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我一剂安利!《寻龙诀》会让“考古”“盗墓”之争更糟么?

本文其实……还是在吐槽!
关于“考古”对“盗墓”的鞭挞已经够多了,我会这么肤浅么?我一直觉得“考古学”和“考古人的作为”是两件应该分开的事儿,就好像法律是好的,但是容易被执法的人搞臭,为什么现在大家对于“考古”这件事看得这么低,甚至觉得不过是“官方盗墓者”,本文大概会告诉你一部分。
(想看吐槽的直接跳到第三段)
“考古”和“盗墓”的区别
不整那些复杂的,其实知道记住,“盗墓”的目的是为了求财,而“考古”是为了求知,就可以了。我也就不祥林嫂地跟大家说考古有多复杂多科学多辛苦了,盗墓贼有多恶劣多粗暴多惨无人道了,鸡汤我写不出来……
△ 在很多国家,考古学是在人类学下面,po主大爱的美剧《识骨寻踪》里,人类学家小骨就遇到过好几起考古案件
所以,“盗墓”搞一些破坏,比如《寻龙诀》里就出现了用炸药去寻穴的情节,因为他们相当于为自己打工,越快越便捷越好,时间长了下面的粽子是不会发他们加班费的!
“考古”就不一样啦,因为整个墓穴、遗迹都是考察对象,所以他们动作就比较慢,因为他们要仔细啊。“盗墓”可以只要里面轻便、好拿、值钱的东西,但是“考古”就要提取一切可用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墓被盗掘过很多次,依然还会有考古价值。
△ 最近新闻上热播的“海昏侯墓”已经发掘了近5年
△ 《寻龙诀》中为了找到神女墓,把草原炸成了麻子脸
目前我国几乎已经不主动发掘墓葬了,基本都是属于抢救性发掘。前面提到的“海昏侯墓”就是因为发现了盗洞才开始发掘的,这种比如发现了盗掘、因为施工误挖而进行的考古,现在比较常见。不过前面也看到了,发掘一座墓实在是要太久的时间了,所以很多施工方为了工程进度往往会进行瞒报。
而且,考古的人不主动挖了,就不代表墓葬不存在了。只要对文物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盗墓就永远有人去从事。
“考古”的“从良”之路
许多被我们视作考古先驱的人,其实从今天的眼光看来,并不那么纯粹。比如霍华德·卡特。可能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是他发现的图坦卡蒙法老墓是举世闻名的。
他是接受私人赞助去进行法老墓的学术研究,对方当然也会要求他给予回报。而且,他也有私下买卖文物获利的嫌疑。
比他更早的施里曼,就是为了证明荷马史诗中特洛伊和迈锡尼古国的存在而去寻找那个人,也的确找到与之可以相匹配的文明遗迹。
他用挖掘到的黄金饰品,将自己的妻子——一位希腊女子,打扮成海伦的模样。
这些人虽然都被称作考古学家,但是他们的动机更为私人,虽然已经不仅仅只是为了求财,而是多了对文明探索的怀抱。他们是盗墓还是考古呢?这是充满争议的,因为他们对于考古史的贡献是无疑的,而当时考古这门学科都还没正式形成系统,所以他们就算想好好做一个考古学家,大约也不知道从何做起吧。
他们的故事,才更像许多人想要的那种探险寻宝故事。著名的系列电影《夺宝奇兵》就将时间背景巧妙地往前靠,又沾上了当时的战争背景,令印第安纳·琼斯这个人物上的道德包袱小了许多。
本朝作过的那些妖
因为许多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历史学什么是考古学什么是博物馆学,一旦其中一个作妖,就会连累其他。
从对历史对文物尊重上,本朝的确不咋样。先说已经吐槽烂了的“文革”就毁掉了多少文物,虽然我们都说石油不可再生,但是只要时间够长还是可以有。但是文明哪怕再重走一遍,创造出的文化遗留下的文物也会完全不同。这是真正的,不可逆转、不可修复的损失。
《寻龙诀》里一开始这些人作妖的原因还不是要打砸文物“破四旧”!
