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风韵诗笺第217期 墨缘精彩美文 千古真情【游子吟】
诗人简介
墨缘,真名钱贵。内蒙古锡盟太仆寺旗人。退
休教师。发表过新闻通讯,擅长写文学随笔和散文,
尤其对古典诗词过于酷爱,精细钻研,多少春秋磨励
于口笔之间。书法和音乐是本人的独特爱好,静心
泼墨,闲雅抚琴,是人生一大快乐。
游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文 学 随 笔
千古真情《游子吟》
文/墨缘
写诗做文,贵在有真情实感。中国浩帙万卷的文学宝库,毋须推举别类,仅唐诗这一文苑奇葩,堪称"走管滴血泪,泻墨起烟云"的佳作,就数以千计,纵横于唐代文化的整个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田园孟浩然.山水王维......他们的诗歌或借酒狂歌,或愤世喧啸,或寄情自然都各有其色名噪千秋,成为百代不衰的绝唱。就在充满激情的唐诗作品中,还有一首颂扬母爱的短诗一直为后人津津称道,它就是孟郊的【游子吟】。
孟郊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中央政权已经衰落,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朝廷则宦官专权,四方则藩镇割据,争权夺利,斗争不已,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正是当时藩镇入境劫持的写照。诗人的作品,绝大多数是倾诉穷愁孤苦的感伤哀鸣。他的朴质而深挚的诗风,蕴藏着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别开蹊径富于创造性。
孟郊一生穷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驰,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边母溧上作",当时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者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 位常年颠沛流漓,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盼望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思念。
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刊本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于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热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是"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情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得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此诗写在溧阳。到了清康煕年间,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报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不衰的。
总之,这首朴实又朴素如画一般的诗歌,虽然语言缺乏藻饰,也不讲音韵的谐和响亮,但突出地表达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读孟郊的诗,大都感受到他是有意矫正大历以来内容空洞,格调平庸的诗风,并获得了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
-长按关注-
唐宋风韵诗社管理团队
诗 词 会 友 传 承 国 粹
社 长:青 青
总 编:晚 秋
总 监:苏小菊
总顾问:韦异才
主 审:隐梦引梦 素若荷 蔡仲元
收 审:莲心不染 夕阳一抹红
编 委:流 年 竹 子 翎 落
一缕阳光 索朗拉姆
诗 词 会 友 传 承 国 粹
本公众平台只接收首发原创作品。
诗、词、曲均可,拒绝抄袭。
投稿请附带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