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这些叫“步摇簪”?如今的古风簪子也只剩下吃藕了……

(所有“原创”文章谢绝转载,授权请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PS: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当然是十分欢迎哒!
关于“步摇”的认知错误,之前就转发过孙机先生的《【旁听服饰史】错认“步摇”许多年》,之后大家都希望再针对目前大行其道的“步摇簪”专门写一篇,无奈我就是懒懒懒懒懒……直到果壳美组约稿这篇,嗯,我觉得我就是缺少一点利益的驱动,哈哈
本文距离美组发表已经有段时间了,中间还发生了一些新闻,所以我又补了一些图文进去。
每当人们列举“古风头饰”的时候,一定不会少了“步摇”——“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的解释十分形象,充满了很多人对于“古风”的幻想。所以“步摇”几乎成为很多人心目里“古风头饰”的代表作。
△ 淘宝上售卖的“步摇簪”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 “步摇”、“簪”、“钗”三者的百度指数趋势对比(蓝色为“步摇”,数据为2011年至今)
加上许多诗词里都有提到“步摇”,且每每都与金、玉、珠、翠等字相连,愈发显得绮丽华贵,十分引人遐想。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谢逸《蝶恋花》
但是反观如今的所谓“步摇簪”呢,完全就只是普通簪钗下面挂了一些东西而已,更有甚至就只是筷子挂耳环,别说诗句里的原貌了,连半分影子也难见啊!
这种给我一双筷子一对耳环我能DIY出俩的所谓“步摇簪”,插在头上倒也是真的能一步一摇的,但是真的美么?如果是审美是见仁见智,那么能一步一摇的东西多了,都能叫“步摇”么?
所以根本性的问题就在于——
A)这种首饰,真的不能叫“步摇”,这是望文生义、张冠李戴了!
B)历史上真正的“步摇”本尊倒还真是个大美人,步摇家族都是大美人,美到窒息那种!
那我们就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来解决啦!
清代的「流苏」
所谓“步摇簪”的历史源头
一个棍子挑一串珠子的首饰形制还真的有,不过并不算常见,至少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常见。不过不叫“步摇”,正式名字叫做“流苏”,大多数我们看到的所谓的“步摇”的介绍里贴的全是它(可怜的娃儿,连自己名字都不配拥有)。
之前我们在《历史:你的名字,是最短的谜题》一文里聊过,文物的实物和名字对应是一个比较棘手且困难的课题,那么我说这个是“流苏”的依据又是什么呢?依据就是清宫喜欢在自己的东西上挂黄条(类似档案标签),然后写上一些基本信息,“XXXXX流苏”就是这些首饰的名字,而从清宫旧藏看来这种“流苏”也是清代中期以后才逐渐大量盛行起来的。
△ 黄条上写“银镀金如意流苏一对……嘉庆十九年收”
△ 黄条上写“银镀金吉庆流苏一对……乾隆四十年收”
△ 黄条上写“银镀金吉庆流苏一对……道光七年收”
“流苏”这个词原先并非指的是首饰,而是车马、帐子垂挂的装饰物。
“大行載車,其飾如金根車,加施組連璧交絡四角,金龍首銜璧,垂五采,析羽流蘇前後,雲氣畫帷裳,肤文畫曲轓,長懸車等。太僕御,駕六布施馬。布施馬者,淳白駱馬也,以黑藥灼其身為虎文。既下,馬斥賣,車藏城北祕宮,皆不得入城門。當用,太僕考工乃內飾治,禮吉凶不相干也。
——《后汉书·舆服志》
“齊武帝內殿則張帷雜色錦復帳,帳之四角為金鳳凰銜九子鈴,形如二三石甕,垂流蘇珥羽,其長拂地,施畫屏風,白紫貂皮褥,雜寶枕,金衣機,名香之氣充滿其中。外宴既畢,則環而臥。
——《金楼子·箴戒》
△ 《事林广记》里的“流苏”
虽然与首饰的“流苏”在形态和用途上已有了很大变化,但悬挂摇曳的意思倒是未变。
那么下有悬挂物的历代头饰又该怎么解释呢?
