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腹地,探访罗布人村寨

塔里木河

南疆新城库尔乐南边有个尉犁县,尉犁县西南有个罗布人村寨。这个村寨地处中国最大的原始胡杨林保护区腹地和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的主支河道分岔地带,而它的西北,又是中国最大的一望无际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早在2005年8月22日,那天上午我们从库尔乐搭乘旅行社的车,不到两个小时,就来到了这里。首先吸引我们的,是遍布水中的片片胡杨树。过去我只在杂志上、电视上看到胡杨,一棵棵或一片片,在夕阳的映照下,一派苍劲、苍凉的景象。而在这里,塔里木河纵横交错,水中的胡杨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导游告诉我,胡杨的生命力极强,它有三个“不”,一是生而千年不死,二是死而千年不倒,三是倒而千年不朽。这使我想到,在西北这样一个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各族人民坚忍不拔、坚强不屈、世世代代、顽强奋斗,胡杨岂不正是他们的奋斗精神的象征!

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尚未从洪水中退出的胡杨林

据资料介绍,胡杨,维吾尔语称为托合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它是塔里木盆地绿色走廊的主要乔木树种。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呈走廊状分布的35.2万公顷胡杨林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天然原始胡杨林。

它在塔里木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和克里雅河的滋润下,以其旺盛的根系、繁茂的树叶和惊人的抗旱、抗盐碱和抵御风沙的能力,给茫茫的戈壁沙海增添了无限生机。它不仅起到防风固沙、防浪护岸、阻挡流沙移动的作用,而且防止干热风,改善小气候,成为保护绿洲的第一道防线。

林中伴生着大量的梭梭、干草、怪怪柳、骆驼刺等沙生植物,养育着塔里木马鹿、野骆驼、鹅喉羚、大天鹅、鹭鸶等上百种野生动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导游说,胡杨又叫异叶杨,幼年的树叶为柳叶形,成年后叶子变阔变圆似杨树叶,往往在同一棵树上既有柳叶形树叶,又有杨树形树叶,还有二者之间过渡的树叶,非常奇特。我细细一看,果真这样。难怪当地一位人士赋诗赞道:

“满身嶙峋尽沧桑,一枝两叶柳兼杨。

生死倒臥三千岁,千里沙原列屏障。”

不少人说,看胡杨,拍胡杨,一定要到10月份,那时树叶变黄了,金灿灿的。可我想,水中的绿色胡杨不是也别有一番格调吗?我应该让人们知道,胡杨不是只有苍老的一面,更有其生机勃勃的一面。

拍完了胡杨,我们就在罗布人村寨里转。说是村寨,其实看不到什么村落,只不过是当地人为了旅游的需要搭建了长廊、小桥、饭店和几座茅舍而已。

据介绍,早期罗布人生活在罗布泽国(罗布泊),水中大鱼成群,资源丰厚。据清徐松《西域水道记》云,罗布淖尔人“不食五谷,以鱼为粮”。另据《西域风闻录》记载,沙漠中“有村二处,皆名贺卜诺尔,各四五百家,其人不耕不牧,唯经鱼为主”。

这棵胡杨据说已有300多年历史

胡杨与红柳

随着罗布泊水面的不断缩小、干涸,生活在楼兰故地的罗布人,沿袭着楼兰文化和罗布人的生活习俗,划着独木舟,背井离乡,溯流而上,在孔雀河和塔里木河中游地带逐渐定居,形成了一个个大漠边缘的水乡泽国――罗布人村寨,过着与世隔绝、逐水而居的原始部落般的生活。

直到20世纪初,瑞典旅行家和学者斯文赫定几次探访罗布人聚居区,向世界公布了消失了几个世纪的罗布人的行踪,人们才知道他们的存在。一个世纪以来,神秘的罗布人一直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人人关注着罗布泊的变化,关心着罗布人的命运,也关心他们的故事是否会在我们的家园重演。

开发商搭建的一处景致,据说是罗布人的祭坛,中间是太阳,周围是8个星星,分别象征着生育、婚嫁、祖先、大鱼、洪水、大风、疾病、平安。

阴阳门,左右分别象征男女生殖器

据当地人介绍,罗布人的历史是一部苍白而厚重的无字书卷。由于罗布人缺少文字,唯一的载体便是一代代的传说和故事。形象地说,罗布人即是沙漠海子中的打渔人,是生活在罗布泊地区的、操罗布方言(罗布方言是新疆维吾尔语系三大方言之一)、由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部族。

