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叛徒献给清廷,却拒绝与顺治见面,宁死不降

明末清初,是中国改朝换代的动荡年代。明朝有许多官员见风使舵,自愿或者被迫降清,然而,也有不少人始终以不改其志,忠于明朝,不变其节。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史可法、左懋第等,然而,还有一位袁继咸的人,也可歌可泣。

袁继咸自幼家贫,却聪明好学,更有大志向,他曾经在12岁的时候,就信手写下一首《咏红菊》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自从陶令伴金卮,醉倒芙蓉欲笑时。血胜生来浑不改,寸丹留与报君知。

这首诗言语简单,意境却很高远,让人过目不忘,而且诗人袁继咸以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首诗中抒发的志向。

在天启年间,袁继咸考中了进士,入朝为官。他在担任山西提学佥事时,因为能力出众,廉洁奉公而受到上上下下的称赞,连巡抚吴甡也举荐他。然而与他有私仇的巡按御史张孙振诬告他贪污受贿,而袁继咸列举了张孙振向自己请托事情和受贿事实。

崇祯皇帝本来决断不下,然而山西巡抚吴甡主动上书证实他的清廉,山西也有百余生员进京,到处张贴告示诉说他的廉洁,朝野上下更有上千人为之鸣冤。能得到这么多人心,几乎都不用别的人证物证,崇祯便相信了他的清白,将他官复原职,而让张孙振下狱。

后来,在农民军风起云涌和后金日益崛起的时候,袁继咸也曾被启用负责军务。但他确实没有多少军事才能,丢了襄阳,也被贬官。

在明朝最为危亡的时刻,起义军已经包围了京师,此时只有驻守武昌的左良玉还有一战之力。然而,左良玉却按兵不动,眼睁睁看着崇祯自杀殉国。更为要命的是,吴三桂放清军入关,南明小朝廷建立后,处境极为糟糕。但是,左良玉因为马士英等人有仇,因此想带兵去南京铲除他。

此时,马士英也不识时务的参奏左良玉和袁继咸谋反,左良玉大怒,立即起兵讨伐马士英。左良玉一向和袁继咸交好,从芜湖攻下武昌,也是袁继咸提的建议。因此,左良玉带兵进攻的时候,就特意到九江找袁继咸商量,希望他也能一同参加兵谏。

然而,袁继咸却以国家大势为重,不愿意参加兵谏,更是慷慨陈词,希望左良玉也放弃私人恩怨,共同对抗清廷这个大敌。

没想到,无巧不成书,历史的偶然性在这一刻尽显无余。就在袁继咸劝说左良玉的当晚,左良玉突然暴毙而亡。在众将的拥戴下,他的儿子左梦庚继承了军权。他对外秘不发丧,却将袁继咸骗到军中软禁起来,按照父亲的原计划继续南下,准备攻打南京。

然而,就在左梦庚的行军路上,突然得知了一个消息,南京被清军捷足先登,弘光政权已经覆灭了。这个消息特别突然,也特别震惊,但左梦庚没有什么犹豫,立即带兵投降了清廷。他还劝说袁继咸和他一起做降臣,遭到拒绝后,又将袁继咸作为礼物送给了清廷。

就这样,袁继咸莫名其妙做了清廷的俘虏。一开始,清廷对他十分优待,希望他能为之效力,袁继咸却坚持不受。清廷安排好酒好菜,他推说自己只吃素菜不吃酒肉。清廷许以总督的高位,让他出面招降江西的抗清势力,袁继咸严辞拒绝。

清军将他从南京押送往北京,他一度上吊自杀,却因为被人发现而没有死成。离开南京时,这位明朝的臣子,看着渐渐远去的南京宫殿和明太祖的陵墓失声痛哭,万分悲痛。一路上,他准备绝食而亡,却最终失败,但他不为清廷效命的决心始终不改。

在北京时,他的很多门生故吏已经降清,都纷纷来劝他。他却严厉拒绝,坚持汉人衣冠服饰,不该本色。清廷准备让顺治皇帝亲自接见,以表示最隆重的礼节。当然,顺治年纪尚小,根本不能理政,不过是多尔衮等人为了劝降袁继咸表达的诚意而已。

然而袁继咸却坚持不肯降清,他在狱中拒绝与清朝皇帝会面,并仿照文天祥的《正气歌》,写下了《正性吟》,表明自己坚贞不屈的态度。

顺治三年,失去耐心的清廷最终将袁继咸杀害,这位志气高洁的官员,在临终之前向北面叩拜明朝皇帝。他的膝盖还未沾地,就被清兵毫不留情地拖出去斩首。他死后,遗体被送回老家安葬。当地人敬佩他的节操,偷偷藏下了他的血衣,春节、端午祭拜,至今犹存。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清史稿》、《民族英雄袁继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