△ 片子还在上映,找不到配图
基本上,一个不尊重人的时代,也就别指望他们能尊重历史,更何况只是一些不会说话的文物。
很多人觉得考古是拿着国家的钱去盗墓,也不是没人这么想过的。新政权树立了,原来一些投机分子需要新的投机渠道,尤其是一些文人,自己的学识看样子是没法有很大增长了,那怎么办?找个墓挖挖啊,比如皇陵。中国考古史上最大也是最凄惨的教训——明定陵就是这样发生的。
本来他们并不想挖明定陵的,想挖的是明长陵(朱棣的墓),遭到郑振铎、夏鼐等的反对。但最后由周恩来批示同意,决定先试掘明定陵(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
明定陵不负他们所望,这位腐朽而万恶的封建帝王,陪葬了令当时人瞠目结舌的宝贝。“海昏侯墓”已经挖了快5年了吧,明定陵只挖了2年,结果由于当时技术落后,后来又遭遇文革,所以珍贵文物损失大半。
△ 明定陵地宫中的棺椁乃是复原品,原件三口金丝楠木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也在“文革”前后被遗弃毁坏
不提当时整个世界的客观技术水平,只说我国的考古学满打满算也只有三十几年经验而已,如何正确发掘、安全提取、全面记录、文物修复等等,都还在体系的建立、人员的培养之中啊!
民众为何看低“考古”?
信任,尤其是普通民众对专业机构的信任,尤其脆弱。丧失只在刹那间,建立却要历经千辛万苦。不能脚痛医脚,播《盗墓笔记》网剧的时候就骂网剧,拍《鬼吹灯》了就骂电影,一切烙狠话的行为,除了在表态其实不过是将普通民众推得更远。
要承认,的确现在还有部分地区的考古人员有急功近利的现象,可能一万人的队伍里只有一只老鼠。但是这个人被看到了而没有被惩处,那么看到的人就会告诉一亿个人。任何学科都不应活在过去的幻梦之中。
△ 名字很熟对不对?因为我吐槽过他一篇毫无常识的文章,亏他还是馆藏单位南京某博物馆的专家咧!
△ 把《鬼吹灯》里作者瞎掰的写在报纸上,张牧野没告你抄袭就不错了,还真把它当知识传播了!
更何况,盗墓现在是热门话题,急功近利者会放弃么?有时候,在吹嘘盗墓行业内高大上的人,并不是普通民众,因为普通民众不懂,他们吹不出来的。
任何队伍里有可敬可佩的人,也有这样的害群之马。
中国人还有个坏习惯,就是任何鸡毛都能当令箭。如果考古人、博物馆人等,因为职务之便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文物,这便也成为了一种权力。他们有独家发表论文的权力,你不能质疑啊,因为东西他们不给你看,所以随随便便说你没有发言权就好了。观点也永远是翻手云覆手雨,论据是什么,在自己库房里锁着,怎么证明?自己看过就当证明了。(请回复“王茜霖”了解某案例)
他们有独占资源的权力,尤其是攫取了一些保存较好、规格较高的陵墓,大约可以拿来出一辈子系列丛书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盗墓热不是空穴来风,早几年风靡的鉴宝类节目,不仅未能教导大家古董与文物之间的区别,还有大量专业人员掺和其中,甚至有牟利的。那么,程度加深以后,考古与盗墓的混淆,自然也就会来临。
很多人对于盗墓者的崇拜和向往,半是来源于英雄主义的冒险精神,半是来源是鉴定古玩的能力。民众看不懂,都是可以坐在那里鉴定宝贝,为何一方要如此猛烈地去抨击另一方。用钞票去衡量价值,究竟是谁教会了民众?
时至今日,考古学仍然是一个在完善在进步的学科,他们还很不成熟,而我国的考古学由于种种原因,更加错综复杂。请不要以体制内某些心术不正的人的罪行,给整个考古定罪。给基层更多自主权和发展空间,少点那啥。
同样的,身为一个非体制内的po主,要呼吁贵体制要更加完善、害群之马要加以严惩,投机分子要令他们无立足之地。学术态度也应更为开放,更为自信。对大众的教化还是要做,民众只是不再考古领域有专攻而已,何苦居高临下呢?
◀ 上一篇
上周回顾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