由于罗布人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因此对房舍的要求不甚刻板。他们通常在海子边找一棵大树,以树冠为屋顶,集红柳、芦苇和胡杨树枝编插成一棚茅屋。他们用胡杨做舟,曲木为罐,劈梭梭为柴,用罗布麻花、叶当茶,用胡杨洞的黄水浆洗衣服,用胡杨木上的白碱给面发酵……一切源于自然,取于自然,没有奢侈品,只有属于自己的纯绿色生活。

百岁老人萨迪克

百岁老人在书写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回到家里后,我按照他的地址给他寄去了照片

罗布泊人也吃烤肉串

他们的饮食主要以烧烤为主,家住邻里的罗布人经常集体下海子捕鱼,归来后把鱼堆在村口,任凭村人取食。罗布人妇女点起篝火,把鱼一剖为二,用红柳条插在火堆旁烘烧。他们不吃水果、蔬菜,不食咸盐和佐料。他们没有陶罐和铜铁器皿,但他们发明用木盆和羊肚子烧水和煮肉,其方法和原理令世人咋舌。面食的做法也不同寻常,他们会把沙坑烧热,把和好的面埋入灼人的黄沙,做出来的馕饼颜色似黄金,风味独特。

罗布人的着装颇为奇特。远古时期,罗布男子头戴船形帽,脚踏船靴;妇女头罩盖头,并饰有碗状小帽,上绣花卉鱼纹,美丽别致。如今还有许多戴船形帽的老人。

罗布人婚俗也别具一格。清末明初,罗布庄、起克庄的罗布人互为婚嫁,陪嫁是一个小海子。成婚的日子,两庄的罗布人齐聚海子边,燃起篝火,围着海子唱歌、跳舞,在欢乐声中完成婚礼。

由于罗布泊日益干涸,小海子逐渐减少,“唯以捕鱼”已不能维持生计,罗布人在沙漠中一步步撤退,渐渐丢失了家园,丢失了语言,丢失了传统。现在在罗布人村寨,能看到的古老传统已经不多,唯有那戴着船形帽的百岁老人和红柳烤鱼还残存着这个部族的一些遗迹,让人不至于对环境恶化所造成的悲剧产生更多的忧伤。

这里的百岁老人名叫萨迪克,当时是103岁,高高的个子,古铜色的脸庞,身穿白色长袍,头戴一顶船型帽,走路慢悠悠的,但身体看来很健壮。景区开发商把他作为景区的“形象大使”,用以招徕游客,与他合影,每次5元。

从尊重老人的角度讲,给他一些报酬是应该的,可联想到在某市的一个景区,一个养猴人用猴子招徕游人,也是每次5元,我心中就堵得慌,觉得不是滋味。但我想,这样的老人也是不多了,为他拍点照片留个纪念还是应该的。

在拍照过程中,老伴和女儿也要与他合影。这样,拍完后我给了他10元钱。后来我们闲聊时,我说我要把照片给他寄来,让他留下姓名和地址,趁他在我的笔记本上用维吾尔语书写地址时,我又给他拍了几张。想不到我们临走时,他又问我要10元钱。我把钱给了他,但心中先前对他的尊敬一下子就打了折扣。一位本该是非常纯朴的百岁老人,怎么会被世俗腐蚀成这样!

走了,罗布人村寨!别了,罗布人村寨!

更多王景和老师的佳作欣赏:

即使在寒冬苦等4个多小时,也要一睹灰鼠子的真容

湿地观夜鹭,空中舞翩翩

解救一只遭遇困境的小伯劳

稀客白翅交嘴雀来了,不要辜负这份信任

在我眼里,它们就是一片片水墨勾勒出的云朵

红腿娘子,翩翩如仙女

人玩花样,鸟遭殃!(此篇文章多图被偷偷借用,原创在此)

我与小鸟结“恋情”

一闪而过的鸭蛋黄,终于见到真容

一群机警鸭,选在中南海过夜

普通翠鸟是怎样求爱、婚配的?

一只母鸭带着26只小鸭子,爸爸去哪里了

(0)

相关推荐