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一轮复习—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课件 讲义 练习)
视频展示
课件展示
部分配套讲义
历年考情:
考题 |
分值 |
考点 |
题型 |
命题情景 |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6-8 |
12 |
大气环流 |
选择题 |
甘肃绿洲和附近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 |
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Ⅱ-9 |
4 |
影响降水的因素 |
选择题 |
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的降水差异 |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24-25 |
4 |
大气(气流)的运动 |
选择题 |
气象测站大气观测 |
2020年新高考浙江卷27(1) |
2 |
气压带与风带 |
填空题 |
青藏高原的降水与泥石流灾害 |
2019年北京卷—3 |
4 |
影响降水的因素 |
选择题 |
平顶山市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 |
2019年海南卷19-20 |
6 |
热力环流 |
选择题 |
祁连山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风速的变化 |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7 |
4 |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
选择题 |
南极考察站选址 |
2018年北京卷6-7 |
8 |
常见的天气系统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
选择题 |
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
一、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
1.受热均匀
假设地表均一且受热均匀,则大气得到同等的热量,气温、气压相等,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面。
但地面是受热不均的。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
3.等压面的判断运用:
(1)海拔与气压结合的等压线(面)图判读:
第一类:高程剖面图
由于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等压线不再保持水平状态,产生弯曲。
规律:等压面凸向高空为高压区,凸向近地面为低压区。
简记:凸低为高,凸高为低。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等值线,注意第一个高低指的是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第二个高低指才是其自身的相对高低。
因此A、D(凸高)为低压区;B、C(凸低)为高压区。
第二类:等压面高程图
500百帕等压面高程(单位:米)
在第二类图中,没有剖面图直观,但根据数值也可以知道海拔的相对高低,中心海拔数值高的说明等值线向高空凸(凸低压),说明其为高气压区;中心海拔数值低的说明等值线向近地面凸(凸高压),说明其为低气压区。
因此图中N为(高空,因为海拔高)高压区,M为(高空)低压区。近地面则相反。
注意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的区别:
如果没有告知等压线图是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时,可借助等压线气压值的大小确定:一般等压线气压值在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面,低于800百帕为高空。
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
把握原则:温高(气压低)凸高(气压变高的方向);温低(气压高)凸低(气压变高的方向)。
a. 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b. 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 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3)判断近地面天气状况和气温日较差
等压面下凹者,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
等压面上凸者,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
(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
1. 海陆风:
a.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b. 风向: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c. 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 山谷风:
a.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b.风向: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
c.影响: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③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a.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b.风向:近地面由郊区吹向城市。城市风环流的方向不随时间而变化,因为市区的气温总是高于郊区。
c.影响与应用
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地带距离之外。
注意:
①在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的复习中,要注意其风向的变化实质不在于白天还是晚上,而在于不同下垫面区域的温度对比关系。
②常见的热力环流中,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等的风向存在着昼夜的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这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