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很多人,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中间,往往会问历史学家或学者一个问题:“那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听到这样的问题,也许往往很多人胡这样回答:“当然是黄河流域喽”。但是随着近年来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更广阔的领域,发现了中华民族的活动足迹,这些活动足迹不仅遍布黄河流域以外的地区,而且在某些地区,达到了空前的文明高度,这其中就有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现的,迄今已经消失了的“庸国”。因为庸国早已消失(灭亡),所以,我们暂且称它为“古庸国”吧。
大庸县城地籍一览图
在长江中上游地区,考古发掘出了一段历史和文化,正是由于这段历史的神秘和文化的灿烂,以至于有一部分人开始认为“古庸国”才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才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那么,真的还是这样的吗?“古庸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文明古国?在这个古老且已经消失了的古国之中,到底有哪些独特的文明和文化?这个古老的国度是何时建立的,又是因何消失的呢?现如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已经考证并得出结论,“古庸国”与黄河流域的殷商之地一样,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另一个发祥地,同样是华夏文明和文化的摇篮。
图为古庸国铸造的青铜器
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古庸国”早在夏商时期距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一点可以从“庸人”二字的变化之中看出来。庸国人掌握着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国都所处之地,又盛产金属,是个铸钟大国,被之称为“镛人”。庸人的建造技术在当时也是十分先进的,他们善于筑城建房,因此又被称之为“墉人”。在周朝时,就有周人请庸人在洛邑建造都城。在竹山县古庸方城遗址的城墙,经历了3000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屹立不倒。这足以证明古庸人技艺的超高水平。其次,庸人的生活水平较周边的国家也是相当高的。史书中记载“茶风源于巴山楚水间”,说明古庸人是最早饮茶的先民;古庸人还追求生活的艺术,注重娱乐。史料记载,古庸人是围棋的发明者,堵河流域的上庸是先帝尧统治时期尧长子丹朱的封地,丹朱在此发明了棋类博弈游戏,史称“尧时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音霞xiá 聪明和狡猾。 — 编者注)”。
“古庸国”地域示意图
一个国家的强盛,需要多方面的体现,其中疆域的辽阔是不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古庸国”的疆土,比早期的秦及周宗姬封侯国及巴国还要大,与南方崛起的出国不相上下。周武王在分封土地时,最大的宗姬国,不过百里,小者仅五十里。而“古庸国”,则是一个横跨长江至汉水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古庸国”疆土如此之大,在春秋战国前期也是很少有的。而疆域广大的“古庸国”并非是徒有其表,其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商朝时期,“古庸”是群蛮之首,“百淮”都归集在“古庸国”的麾下。春秋时期,“古庸国”称雄于楚、巴、秦之间,曾打败过楚国的几次入侵,以至于给楚国造成了迁都的威胁。另外,“古庸国”的爵位也很高。《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仪礼》说:“同姓大国则曰伯父,其异姓则曰伯舅。同姓小邦则曰叔父,其异姓小邦则曰叔舅”。“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古庸国的国君世代为侯伯,其他诸侯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等国,皆曰'子’”。周时的分封制度是非常严格的,非伯者不能称其为诸侯。所以,楚子威逼周王室给其封号,“欲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古庸即为伯,说明其地位很高,也充分证明“古庸国”的强盛。无论是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技术上,“古庸国”都称得上是当时的大国。也正是因为“古庸国”的繁盛和文化的先进,因此有很多人猜测— “古庸国”会不会才是中华文化真正的源头呢?早在殷商时期,“古庸国”就是一个横跨汉中西部地区的泱泱大国。不仅疆域辽阔,而且实力雄厚'文化、科技繁荣。按照今天中国的版图区划,“古庸国”的领土分布在今重庆大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以及湖南的西北部地区,其面积之大足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国。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古庸国”存在的时间应当是在秦之前,或与巴蜀同时代。可以说,“古庸国”始于殷商一样的中华文明的摇篮地。因为“古庸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前就已经灭亡了,所以在后代的史书中,关于“古庸国”的记载就非常有限了。因此,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国,很难因其后人的注意。