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实操资料大全》


1、什么是痧?
痧是渗出于血脉之外,含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
2、痧对身体的危害
身体的代谢产物通常通过呼吸、汗液、大小便等形式排出体外,当代谢产物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出,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就形成对身体有害的病理产物,如水、湿、痰、饮、瘤,使经络气血瘀滞,容易产生一些列病症,如颈肩腰腿痛、四肢冰冷、畏寒怕冷、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脂肪瘤、身体各部位囊肿等;
体内病理产物既是病变的结果,也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身体危害极大。
握板方法及角度
根据所选刮痧板的形状和大小,使用便于操作的握板方法,一般为单手握板,将刮痧板放置掌心,一侧由拇指固定,另一侧由食指和中指固定,或由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固定,利用指力、腕力进行刮拭,刮痧板移动方向与皮肤之间夹角以45°左右为宜。
刮痧方向

l总原则为由上向下,由内向外,单方向刮拭。
l头部一般采用梳头或散射法
l面部一般由里向外,由下向上刮拭
l胸部正中应由上向下,两侧则应由内向外
l背部、腰部、腹部则应由上向下,逐步由里向外扩展;四肢宜向末梢方向刮拭(上肢:外侧—内侧,下肢:外侧—内侧—后侧)
刮痧次序
  • 总原则为先头面后手足,先背腰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逐步按顺序刮痧;
  • 全身刮痧者,顺序为:头、颈、肩、上肢、背腰、胸腹及下肢
  • 局部刮痧者,如颈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肢;
  • 肩部刮痧顺序为头、颈、肩上、肩前、肩后、上肢;
  • 背腰部刮痧顺序为背腰部正中及两侧和双下肢;
刮痧要点

1、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45度一90度(边刮是30°—60°)进行刮痧。
2、刮拭时应先在待刮拭的皮肤上涂擦刮痧润肤油或润肤乳。
3、刮痧部位刮拭时应尽量拉长,如背部每条可长达6一15厘米。
4、治疗刮痧,一般用刮痧板薄边为着力点,刺激力度重,从轻刮开始慢慢加力。
6、刮痧时用力要均匀,由轻到重,以能够承受为度。
7、刮拭时应始终保持一样的压力,保持一样的速度,不要忽轻忽重、头轻尾重或头重尾轻。即“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落板不敲、起板上扬”。
8、一般刮拭为2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粟粒状、丘疹样斑点,或片状、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时,停止刮拭。如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不可强求。
动作把控

1)什么是轻刮法?
刮痧时,用厚边移动,速度慢或下压刮拭力量小。一般接受者无疼痛或其他不适感觉。皮肤仅出现微红,无瘀斑。适宜于老年体弱者、疼痛敏感部位、儿童以及面部的保健刮拭。
2)什么是重刮法?
刮痧时用薄边,移动速度快,或下压刮拭力量较大,以患者能承受为度。适宜于腰背部脊柱两侧、下肢及骨关节软组织较丰富处、年轻力壮、体质较强者。
3)点压法
又叫点穴法,用刮板角与穴位呈90度角垂直,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以耐受为度或受术部位有明显酸麻、胀、痛感为度,保持数秒后缓慢撤力,使肌肉复原,重点操作20秒左右,手法连贯。
刮痧颜色

粉红色:健康状态。
深红色:燥、热、有病症状,形成时间短暗红色
紫红色:燥、实热,形成病症时间长
白色、不出痧:身体寒气重或体虚,长期空调环境工作
青色:寒性体质,体虚
青紫色:寒性体质,寒气重,病症形成时间久陈旧病
全身大面积偏红:长期吃药
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痧后,患者可休息一会儿,并喝适量温开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或洗冷水澡。
2、刮痧时用力要均匀,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刮到局部潮红或出现痧斑、痧点为止。
3、一部分患者,经过刮拭后不易出痧,不可大力重刮或长时间刮拭。年迈体弱、儿童、疼痛敏感的患者,使用轻手法刮拭,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随时调整刮痧治疗方案。
4、刮痧后痧斑未退,不宜在原地进行再次刮拭出痧。一般间隔3-5天待痧退后方可原部位再刮。刮痧后,患者可休息一会儿,并喝适量温开水。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或洗冷水澡。
5、病症刮痧时,用力要均匀,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刮到局部潮红或出现痧斑、痧点为止。一部分患者,经过刮拭后不易出痧,不可大力重刮或长时间刮拭。
6、年迈体弱、儿童、疼痛敏感的患者,使用轻手法刮拭,并注意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随时调整刮痧治疗方案。
7、刮痧后痧斑未退,不宜在原地进行再次刮拭出痧。一般间隔3-5天待痧退后方可原部位再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