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乾隆最器重的治河能手,却特意上奏:修庙拜佛比修堤管用

在中国,洪水肆虐历来是一个顽疾,从古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水患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黄河、长江既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也带来过不堪回首的伤痛。历代有为的皇帝,对于治水都非常重视,从来不敢大意,在清朝雍正年间,就设立了江南河道总督一职,负责管辖江苏、安徽等地的黄河、淮河、运河防治工作。

这个官职的品级可不低,一般是正二品甚至从一品,只有经验丰富、办事严谨认真且人品出众的大员才能担任。比如康熙时的江南河道总督,就是被誉为清代第一清官的治河专家张鹏翮。

在乾隆年间,朝廷也先后启用了高斌和高晋两个河道总督。巧的是,他们还是叔侄关系。

高斌是雍正发现的人才,他本来只是内务府的奴才,雍正继位后,让他担任内务府主事。由于办事兢兢业业,雍正逐渐让他担任苏州织造、江宁织造这样的肥缺,还让他的女儿高佳氏从宝亲王弘历的使女,超拔为侧福晋。

乾隆继位后,将高佳氏晋封为贵妃,而高斌则以国丈的身份先后担任四个省的布政使,后任命为江南河道总督。虽然在高斌晚年因包庇下属多次被革职,甚至还被处以陪斩的待遇,但是总的来说,高斌的工作还是不错的,最后也在七十二岁时死在治河的工地现场。

高晋则是高斌的侄子,凉州总兵高述明的儿子,也是皇贵妃高佳氏的堂兄弟。由于这些关系,出身名门的高晋很早就被乾隆注意,并且刻意栽培他,让他跟随叔叔一同治理河道。比起半路出家的高斌来说,高晋更得乾隆的宠幸,乾隆甚至有一首诗歌专门表扬他:

从来擢督抚,德才量并重。以此下僚中,百不一二中。自知县起者,臻斯必超众。晋也实其人,故悉下情洞。更兼习河务,要任久倚重。乃以治河决,来豫屡稽功。

原诗很长,而且评价之高,不在高斌之下。然而,高晋能让乾隆这么夸奖,固然有治河之功,但他拍马屁和欺上瞒下的功夫并不低。

高晋最开始跟随叔叔修理河堤,随后便在官场单飞。他以山东泗水知县起步,逐渐升迁,担任过江宁织造,后担任了安徽巡抚。安徽在当时,正是黄河肆虐的重灾区,安徽巡抚的工作千头万绪,第一要务就是治河。

在当时,有一条濉水经过相山往东南流去。因为河道常年淤积,在涨水期,濉水泛滥成灾,让两岸百姓苦不堪言。作为安徽巡抚,高晋当即去现场察看,结果他没有将河道的情况摸透,倒是看中了相山显通寺。

显通寺古树参天,群山环抱,显得格外通幽僻静。然而由于年久失修,香火已经断绝,寺庙建筑破败不堪。高晋看到这番景象,竟然比河道更上心,他将治河抛到脑后,上奏折提请乾隆拨钱修寺。在给皇帝的奏疏中,高晋将相山夸得千好万好,又将显通寺说得神乎其神,最后提出只有将显通寺修缮一新,使其香火鼎盛,自然有神明保佑百姓,不会再有洪水肆虐。

乾隆处事,本来就不如他的父亲雍正认真。看到高晋这么说,想都没有想就欣然同意。由于国库充盈,高晋又说得那么好,还特意又加拨了一大笔钱,让他建一条十八里蔽日长廊,以便香客上山进香,礼佛参拜。

高晋得到皇帝的批复和大把的银两,喜出望外。他胆大包天,不仅没有修濉水,连长廊也没有修,仅仅将显通寺修缮以后,就草草收场了。

多年后,乾隆南巡,正好驻足于云龙山。他突然记得自己曾拨款修建过长廊和显通寺,便提出要去看一看。也是高晋运气太好,如果他不在当地任职,这个欺君之罪恐怕是吃定了。偏偏他此时担任两江总督,安徽也在他管辖之内。

虽然高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好歹编造了一个理由,他说相山是民风彪悍,是典型的“穷山恶水出刁民”,九五之尊不能冒险前往。乾隆对他非常宠信,还以为这是为他好,结果就真的被他蒙蔽过去。不光如此,为了夸耀自己的功绩,乾隆还亲自手书“惠我南黎”四个字。

尽管没有长廊,也没有治理濉水,“惠我南黎”的御笔却知府张开士慕刻在御书亭的石头上,至今保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