一大涨的调整,也不排除与央行收紧8月底的资金口袋有关。
那么,央行为什么要在月底需要资金的情况下收紧口袋,实行资金净回笼呢?笔者认为,可能与货币政策调整以来,特别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加大对资金投放准确度监管,使市场资金结构正在发生积极变化有关。
众所周知,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要求,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立即召开会议,重点研究了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问题。紧接着,央行、银保监会也就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做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很多措施。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银行在资金的投放和使用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改变,资金的投放目标越来越明确。过去那种明顺暗逆、明实暗虚的行为,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变,投向实体经济的资金明显增多。
封堵了资金流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产能过剩行业等的暗道以后,按照目前银行实际拥有的资金规模以及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从流动性的角度来看,显然是比较充裕的,是不需要再增加资金规模的。现有的资金能够准确投放出去,就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实体企业的资金需求。央行净回笼一部分资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大,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大。对股市的影响,则主要是普通投资者并不了解市场的流动性情况,而只看到央行净回笼资金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这也意味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才是解决好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否则,投放再多的资金,也无法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无法让实体企业得到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相反,会让市场的资金结构更加不合理,遏制房价上涨、防止租金上涨等方面的矛盾也会更加尖锐。
近年来,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定向操作手段,可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化解,反而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复杂了。根本原因,就是定向释放的资金,并没有定向到实体经济,而是被银行转道到其他领域,特别是房地产领域了。毫无疑问,这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现了问题,货币政策的执行没有能够在银行做到不折不扣,而是大打折扣。所以,中央决定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打破政策执行处处受阻的格局,打通资金运行的“肠梗阻”,是非常正确,也是非常及时的。不然,稳健的货币政策也会被扭曲成大水满灌,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可以这样说,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求,不仅找到了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题的钥匙,也开出了解决银行执行力不强问题的良药,不仅打通了资金运行通道,而且推动了楼市健康发展。开发企业没有了银行做后盾,炒高地价的动力就慢慢消失,房价也就会趋于平稳,可谓一箭多雕。所以,央行在往日需要投放资金的时刻选择回笼资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现状。可以预料,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市场的流动性都不会出现紧张现象。只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工作不放松,市场流动性的平衡就会越来越好,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矛盾也会得到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