明代的「凤挑珠结」
那些被冠以所谓“步摇”之名的历史真相
首先附加珠串之类的悬挂物的头饰历史上并不多,而清代以前的明代首饰虽然也零星可以看到一些有悬挂物的,不过依然被认为是属于簪子。
△ 明万历,累丝双鸾衔寿果金簪
哪怕是清代,也有类似这样下有悬挂物的簪子。
△ 清代,累丝凤鸟纹金簪
△ 清代,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
可以看出,这些簪子的悬挂物一般是和本身簪子上的主题相关的,取的是整体的一个巧思,和后来十分夸张的以悬挂物为视觉中心的完全不在一个美学思路上啊!
此外还可以举例的就是这种叫“挑牌”、“凤挑珠结”的大型饰物,不过它不是戴在头发上的,在明代它是凤冠上的一个部件。
△ 明代容像
△ 明万历,孝端皇后凤冠
它由直立插入凤冠内的簪子(一般为是凤、翟之类,因等级而不同)和口衔的珠牌组成。由于这类簪子个体大且工艺精美,并且出土的时候珠子往往已经腐烂,所以非常容易在“古风头饰”说明里被单独拿来充当簪子。
△ 明代,梁庄王墓出土,金凤簪
△ 徐俌夫妇墓原配朱氏墓出土
这张图可以看得出它的柄很长,且是直立使用的。如果有幸大家去博物馆看到,就会发现尺寸也是很惊人的,直接放脑袋上应该可以戳穿天灵盖的,就不要想不开了。
这类“挑牌”演化到了后世,结合“流苏”,于是就出现了一些下垂物特别长的流苏簪。会用于大婚或吉庆节日,虽然图片只贴了一张,但是实物也是成对的。
△ 清代,银镀金点翠穿珠流苏
△ 江宁织造博物馆“翠羽明珰—容庐藏清代女性首饰展”
清代的「钿子」
那些年珠串满头的历史审美
清代是很喜欢珠结作为头部装饰的,很有满人特色的“钿子”就常见珠串,极尽琳琅装饰之能事。
△ 清代,点翠嵌珠宝五凤钿
△ 清代,金嵌珠宝二龙戏珠钿口
△ 完颜氏像
对比钿子的图片,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很多被标记为“步摇簪”的文物根本就是钿子的组成部分而已。毕竟哪怕是清代,女人们也不是简单挽个髻,头饰是成套(组合)的,这点经常被如今的“古风”爱好者所忽略。
在钿子上还会加上“挑杆”,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长流苏,形成极为盛大华丽的效果。
△ 尚小云旧照,京剧里的“挑杆”
△ 现代京剧里的萧太后(图源蜂鸟 孤独老人)
由于钿子本身就是在清代历史里逐渐形成的,所以这种加挑杆的形象也是晚清以后才出现的。同时期的汉人凤冠也比明代时期更多悬挂物。
△ 奉天诰命鎏金银凤冠,镇江博物馆
△ 金点翠凤冠
△ 1890年山西婚礼
晚清一来对于这类悬挂物的热爱,传递到现在,也无怪乎大家对于所谓“步摇簪”的热爱了。
但是其实“流苏”由于出现地较晚,且流行年代至今也较短,一般整理时候还是会将它归类在“簪”的下面,所以并不需要特别强调它的特殊性。
中国的「步摇」
被掩埋在历史深处的华美碎片
聊完假步摇真流苏的事儿,那就聊一下真步摇的事儿了。
“步摇”那就比流苏古老太多了,并且等级很高,至少在汉代,“步摇”就是皇后的的盛装礼服里的一部分了。
皇后謁廟服,紺上皁下,蠶,青上縹下,皆深衣制,隱領袖緣以絛。假結,步搖,簪珥。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一爵九華,熊、虎、赤羆、天鹿、辟邪、南山豐大特六獸,詩所謂「副笄六珈」者。諸爵獸皆以翡翠為毛羽。金題,白珠璫繞,以翡翠為華云。
——《后汉书·舆服志》
看文字就觉得这家伙不明觉厉地堆了好多东西,一定超级华丽,又是黄金又是白珠还有翡翠,里面的东西简直是放了一个野生动物园吧!