以至于造成了现在人们对“古庸国”的忽视和淡忘。随着三峡地区和陕西省最新的考古发现,证明了早在6000多年前,“古庸国”地区的人们就已经发明了文字,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古庸国”文化。这一文化,后来进一步融合演化,成为近日陕西“秦文化”、湖北“楚文化”、重庆“巴文化”的源头,成就了中华文明萌芽产生和发展的丰富的重要源头。在肯定“古庸国”文化对中华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一个疑问油然而生:“古庸国”的文化是从何而来的呢?关于“庸”的起源,古往今来众说纷纭。目前较为流行的,组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综合这两种说法和诸多文献中的记载,古庸人应该是颛顼(音专须 zhuān xū传说中上古帝王的名字。 — 编者注)苗裔的分支。但对于其国君的祖先到底是谁,就无从考证了。虽然“古庸国”的国君祖先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古庸国”的起源比夏朝更早。因为存在争论的这些人物,都是在夏禹之前的,而建立夏朝的,是夏禹的儿子:启建。从古人类学上看,“古庸人”活动的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早已由远古人类的活动足迹。迄今为止,在发现的化石中,有距今约4500万年的古猿化石,距今约200万年的“巫山人”,约50万年以前的“长阳人”,约5万年前的“汉阳人”。进一步缩小到“古庸国”的境内,在原“古庸国”属地的堵河(注入汉水)入口处,发现了比北京猿人还要早150万年以上的古代猿人头骨,10 - 6万年的“郧(音云 yún郧县,在湖北省。 — 编者注)西晚期智人”牙齿。而以霍山坡、黄土凸等为代表的渚河流域的新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表明“古庸国”地区确实是人类进化和繁衍的摇篮。于是,就有人大胆地推测,认为“古庸国”就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早在公元前611年,出国与上严重的灾荒,饿死不少老百姓。楚国之周边四邻乘其危难之时,群起而对楚国发起进攻击。“古庸国”国君也起兵东进,率领南蛮服用各国的军队聚到选(今枝江),大举伐楚。
“古庸国”灭亡后,古庸人主要迁徙至今湘西土家族的地区且与土家人融为一体
此时,楚庄王果断地火速派出使者,联合巴国、秦国,从腹背打击“古庸国”。这一战术果然起了效果。不久,楚、秦、巴三国联军,大破“古庸军”,“古庸国”的国都方城被敌军攻破,盛极一时的“古庸国”就此灭亡!“古庸国”灭亡后,秦楚两国疆域相连,在两大强国近四百年的战乱中,故“古庸国”的旧地朝秦暮楚,昔日的古都方城不断地变换着两国的战旗,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显然,这样的生存境遇,是一个曾经拥有辉煌历史的族群所不能承受的。早在灭国之时,“古庸人”就开始了悲壮的迁徙,去寻找新的家园。在四面强敌、遍地狼烟的虎视下,他们的迁徙路线没有、也不会有更多的选择,只有沿着武陵山脉,过峡江,进入清江、酉水、澧水流域。这些区域,正式现在土家族的主要分布地。
图为考古发现的“古庸国”岩画
有关“古庸国”的历史记载,随着楚、秦、巴三国的“灭庸之战”亦烟消云散,“古庸人”在逃亡的迁徙中,也从历史里消失了踪迹。从流传至今的张家界、湘西的地名中可以看到,从遥远的“古庸国”迁徙而来的,是一个庞大的族群,在与当地族群经过了最初的冲突之后,他们融入了土家族的先民之中,并为我们就下了一系列地名:庸州、大庸溪、施溶溪、大庸滩、大庸坪、大雍口、庸水、武陵江……,这些地方散布在鄂西、湘西、张家界等更为广大的山林中。“古庸人”与当地的族群和谐共处,并将大庸开发成为避秦遗世的武陵仙境,隐逸文化成为这一时期大庸文化的特质。历朝历代,这一隐逸文化吸引着更多的人再次归隐。
赤松子是汉族上古神话中的仙人
早在“古庸人”举族南迁之前,与“古庸人”同宗同族的赤松子就已归隐于大庸。赤松子是道家的开山人物。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真君传》记载:“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数往昆仑山中,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焉”。《直隶澧州志方外》中说:“赤松子,相传隐于赤松山(进天门山)迄今有丹灶”。赤松子淡薄人世,隐居于大山,修炼长生之道,首创“辟谷养生法”采百花为食,极山林之乐,是中国道家一脉的开创者。赤松子归隐大庸,开中国隐逸文化之先河。赤松子之后,鬼谷子也隐遁于大庸。其后,汉留侯张良同样归隐于大庸。这三人是中国历史上大有名气的人物,他们的归隐自然成了人们万众瞩目的话题。与这些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相比,更多的隐者已经湮没于历史的清风里,在无名之中成就了真正完美的隐逸。正是一代代无名的隐逸者,托起了“古庸”文化的隐逸风骨。从上述的论点出发,如果说,大庸古代的文明和文化,就是一部华夏民族的隐逸传奇史,恐怕不为过吧。随着“古庸国”文化这个话题聊到这里,也许会有人问:“古庸国”既然在历史上被承认存在,而且“古庸国”在被楚国灭了之后又没有成为楚国的附属国,那为什么屈原被认为是楚国人?本文的前面我们曾提到:“'古庸国’称雄于楚、巴、秦之间,曾打败过楚国的几次入侵,以至于给楚国造成了迁都的威胁”。也就是说,屈原的祖籍地(或者说出生地比较准确)系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在早曾是“古庸国”的领地。庸国被灭,没有成为附属国,足以说明这个国家政权虽然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了,然而,它所在的地方依旧有老百姓。虽然历史上“古庸人”迁徙到了各地,但“古庸国”被巴、楚两国灭除后,在靠近楚国的地域面积,自然也成了楚国的“地盘”,屈原出生在湖北丹阳,理所当然地也就成了楚国人。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