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罗机杼:我们去苏州现场学习的这两天
之前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织机?》里写了,因为“织机”选题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们组织了一场线下的现场学习活动,又名“寒风中的春游”。
❤❤❤
本文只是一个小小流水账,因为涉及的部分单位并不允许拍照、摄影或外泄核心技术,所以写一些好玩的东西吧。
苏州丝绸博物馆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国家级非遗宋锦织造技艺的保护单位,馆内有两台手工木织机:宋锦织机和漳缎织机。
进门的装置艺术就非常有意思!
▲
苏州丝绸博物馆
这是一个被艺术化的衢盘和衢脚,是花楼织机上的特色部件,作用是花楼机上面那个人拽花的时候拉动衢线,衢线就是综线,联动着经线,就形成了提花的开口便于下面的人穿梭打纬。上面那个拽花的人放手,依靠着衢脚的重力就能回归原位。而衢脚和衢盘的作用不仅在于此,还要不能让这些衢线混乱。衢脚最多时可以达到一千八百根,衢盘就是方便它们排列的。
▲
《天工开物》花机图(衢脚在图片中间最靠下的地方)
每周二到周六,苏州丝绸博物馆的两台织机都有真人操作,比较值得看的是宋锦织机,也就是小花楼机的操作。
▲
苏州丝绸博物馆
另一台漳缎机比一般漳缎机要长,多增加了一个绒经架,所以显得十分壮观。漳缎机由于又要提花又要起绒,所以构造也最为复杂。
▲
苏州丝绸博物馆
不过现场操作时看到速度很慢,开口小,拽花不清晰,断经频繁等问题,后来我们了解到可能是增加绒经架以及操作师傅的熟练度问题。建国后漳缎厂巅峰时期的老师傅,一天可以织两米,这个速度让我们所有人都吓了一跳(大家现场去看一下就知道这个速度多惊人了)
家明织造坊
本期的重头戏在于博物馆都看不到的四经绞罗织造技艺,江苏省级非遗。
四经绞罗在商代就出现了,战国便有了提花罗,一直流行到明代后链式罗的织造技艺就失传了。
▲
四经绞罗
▲
杯形菱纹罗
大家看上面的织物结构图,就觉得这种织物很复杂,以实物所见它的历史又很漫长,但历史上记录它生产方式的只有《梓人遗制》,仅能提供一些复制的线索而已。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夏鼐就提出过四经绞罗的织法,但是罗群实验后觉得运用于实际生产的操作性太小。其后的改进方法一直处于这种尴尬境地。
我们拜访的周家明老师,目前是可以将四经绞罗的密度做到较大的一家复制机构。由于是私营织造,面临着场地和资金的诸多困难。
▲
周家明复制的马王堆杯形菱纹罗,下面彩色的宋锦清晰可见
由于技术保密,所以织机不能拍摄。
此外,小小的厂房里还藏了大量宋锦实物,花色之多、之静美,全场都几乎都是此起彼伏的“哇~~哇~~”声。
▲
各种宋锦
小结
比较匆忙的学(春)习(游)之旅,尽管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来说,织机是比较难的领域,但是希望通过现场观摩有更为具体的认知。为了这次学习,我们在群里交流了各自的学习资料,学习好的成员也进行了现场讲解,形成了比较好的抱团学习氛围。
以上都是鸡汤!
这期读书会是配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年中的世界织机大展的(第二期我们就没选书就直接读实物也是为自己作死能力点赞!)。由于中国手工织机的技术应该就是全世界最牛的了,所以到时候就看我们对着世界织机侃侃而谈吧!
哈!哈!哈!
❤❤❤
相关知识点重温: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传统服饰 ❤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