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和温暖撑起“最美家庭”——记盛泽镇茅塔村王军家庭
用爱和温暖撑起“最美家庭”
——记盛泽镇茅塔村王军家庭
在同事的眼里,他是兢兢业业的“模范校长”;在妻子眼里,他是不离不弃的“暖心丈夫”;在孩子眼里,他是成长路上的“人生知己”。不同的角色,却能切换得如此完美,源于心中的那份爱和坚守。他叫王军,是盛泽茅塔小学的执行校长。
走进校园,或见“庭院深深深几许”,或见粉墙黛瓦、曲径通幽。紫薇花、映山红、红豆杉、桂花树、香樟树点缀在道路旁。连廊间,簇拥的花草格外繁盛,透过木质的雕花窗可以看到操场上嬉戏的孩童。如此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误以为走进了一座苏式园林。
“当决定要对学校进行环境改造时,我亲自设计,亲身参与。烈日下,和工人一道干活,十足的一个包工头。”王军感慨道,对于茅塔小学,他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培育着。
2008年,师范学院毕业的王军从老家河南来到盛泽,担任茅塔小学教导主任。有着独特教育教学理念的他,开始对学校的方方面面进行改变。先是梳理办学理念、扩建校舍,然后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盛泽实验小学结成兄弟学校开展青蓝工程。王军还特别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全心全意地付出,也让王军收获了硕果。十几年来,学校无论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工作氛围、福利待遇,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单从学生人数来看,如今学校有学生1800多人,是当初的2倍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茅塔小学,就说明他们信任学校。他们能认可学校,那么我的付出就值得。”王军说。
带头示范,带头工作。凡是教育上有新的政策或者培训任务,王军总是身先士卒。王军介绍:“今年民办学校的秋季招生工作安排在暑假,我就值了一个暑假的班。”在同事的眼里,王军总是在校园里忙碌。来校第一人,归时天已黑。
另一边,王军还是一位照顾患病妻子十余年,不离不弃的好丈夫。2007年,王军和妻子张俊结婚。2年后,张俊身体不适。“当时只知道她的肝功能不好,至于是什么病,一直都没有查出来。”王军回忆,自己带着妻子几乎跑遍了全国的各家三级医院,直到2019年,才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确诊后,我们又跑了多家医院,医生告诉我们,目前只能采用肝移植手术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王军告诉记者,当时摆在他面前有两大难题:需要等待肝移植的肝源,需要上百万的治疗费用。
妻子生病后失去劳动力,王军的工资就成为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上有2位老人需要赡养,下有2个尚在读书的孩子。王军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或许是夫妻同心,张俊知道王军在想什么。她说:“要不,我们不治了?”王军听后,坚定地说:“必须得治!”
先是卖掉了老家的房子,然后在好友的帮助下,王军筹得了手术费。或许是王军的执着感动了上天,没多久,王军就等来了适合张俊肝移植的肝源。去年9月底,张俊在郑州的一家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
术后一周的危险期内,王军始终陪伴在张俊左右。在挤出时间处理完学校的事情后,王军坐了20多个小时的车赶到张俊的身边。“身体会辛苦,但我的心态还是很好的。你看,我们运气还是很好的,能够做手术,很多患者等不到手术就过世了,所以我们要知足。我常常告诉自己,人生常有意外,说不定明天就没了,所以要珍惜当下。”王军说。
如今,张俊回到家中养病。王军虽然白天在学校工作,但时常牵挂妻子。在他的手机备忘录上,记录着妻子吃药的时间和剂量。到了吃药的时间,他会打电话给妻子,叮嘱她按时吃药。有一次,妻子吃错了药,王军立即联系主治医师。在他的心里,妻子已经很苦了,自己要多承担一点。
看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王军的女儿王诗琦和儿子王一尘从小十分乖巧懂事,会力所能及做些家务。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句承诺让王军愿意付出一生的时间去陪着妻子和孩子,从此不离不弃。十多年来,他们同甘苦,共患难,一起撑起了艰辛而温暖的家。
图为王军(右一)一家。
作者:沈佳丽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