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药方,治好十多种疾病,中药经典方“三仁汤”果然名不虚传
一个药方,治好十多种疾病,中药经典方“三仁汤”果然名不虚传
日常接诊中,我发现很多患者常常是多种疾病交杂的状态。就是他不是单单只患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都有,而且相互交杂。这类人发病的主要原因,用中医说法就是“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通俗来说就是“三焦不通”!
三焦不通是现代人常见病、慢性病、久治不愈顽固性疾病的总病根!这种病,用西医疗法,耗时长、用药多,而且效果甚微。因为西医只能做到一病一治,无法同时兼顾调理其他疾病。但对于中医来说,治疗这类疾病,只要辨证仔细,找到“头绪”轻轻一抽,各个关节就会打通,一通百通,各种瘀滞痰凝没了存在条件,其导致的病症自然会随之消失。
【经典案例】
马女士,35岁,甲状腺多发结节,乳腺增生,肩周炎,面部疣状物赘生,面部重度黄褐斑,面部油腻易长痘,月经量少、色黑、有血块,妇科有炎症、白带多、瘙痒且有异味,经常性腹泻,小腹和后腰常感凉痛,子宫肌瘤,经常性头痛头晕,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这么多症状,西医根本无从下手,但对于从医几十年的我来说,结合患者的舌苔和她描述的症状,我敏锐地发现她这是典型的三焦不通症。
三焦是肌表以内、脏腑以外最大的腹腔,是水火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水湿代谢障碍,停留在局部,就容易形成痰湿凝聚于体内。血行不畅,流动无力,不仅易形成血瘀,还会加重水湿阻滞。另外,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是造成血瘀水停根本原因,是导致三焦不通的根本因素。体内水湿、血瘀、气滞三种因素综合,就会造成周身上下内外水液沟通失调,从而产生各种病症。
上焦包括心与肺,上焦不通会造成经络淤堵、气血凝滞,出现上火、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头痛目赤、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和结节、肺结节、呼吸道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心烦焦躁等疾病。
中焦包括脾与胃,中焦不通会造成气血两虚、水湿泛滥,出现脸部油腻、腹部胀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气虚乏力、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及老胃肠、便秘等问题。
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宫,下焦不通或造成气机不畅、阴阳失调,出现腰膝酸软、头重脚轻、免疫力低下、小便浑浊、肾虚怕冷、男性前列腺炎疾病、不孕不育、女性更年期综合症、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肝囊肿、肾囊肿等各种疾病。
马女士现在就是这种情况,想要调理好,需要把上中下三焦气机疏通,让上焦之火与下焦之寒通过中焦相互融合,这样人体才能处于平衡状态。《中藏经》谓:“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因此治疗此症,我选用了经典名方“三仁汤”,既能清利三焦湿热,又能宣畅三焦气机,使邪气外出。
三仁汤出自清朝吴鞠通《温病条辨》,是治疗湿热内蕴、三焦不利和湿温初起的鼻祖处方。三仁汤共有八味药组成:杏仁、滑石、通草、白蔻、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
【方解】
君药:杏仁,苦辛,宣利上焦肺气,肺气宣发,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有“提壶揭盖”之义;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调中。生薏仁,甘淡,渗利下焦湿热,健脾。三仁合用,能宣上、畅中、渗下而具清利湿热,宣畅三焦气机之功。
臣药:半夏、厚朴,辛开苦降,化湿行气,散满消痞。
佐药:滑石、竹叶、通草,甘寒淡渗,利湿清热。
三仁分入上、中、下三焦,合用协同,故能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
【按语】经马女士配合治疗,用药一疗程,面部油腻情况改善,妇科炎症变轻,腹泻症状消失,小腹和后腰凉痛感减轻,头痛头晕有所缓解;用药两疗程,面部油腻完全改善,妇科炎症消失,月经颜色变红、血块减少,小腹和后腰凉痛情况消失,头晕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口腔溃疡也基本消失,肩周炎疼痛减轻;后根据恢复情况将药方略作调整,继续治疗,用药三个月复查,甲状腺结节有明显缩小,乳腺恢复正常,子宫肌瘤亦有明显缩小,面部黄褐斑消失,面部疣状赘生物明显减少,肩颈部疼痛缓解。
【结语】
中医其实并不神秘,中医治病就像我们解化肥或者面袋子上的线,只要能打开第一个结, 后面的结自然而然就容易跟着散开。但当你找不到那个结,后面所有的结都需要你手动去一一打开,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临床实际中,真正要对症用药,往往需要积攒更多的经验。这也是老中医更加吃香的原因,因为方子是死的,经验是活的。
#我的门诊故事##我要上 头条##清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