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笔谈141:为了斗“五鬼”之首王钦若,他采取自杀式袭击

本号(纪岩松)打算以连载的形式,从大宋的人和事入手,以史料为基础,用通俗语言、清晰逻辑再现北宋100多年政权的跌宕起伏,姑且起名《宋史笔谈:北宋王朝盛世梦》。今天是原创第141篇。


从宋真宗赵恒祭祀老子开始,我们就会发现主要的功臣是丁谓、陈彭年和林特,“五鬼”中除了刘承珪已死,王钦若干什么去了呢?

作为五鬼中的首要分子,他之前跳得很高、跳的很欢,所以他已经被人盯上了。

对他首先开火的是他的副手马知节,由此导致了枢密院一番大变动,揭开朝廷高层风云变幻的序幕。

马知节第一次开火

马知节这个耿直的武夫,非常看不惯王钦若投机取巧的做派,打心眼里瞧不起这小人。他想干掉王钦若。但马知节知道自己是个粗人,玩诡计肯定不是王钦若的对手,又不能在朝堂之上揍人。

所以,他采取了最笨的法子——自杀式袭击。王钦若说东,他就偏说西;王钦若赞成,他必定反对,目的就一个:不让王钦若好过,激怒他,然后同归于尽。两人为此发生过多次冲突。

一次,赵恒做了首喜雪诗赐给近臣。

宰相王旦看了出来,这首诗用错了个别词,不大对韵。在他正准备去汇报时,王钦若说,天子做诗,哪能理那么多俗套?!

王旦一听,建议不错,于是就没去汇报。

后来的结果是,王钦若自己偷偷地将这事报告了赵恒。赵恒专门为此事谕示中书、枢密院,说,前面赐诗,如果不是王钦若告知,怕是错误百出遭你们嘲笑!

参预此事的大臣都知道原委,但当事人王旦不愿吱声。唯有马知节跳出来,他将事情前后原原本本地说完,然后怒斥王钦若奸猾

当面打脸

但这事情无关大雅,风平浪静的揭过了。所以,马知节盯上王钦若的不止此事。

王钦若有个习惯,他每次奏事,都会在怀里揣几份奏折,但是只拿出一两份来请旨,而后他会对外宣称,自己这些奏折都已经皇帝审阅,没问题了,可以施行。

我们无法得知,他这种做法是挟带私货,还是为了节约皇帝时间、君臣形成了默契。

总之,马知节非常看不惯。直来直往的他,厌恶这种鬼魅伎俩。

一次,他见王钦若又是如此行事时,就逮住机会,在皇帝面前直接逼问,王钦若,你怀中的奏折为何不都拿出来?

然而,马知节这些斗争并没有什么用,因为赵恒信任王钦若、依靠王钦若。马知节此举,只是为了对王钦若死缠烂打,甚至同归于尽。

直到契机出现。

终于爆发了

契机源于枢密院的一次行赏。

四川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动乱,赵恒派王怀信率兵前往处理,到1013年底,事情摆平了。按惯例,要给王怀信行赏

但这次行赏拖了半年。原因很简单,枢密院意见不统一。

王钦若、陈尧叟主张,给他提个一官半职就行了。

马知节则持不同意见,他说,戍边将士们已经很久没有立功了,必须重赏才能激发士气!

在他想来,当前,各种封禅、庆典、祭祀,那些能说会写的,眼见着步步高升;而戍边打战的将士们,只能熬着过苦日子。这公平吗?别以为现在是太平盛世,战争因素时刻存在!

所以,他很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是头犟牛,王钦若、陈尧叟怎么都说服不了他。

赵恒催他们,枢密院只好答复说,这次情况有点复杂,涉及到了提拔。

赵恒说,好,赏赐有功者,朝廷不在乎爵位!

皇帝说了个原则话,事情具体怎么办,枢密院还是拿不出个统一意见。

后来王怀信左等右等见没消息,就直接给皇帝写信,申述说,枢密院的赏赐既然还不下,我也不报期望升官了,只要能够得到待遇就行!

赵恒纳闷了,怎么这事就还没办好呢?找来枢密院王钦若、陈尧叟、马知节一问,结果这三人当面又吵起来,最后马知节还历数王钦若的斑斑劣迹。

赵恒烦了,怎么事无大小马知节总是像只战斗的公鸡一样四处攻击呢?都不要吵了!总之,这事,你们要尽快处理好。

三人回去后,不知是不是王钦若怕了马知节,就答应了他的要求,然后枢密院直接将剳子送到中书,将王怀信越级提拔为供备库副使。

事情是办完了,但是忽略了程序,没有向皇帝上奏折或剳子请示具体职务,就直接让中书下令了。

这种擅自越级提拔的错误,犯忌了。

赵恒向中书说,马知节这人怎能如此为臣?他还知道尊重皇帝吗?而且,他还自以为天下第一,把朝中大臣诋毁了个遍,怎会如此厚己薄人!

但赵恒也不能光怪罪马知节一个人。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粗人、忠臣,只罢他的话,只会坐实王钦若的奸臣之名。

两天后,赵恒下令:枢密使王钦若罢为吏部尚书、陈尧叟为户部尚书,枢密副使马知节贬为颍州防御使

枢密院一番大变动,接任者正是我们熟悉的寇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