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静静?读老庄智慧悟清静之道
华夏基石企业管理咨询集团出品,《洞察》杂志读者服务公众号
业务咨询:市场部 010-58752828转863,编辑部 010-58752828转817
加入粉丝群及杂志读者群:syling130(请务必以“姓名+公司+职务”的方式添加微信)
作者:尚山水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2001年的4月,在人民大学出版社的读者服务部,偶然翻到一本小书,很喜欢书名《沉思在路上——老庄智慧》,遂购之。其间,孑然一身漂泊在京城,数次搬家不舍丢弃。在京城谋求一片屋瓦安身立命的“苟且”中,这本小书也曾一度被搁置书架,尘土覆盖而不知。如今,书发黄,人近中年,再相逢,细细品味,难以释手;惊喜之情,仿若初见。果然,有些书是适合有些年纪再读的。(《沉思在路上——老庄智慧》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主编:何芳,刘冬颖,评析:董晓玲)。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现摘录书中有关庄子谈“静”的几段原文和译文,并且分享一点个人读后感悟。可能大言不惭,或致贻笑大方,但它是真实的,也是真诚的。
原文: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铙心者,故静也。(《庄子天道》)
译文:圣人的清静,并不是说清静的好所以才清静,而是因为万物不足以搅扰他的内心,所以才能清静。
清静,不是让一个人独处就可以获得的。心如果不静,让一个人独处,只会令他孤单难忍、心发慌。看看周围,借着忙碌之名逃避独处,逃避思考自己和生活的;无事找事,一点事能搞成大事的,大有人在。原因只有一个:他活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周围有点风吹草动,都能令他焦虑不安。参照着别人而活,心都献给了身外的万物,是不可能真的静下来的。想静,也是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平凡如我们,虽不敢与圣人比,做到“万物无足铙心者”,但当你找到了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当夜色满天,星月皎洁之时,或置身于林间山溪边时,心灵可能真的会宁静下来。
原文: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庄子刻意》)
译文:纯粹而不混杂,虚静专一而不变动,恬淡而无为,行动而循顺自然,这是养神的方法。
以纯粹之心,专一(专注)于当下,恬淡无为,顺势而为而不妄动,这既是养生的方法,也是求得心静的方法论。林清玄解释“禅”一字时说:心单,单纯的心便是禅。心如何单纯?就是纯粹而不混杂,专注而不变动;不随意行动,如果行动,则要水到渠成,循顺自然,不刻意,不强求。
原文: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上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故圣人休焉,休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庄子刻意》)
译文: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的极至。所以圣人息心于此,息心便能安稳,安稳便得恬淡,安稳恬淡,则忧患不能进入,邪气不能侵袭,于是德性完整而精神不亏。
息心,让心休息下来;息心,让心放空,多么形象的描述,也是“静”的最高境界了吧!?“息心便能安稳,安稳便得恬淡,安稳恬淡,则忧患不能进入,邪气不能侵袭”。我在这里读到了禅。或者说找到了禅与道的交汇融合。把心放空,才能静下来。静下来,才能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才能找到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真自由。
安静能让人升华,从忧患苦难中升华,回到自然,回到原始的简单纯粹状态,像山间一棵春生秋枯的小草,寂寞着、大美着。
原文: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庄子刻意》)
译文:达到纯粹朴素之道,只有静守精神,静守而不丧失,和精神凝合为一,纯一的精通,全于自然之道。
纯素之道,即自然之道。道家是彻底的自然主义,崇尚自然,而且是自然而然的崇尚自然,这种由内而外的自然气息,便是“纯素”。纯粹朴素,静守精神,生命之最可贵的便是生命本身,人与万物之中的独特之处是“精神”。与神为一,才能回到生命本身领悟生命的真谛。
纯素,就能得到至高无上的静。这种对精神绝对宁静的追求今天看来不可企及,也不一定人人都非要追求这种“真人”的境界。但是,相信有这种“纯素”的境界,相信安静是一种自然之道,才能使自己纷繁的世界里,在喧嚣的纷争抢夺中,留一份宁静给自己,留一份真诚给别人,最大限度的保守住精神,才能使自己不至于如丧家犬般惶惶不可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