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和诗圣为同一名胜斗诗,都是经典之作,但杜甫明显胜出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是诗歌文化的巅峰,又是诗人井喷的时代。然而,在众多的天才诗人中,还是有两位地位超然,与众不同,那就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拥有两位最顶尖的诗人,是时代的幸运,但又引来历代的文人一句多嘴的话题:李白杜甫,谁为第一?

按理来说,文无第一,两位绝顶的高手,实在难以分出高下。在一开始,自然是李白成名得早,还做过翰林,为唐玄宗专职写过诗。那时候的杜甫,只能跟着比自己大11岁的李白背后,向一个狂热的追星族一般。杜甫默默无闻,直到去世时名气也不大。

改变发生在中唐,是元稹、白居易等人发现了杜诗的精妙之处。这样,杜甫的价值才真正被人发掘,后代人顶礼膜拜,在宋朝杜诗甚至超过了李诗。其实,两人的风格不同,李白是天赋异禀,杜甫则是靠勤学苦练,后世推崇杜甫也是对平凡人的褒奖。他们之间,各有千秋,各有长短,比如同是在岳阳楼,两人都曾献诗。

李白是在流放时遇到大赦,返回江陵时路过岳阳,与一位叫做夏十二的朋友畅游岳阳楼,写下了这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这首诗,没有一个字直接说岳阳楼的高,却从俯视、遥望、纵观等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形容描述,不露丝毫痕迹,浑然如同天成。在第一、二句中,是俯视周边景致,将大千世界尽收眼底。一个“尽”字,写出了楼下景观之大,而体现出岳阳楼之高,“川迥洞庭开”则把洞庭湖美景写得波澜壮阔。

三四句是写自己的感受,看着辽阔的天地,望着无垠的湖光山色,心中的惆怅和郁闷一扫而空,间接衬托出岳阳楼的开阔景色。

五六句进入李白的模式,以奇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可入云端,更是将诗人的愉快心情继续宣泄。

七八句是写作者在岳阳楼醉酒,还是习习凉风吹动衣袖,一派空中仙人姿态。

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气势磅礴又豪情冲天。然而,实话实说,给人的感受虽然奇特,却不如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登岳阳楼》同样是五言律诗,无论是韵律气魄,比李白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二句,从理想到现实,却没有一点欣喜之感。原因是在于杜甫曾经对洞庭水、岳阳楼充满向往而此时却已经年老体衰,仍然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第三、四句写洞庭湖之辽阔,却语出惊人。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洞庭湖浩瀚无垠,竟然将吴楚两地都挤开,甚至将天地万物都漂浮起来。这个想象力和气魄,放在整个唐诗之中,也是罕有敌手的。

第四、五句中,诗人回到了现实之中,开启了杜甫模式,感叹世事艰辛。他与亲朋的音讯隔绝,挤在一艘小船上,外界虽然辽阔无垠,他却孤苦无依,飘零在外,仿佛成为了多余的人。上一句气势越大,此时便显得更可怜。

在最后两句中,作者无奈感叹国家战事为平,而自己已经力不从心,再也不能奉献力量,只能凭栏远望,涕泪横流。前面越是遭遇凄凉,在此时更能显示作者心忧天下的赤子之情。

李白和杜甫的这两首诗,到底哪首更好,似乎并没有多大的争议。诗仙虽然写过无数经典之作,但在写岳阳楼时显然只能甘拜下风。李白的诗意境高远,却不如杜甫的格局更高。因而,《登岳阳楼》被称为是五律名篇,被称为盛唐五律第一。宋朝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直接评价为歌咏岳阳楼的第一名:

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