那么这个“步摇”真的不会是一根杆子可以搞定的事儿了,至少这杠杆原理我们不能违反啊!并且当时提到“步摇”的时候用的量词是“具”,所以一般我们也会称它为“步摇冠”,它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不过很遗憾的是,目前中国至今出土主要是一些疑为“步摇”部件的文物,并且多发现在北方游牧民族地区,通过这些只能小小窥探一下曾经的“步摇”盛世。
△ 北朝,金鹿头、牛头冠饰
△ 前燕,金花树状步摇冠饰
△ 前燕,金花树状步摇饰
就连我们之前的《李静训:纵然富贵逼人,也难抵消早夭之殇 | 一墓一往事》里也提到过一个疑似“步摇”部件的文物。
△ 李静训墓出土
顺手黑一部电视剧吧,造型师把步摇和“步摇”都堆在了一个脑袋上,也是腻害啊!
别以为你老公帅,我就不说话了!哼
至于“步摇冠”的整体实物,中国目前仍然缺乏确凿的实物,尤其是早期实物。唐代出土过被不少认为是“步摇冠”的文物,但是出土时候已经压扁零散了,要么没有复原,或者修复结果还总有些不如人意。
△ 贺若氏墓出土
△ 阎识微夫妇墓出土
△ 浙江保利古艺术特展  北齐—唐 金凤冠
△ 李倕墓出土及复原(右),这个复原版本被很多人吐槽过
△ 非合法出土的香港唐冠
包括最近新鲜出炉的隋末唐初的萧后冠复原。
△ 萧后冠原件清理前的状态
△ 萧后冠仿制发布品
△ @燕王WF 的复原画(与官方发布的略有不同)
目前看来萧后冠的仿制大家的接受度还可以,对于一些细节的疑义,也由于目前并没有正式的发掘报告,而无从考证(关于我国一些官方占据资料不松的问题,真是不想多说了)
但是,隋唐也只是“步摇”最后的繁盛了,其后“步摇”遗风虽然尚存(其实大家会发现明代的凤冠和这顶萧后冠还是很像的),但是这样大规模被称为“步摇”的却不再有了。
外国的「步摇」
连接中西、贯穿古今的美颜盛世
“步摇”名字听起来很中国的东西,其实很有可能是一个外来的输入物,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较为完整的“步摇”出土,比如日本、朝鲜半岛,以及阿富汗等地区。中国可能只是它传播路径里其中一站(也有学者认为步摇起源于中国)。但是它在东汉就成为等级如此之高的礼冠,很难想象当时地球上跑来跑去的人们究竟发生过什么。
△ 席巴尔甘6号大月氏墓出土
△ 新切尔卡斯克出土萨尔马泰金冠
△ 组装在一起的鸟羽冠(内层)和步摇冠(外层),朝鲜庆州金冠冢出土
△ 朝鲜庆州天马冢出土
上面这些外国实物,虽然已经一股子富贵满地的样子了,其实大多依然是有残缺的,并非最后的完整效果。但是我们至少发现,“步摇冠”真的也是可以一步一摇的,只是此摇非彼摇,而步摇的形象关键就在于“山题”和“桂枝相缪”。
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但令云髻插,蛾眉本易成。
——沈满愿《咏步摇花》
诗里写的如此绮丽,倒也不为过。而且正是由于步摇家族的地域辽阔和强大,所以其实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至今还保留的步摇遗风,很多地区留下来的类似发冠都可以验证以上的关于“步摇”的描述。
△ 古希腊时代的叶形冠
△ Residence皇宫里的一顶王冠,约1370年
△ 挪威传统新娘服饰
我们小时候童话故事里画的国王们为什么要戴这种山形的王冠,估计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步搖以黃金為山題,貫白珠為桂枝相繆”这句被写在《后汉书·舆服志》里的话(前面其实也出现过了)。
“步摇”的影响力是多么可怕啊,压缩了时间和空间,让世界因“步摇”而变得小而美。更难得的是“步摇”家族不仅神秘,并且如此动人绝伦。这简直是一个圆满的美颜盛世啊!
(下次孩子戴上这种王冠的适合,就可以给他将关于“步摇”的美丽故事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